AI方向的公司薪資有多高?哪些公司還在招AI人才?AI工程師薪水多少錢一個月?學人工智慧專業未來工作前景如何?哪些高校有人工智慧專業?人工智慧學習和轉崗的路徑如何?AI應屆生年薪50萬是真的嗎?你心中是否也有這些疑問?本文將對此作出回答。
前兩天,在一個AI交流會上,有個男同學問我朋友(國內某大廠AI方向的leader)關於他要考研究生的方向,他的糾結點在於考北航AI方向研究生還是考國科大的AI研究生?考北航研究生更容易進大廠還是考國科大更容易?大廠對哪所大學的AI方向的學生錄取率更高?
我朋友全程微笑很耐心的一一回答了他的問題,並且告訴他,大公司都是適才配崗,不論研究AI的哪一個方向,將來都很好找工作,關鍵在於個人能力和經驗。
在我看來,這位男同學的問題就像是我們小時候糾結於我長大要考清華還是北大的問題,我也能理解他的潛意識想要的是一個標準答案。
可是這個問題沒有準確答案,應屆畢業生也好,轉崗到AI的技術工程師也好,大家的成長路徑不一樣,從實習到面試,不同領域、不同業務、不同商業模式的企業和不同層級領導的一次次面試,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考量從來都不是標準體系,而對於想要學習AI、進入AI領域工作的人來說,唯一的道路就是行動起來,在不斷學習、不斷探索和不斷的變化中找到適應自己的道路。
Anyway,也許我無法給出一個標準答案,但是我可以把我對AI行業的薪資水平和就業前景的研究分享出來,給大家做一個參考。
目錄:
大方向上來說,目前人工智慧已經在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從硬體到軟體,部分成型的產品已經面世;未來還將逐漸滲透到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每一個場景。
據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指導,北京前沿國際人工智慧研究院和中關村天使投資聯盟組成的專項課題組發布的《北京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白皮書》得知,截至2018年5月8日,全國人工智慧企業4040家,北京市人工智慧企業1070家。但這還只是專注搞AI的企業,而有AI業務的企業則已上萬家。
資本方向,據工信部中國信通院副所長張雪麗介紹,2018年上半年,人工智慧領域的全球融資規模達到435億美元,中國的規模達到317億美元,佔了全球的四分之三以上。
AI產業目前最大兩個問題集中在人才和商業之間。單一技術往往無法形成一個巨大的產業,AI的應用勢必會與多個學科、領域、平臺和場景進行相互交叉,AI的產業會細分成AI+。
如:AI金融,AI安防,AI醫療等。AI應用上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技術與業務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如何跨越這道鴻溝或者從業務和技術之間尋找到平衡點是AI項目成功的關鍵與否。
人才方面,儘管目前整個網際網路行業充斥著凌冬已至的感覺,網際網路公司要麼停止了社招校招,要麼也通過年底末位淘汰的方式在變相裁員,但是網際網路企業對招募人工智慧人才的腳步從未停止或中斷過。
據《中國ICT人才生態白皮書》研究分析,到2018年底,我國人工智慧人才缺口將突破100萬,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攀升到226萬。據第一財經報導,深圳某無人駕駛公司透露,去年給碩士應屆生的年薪約30萬元,應屆博士生50萬。但今年博士生年薪猛增30萬,「好的能拿到80萬元」。
從宏觀來看,分析了各大招聘網站收集整理的信息,我們發現,除了BAT巨頭企業之外,金融、新能源、汽車、智能硬體、計算機軟體、電子商務、醫療、製造和教育九大行業目前仍然冒著凌冬繼續在招聘AI人才。
不過各家招募的人才要求也都不一樣。2018年11月至今,AI基礎和初級人才的招聘數量相比較2018年上半年有所下滑,相反的,AI高端人才的招聘需求卻增長了3.5倍。這裡的AI高端人才指的有5年及以上AI行業工作經驗、碩士以上學歷/博士優先、有成功項目經驗的人才。
對於用人單位來說,AI高端人才的定位就是帶團隊做項目的領頭羊,即便放在國際上,這種人才也很少很難招到。
我曾經看過一則報導說科技巨頭紛紛挖走高校人工智慧專家,連大學老師都被挖走了,這不是傳言,這就是現狀。
微觀方向,幾家長期為大廠提供人才獵頭的服務商也表示:近6個月以來AI人才的需求量仍然持續上漲,即使在網際網路一片凌冬已至的情況下,企業對AI人才的需求也並未減少。
與筆者長期交往的幾個獵頭朋友也證實了這個說法。在應屆畢業生群裡,其他專業的畢業生在互吐苦水,大罵用人單位無故取消offer。而AI方向的同學卻氣定神閒的在比較誰拿到的offer比較多,糾結去哪家比較好,這也是現狀。
不說假大空的東西,也不給大家畫餅。在搞清楚我們為什麼學一門新知識之前,我們需要了解自己學習的動力是什麼?工作的意義是什麼?是為了改變世界?是為了不被淘汰還是為了情懷?我認為學一門新知識的根本目標是提升自己,可是如何衡量自己學的東西有用呢?
工資和收入。
有一句笑話是「同樣是九年義務教育,你怎麼這麼優秀?」對啊,同樣都是大學本科、碩士畢業的人,憑什麼別人第一份工資起薪就是兩萬三萬,你的就是六千八千?
方向更重要。
為什麼學AI?如果你對AI感興趣,更喜歡AI技術,更擅長AI工作,為什麼不呢?
AI行業前景好毋庸置疑,而且工資高,又能接觸到最前沿的科學技術,為什麼不呢?
你所有的改變和計劃可能不會影響到你當前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但是會影響你6個月後甚至6年後的狀態。你以為AI、NLP、算法和機器學習是2016年才產生的嗎?不不不,人工智慧一詞是 John McCarthy 在 1956 年達特茅斯會議上一份提案中提出的。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擁有編程基礎的你,也許現在開始學AI,從基礎的數學知識學起,從Python學起,可是隨著時間的一點一滴積累,一年後,你也許可以成為AI初級人員,而兩年三年後呢?你也許無法成為Andrew Ng、李飛飛那樣的大神,但足以讓你兩年後找到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過往我們無法改變,可是未來的一切攥在手裡,為什麼不呢?
除了技術開發人員,運營人員和產品、市場銷售人員同樣也需要具備AI相關的知識,不需要你會訓練算法做技術開發,但是最起碼,你要明白AI的原理和研究領域,理解每一個方向的應用和價值,這樣以後你才能和你的朋友/客戶/用戶/去解釋AI是什麼?AI產品的優勢等等。
小結一下,為什麼學AI?於學生而言,為了更好的找到一份薪水高的工作;於在職技術人員來說,提升自己,為職業生涯中的加薪和跳槽做準備,從而應對工作中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迭代。
4.1.1 AI產業層級
AI不是單獨的一門技術或者一個學科,經過這幾年的發展,AI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鏈,從基礎層到應用層,不同的層級對應需求不同的研究方向,不同的研究方向對應不同的技術,而不同的技術需要細分領域不同的人員來組成。
比如說語音交互方向,就會用到語音識別、數據清洗、自然語言處理、語義分析、算法等關鍵技能,這些關鍵技能也是企業在招人時要求候選人員工必須擁有的基本技能。
4.1.2 AI領域熱招崗位
通過對拉勾網、BOSS直聘、前程無憂、獵聘網和智聯招聘等多家招聘網站兩個月招聘數據的抓取和分析,我們發現,目前,AI領域企業熱招的12大崗位如下:
a.人工智慧專家/科學家
b.算法工程師
c.全棧工程師
d.NLP應用工程師
e.智慧機器人研發工程師
f.AI研發工程師
g.人工智慧產品經理
h.機器學習工程師
i.深度學習工程師
j.NLP算法工程師
k.Python研發工程師
l.AI項目負責人
因2017年6月我的另外一個報告中曾留存過數據挖掘工程師和算法工程師的薪資情況,於是我加上了最新的數據做了一個比較分析,我們發現數據挖掘工程師過去18個月平均月薪年增長率為24%,相當於每個月增長了450塊錢。而算法工程師過去18個月平均月薪年增長率為23%,相當於每個月增長了430塊錢。
除了受政策、市場環境的影響之外,技術人員使用不同的開發語言對應的月薪也有所不同。其中,使用Python語言的技術人員薪資最高,且崗位需求量也最高。Python是AI技術開發人員最常用到的語言,同時也是AI技術的基礎之一。
AI人才的薪資同時也受到學歷的影響,無可厚非,博士是最高的。從招聘要求來看,企業招聘AI人才,本科學歷是最基本的要求。(該數據來源於名為計算機視覺life爬了智聯招聘上的關於算法工程師的將近6000個職位數據分析出來的結果。)
在此我們也針對技術開發不同崗位的薪資做了一個比較,同樣是技術開發工程師崗位,不同的技術開發對應的薪資也不同,其中,NLP算法工程師以平均月薪34410居首,除此之外,排名前三的崗位還有機器學習工程師和人工智慧研究員,算法工程師也以平均月薪30390打敗了大數據工程師。
北京地區平均月薪為34410。如圖所示:
此處選取了今日頭條NLP算法工程師(語音識別,對話機器人,知識圖譜方向)的招聘需求:
年薪:72-111萬,學歷要求碩士及以上,需要有3年以上的工作經驗。
工作職責要求:
【語音識別方向】
【知識圖譜方向】
【對話機器人方向】
任職能力要求
【語音識別方向】
【知識圖譜方向】
【對話機器人方向】
北京地區平均月薪為¥ 31070/月。較 2016 年,增長 59%, 近30天 崗位需求指數為0.305,其中月薪30000-50000的人群達到了55.90%的比例。如圖所示:
此處選取了京東集團算法工程師的招聘需求。
月薪30K-50K,經驗要求5-10年,學歷要求本科及以上。
職位要求:
1. 對機器學習及深度學習等前沿問題的進行探索和研究,結合未來的實際應用場景,提供全面系統的技術解決方案。
2. 對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等與業務相結合領域提供模型支持。
3. 優化離線/實時大數據計算任務的性能。
任職能力要求:
1. 具備數學、統計學、概率統計知識,熟悉常見的機器學習算法(貝葉斯,聚類,邏輯回歸,SVM,GBDT,RF等),熟悉主流機器學習框架如sktlearn/theano/tensorflow。
2. 熟悉常用的圖像處理算法和工具,包括但不限於CNN、RNN、OpenCV等,並有較強的動手實現能力。
3. 熟悉NLP領域原理和一些開源的算法庫,比如:tensorflow(keras),stanfordNLP,NLTK,ApacheOpenNLP,Kaldi,mahout,word2vec等。
4. 熟悉hadoop/hive/hbase、stom/spark等基礎平臺使用。
北京地區機器學習工程師的平均月薪為¥ 31570/月,近30天崗位需求指數為0.299,其中月薪30000-50000的人員比例達到了57.1%。如圖所示:
此處選取了小米公司機器學習/高性能服務端工程師的招聘需求。
月薪30000-50000,學歷要求本科及以上,要求工作經驗3-5年。
職位要求:
1. 負責分布式機器學習平臺的架構設計與搭建
2. 負責機器學習應用問題(如推薦系統等)的基礎服務的開發與優化
3. 負責設計與開發機器學習場景下高效穩定的大數據並行處理算法
4. 負責設計、開發、優化機器學習場景下的工作流引擎、通用數據處理框架和通用計算組件
任職要求:
1. 計算機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
2. 2+年的大數據系統或分布式系統研發經驗,掌握分布式系統原理,有tensorflow分布式集群開發與優化經驗優先
3. 紮實的算法和數據結構功底,熟練掌握C++,Java中至少一門程式語言;
4. 具備一定的系統設計能力,主持或參與設計過大數據業務系統架構,並成功發布/上線;
5. 良好的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
如圖所示,在此不做細表。
A、受2018年網際網路凌冬已至各大廠裁員縮招的影響,近三個月以來大廠或AI垂直領域獨角獸的企業AI人才的招聘數量正在減少,而且招聘的門檻也在逐步變高,應屆本科、研究所和碩士生進入AI公司的門檻也在增加。
B、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由於沒有工作經驗,那麼,Kaggle競賽、天池大賽的排名就會影響到用人單位的考量。所以競賽刷排名還是要做的。
C、對於在職技術開發人員,技術轉崗勢在必行。在職技術開發人員的優勢是有項目開發經驗,對技術的理解比較通透,一點就透,且有部門合作經驗,出活快。在職技術開發人員可利用工作業餘時間學習Python和TensorFlow,加強自身數學知識(微積分、概率論、線性代數、凸優化、統計學等)和機器學習知識後,可轉崗到AI行業。這裡放出一張iOS、Python和H5開發方向的月薪對比,相信能夠刺激到你。
D、對於門外漢,既不是在職技術人員也不是應屆畢業生的話,我也建議你動起來,不一定是學技術,但是至少要拿到上AI這條大船的門票。比如你是原來是做APP運營的,那麼你也可以自學AI相關知識,往AI產品經理方向努力。因為,你學起來,就比那麼不學的多了一項競爭力,也給自己多了一個選擇。
E、不一定是學越來越多的技術和知識越好,你需要精細化的去學東西。對於AI+行業方向來說,一方面要了解AI的能力和技術,知道AI的「能與不能」,一方面也要了解行業的基礎知識,找到AI的應用場景。同時,對於大廠來說,最前沿的技術和框架都不是最好的選擇。成熟、穩定的技術架構反而是大廠的優先選擇。
D、對於博士學歷的人員來說,頂級期刊的論文數量和被引用數量也是用人單位會考量的內容。所以,時間上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還是有一定的論文的產出。
E、沒有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先上船再說。也就是說,如果拿到船票就先上船,日後一邊積累經驗一邊學習,千萬不要等天時地利人和,因為你的每一天都有時間和生活成本。
D、加分項:論文、github、知乎、博客、競賽。所以每一階段工作、學習的總結就非常重要。
Stay Hungry,Stay Foolish,今天就分享到這吧,歡迎大家補充。謹以兩位大佬的名言作為結尾,另外祝所有AIer都找到心儀的好工作。
未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宣稱與人工智慧沒有任何關係。網際網路提升了人與人的溝通效率,人工智慧則會解決人與萬物交流的問題。AI能力並非指企業要擁有發明AI的能力,而是要掌握利用人工智慧的能力。
——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李彥宏
人工智慧技術將在未來幾年迅速發展,呈指數級增長。新技術同時兼備顛覆性和創造性的兩面性。有人對人工智慧有恐懼。如果足夠有遠見,知道即將顛覆的領域,提前培養人才就能佔領先機——創業精神推動創新,創新反過來也能推動創業。
——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
本文由@劉金玲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