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點低身價高,多是非的網文作家們最近又被「爆」出條潛規則:小說不用寫,可以直接拿軟體生成?
該傳聞猶如平地一聲雷炸出了一堆地下「網文生成器」,xx自作助手、xx作者、xx寫作、xx生成器……小到兩三字的人名大到數百字的橋段,從玄幻的恩仇殺戮到言情的不可描述,讀者們發現這些軟體統統能「寫」。
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這讓讀者們開始懷疑自己看的小說,到底是人寫出來的,還是用軟體生成出來的?難道現在寫網文降級到複製粘貼的難度嗎?
為此,澎湃新聞聯繫到以生成器量多聞名的玄派網創始人、早期生成器作者謝堅,他表示,所謂的「網絡小說生成器」不存在,以目前的技術軟體不可能自動生成小說。
生成器只是字庫
「字詞生成器這種東西實際上早已存在的,比如風水取名網站,」謝堅認為,公眾對所謂的「網文生成器」有點反應過度了。
2011年,謝堅還是個程式設計師,這一年他無意觸發了兩個「大事開關」,第一個是他知道了比特幣並於次年入行,兩年內身家過千萬;第二個開關在他(網名瘋狂小強)當時所寫的都市黑客小說裡,為方便長篇創作他給自己寫了個網頁插件,用於自動生成人物名字,沒想到原本私用的工具很快被朋友一傳十十傳百,成了最早期的網文寫作工具,甚至至今仍有5000餘人次的日訪問量。
不經意激起的水花讓謝堅意識到網絡寫作者們的需求,幾年內他陸續製作了地名、書名、外貌、招式等十餘個生成器。謝堅介紹,所謂的「生成器」其實就是經過了優化的字庫,能按照一定規律組合生成詞組、句子、段落。
生成器的主要原理是對關鍵詞的自定義組合,通過構建一些有規律的範式,將關鍵詞進行替換。例如,古代服裝描寫的規律,一般的公式都是:顏色+工藝+圖樣+料子+樣式,這五部分組成。以此公式生成:石青彈墨藤紋雲錦大袖衣。
同樣的邏輯運用到玄幻、仙俠和魔幻詞彙,就可以製作出「功法秘籍生成器」「招式名稱生成器」「法寶武器生成器」「天材異寶生成器」「仙禽異獸生成器」「靈丹妙藥生成器」等系列的生成器。
更複雜些,諸如生成一段描述古代女子外貌的文字,則是大量同類型詞在固定公式裡的應用,如公式:「她有著{空缺詞},身穿一件{空缺詞},逶迤拖地{空缺詞},身披{空缺詞}」,就能生成出「她有著粉紅的鴨蛋臉,身穿一件暗紋刻絲黃玫瑰紋樣花軟緞薄衫,逶迤拖地刺繡紋繡裙,身披玫瑰粉三鑲盤金如意紋花軟緞。」
「她有著白淨的娃娃臉,身穿一件印花寶瓶紋樣十樣錦雞心領窄袖比甲,逶迤拖地淡藍色彩繡月華裙,身披淡金底暗紋刻絲碧霞羅單羅紗。」等多種版本。
製作生成器的最大難點在於字庫的建立。具體方法有很多,有的是查古典典籍,從諸如《道藏》《易經》之類的書籍中選取自己所需要的詞彙。曾有作者直接從老子的《道德經》第三十九章,取其中十一字創作出武功秘籍的名稱。
謝堅表示自己所做的生成器完成不了傳聞的自動生成網文的功能,他再以書名生成器為例說明生成器的局限性,「製作過程需要採集大量類似的書名,並根據書名將程序進行訓練輸出,但得到的頂多是類型化的書名,名詞是可以產生,這是根據相似性產生的數據。但目前的生成器在故事情節上缺少深度學習的能力,簡單說就是不會編故事」。
謝堅將生成器定性為寫作的「輔助工具」,只能給出小說的片段樣本,而無法自主創造出故事情節,對於市面上直接使用生成段落(尤其女頻),將「寫書」變成「編書」,甚至因此引發抄襲爭議的作者,他表示「只能說太懶了」。
網文可能是AI佔領的第一類小說
謝堅寫的生成器其實很早就出名了,2012年是他作為程式設計師很風光的一年,那年他憑著自己寫的軟體引起眾多媒體關注,但技術是提高生產力還是覆蓋創造力?是「風來了」還是「狼來了」?沒人說得準,所以普遍很警惕。
「2012年有家媒體登了篇新聞,說出現了種軟體只要選定關鍵字就可以生成小說,還有一張名為『穿越小說古代女人外貌描寫生成器』的圖,我的第一反應是有人抄襲了我的軟體創意。仔細一看這個軟體才恍然大悟,這個界面是用工具畫出來的,」謝堅猜測,可能是記者看到了他們網站的內容但又覺得網頁版不夠新聞價值,於是找人DIY了這麼一個界面。
「可能有人會覺得網文寫作軟體抹黑了網絡作家的名聲,他們會認為大多數網文都是生成出來的,繼而覺得網文沒有價值,」這是謝堅遇到過最大的質疑。
「以前是聽說過有人拿生成器生成的段落拼拼成文的,也有真以此謀生的,但現在這套不吃香了,讀者能明顯分辨出這種寫法就是注水。」在他看來讀者的要求恰恰降低了作者拿生成器寫文的可能性。
那為什麼大家會覺得「網絡小說生成器」是存在的呢?也許是近年來屢屢用軟體寫詩、用機器人寫新聞稿的消息,這無形增大了人們對人工智慧的想像。那經過表述模糊的詩、公式化的新聞稿,人工智慧離小說還有多遠的距離?
「網文是有套路有模式的,如果拆分成邏輯感比較強的環節,理論上的確能用軟體做出來。」謝堅認為網文甚至可能成為人工智慧攻陷小說創作的第一壘。
作為個理工男,謝堅毫不掩飾自己對人工智慧在文科前景的看好,「該發展的就應該發展,能實現的必然有人會實現。」他認為技術的發展會讓人類的生產力進一步提高,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完善,在一些邏輯性非常強的領域,肯定能夠帶來非常大的效率提升,甚至在創意領域部分取代人類也不是不可能。只要經過軟體編寫者的精心設計,無論是非虛構類的文學,還是虛構類文學,AI都有可能創作出來。
去年在日本,一篇由人設定男女主人公和故事梗概,人工智慧負責組合詞彙,構成的小說入圍了「星新一」文學獎,並成功通過初審。
記者問謝堅,同樣是用軟體生成文本,為什麼用軟體寫詩就受捧,用軟體寫網文卻爭議四起?
他分析,讀者對用軟體寫文並不反感,而是厭惡抄襲,「有些生成工具直接將現有的小說存檔,在需要的時候直接搜索就可調取相關的內容,然後複製粘貼過來。」這造成了很多讀者以為用軟體寫文就是抄別人文。
團隊寫作更有利
雖然「網絡小說生成器」不存在,但事實上,在中國的確誕生過用軟體編寫的網文。
比如早在10年前就出現過一本叫《宇宙巨校閃級生》的書,簡介已足夠彈眼落睛:「本書共有111部,分為1111卷,按純文本(txt格式)計算,本書的總字數超過340兆,如換成中文計算:總字數應該不會少於一億七千萬字。」而這樣的字數用VB開發,總共也就只用了三十多個小時就生成了。
但是,這樣生成出來的東西,具有可讀性麼?文中存在大量的重複性的詞句和邏輯性的錯誤,如非獵奇,實在不是個好讀的文學作品。
技術未到前景看好,謝堅稱相比開發軟體寫文如今更現實的是開發工具提高寫作效率。他正在研發一個軟體能把一部小說拆分成大綱、人物、細節等多個環節,分配給團隊成員同步進行創作,相當於像動漫、編劇團隊的模式。
從經濟上講,一個小說產生的盈利能養活一個團隊,如有AI配合的話三小時可穩定產出萬餘字。
從內容上講,網絡小說對作者的文筆、用詞準確度要求沒那麼高,看重的是故事、好的閱讀體驗、想像空間,謝堅認為這給團隊協作提供了可能性——把小說軟體工程一樣開發,確定內容後實施標準化流程生產。他為此分析了一些比較火的書,如《鬥破蒼穹》《鬼吹燈》,提取商業價值最大的橋段套路作為寫作參考。
那麼這種團隊作戰對其他孤軍奮戰的作者來說是否不公平?謝堅卻告訴記者「團隊寫作」才是圈內的潛規則。
「將近一半的大神作家有專業的創作團隊,這在業內半公開,就是所謂的大神工作室。流程是大神指定小說的大綱指向,然後下面的人負責具體寫,用詞習慣保持風格統一。」在謝堅看來,網絡小說跟傳統嚴肅文學有區別,網文的讀者主要是用於打發時間,即便是工作室哪怕搶手代寫,只要創作風格統一讀者還是買帳的。
目前謝堅手下的三人創作團隊正在以每天6000餘字的速度進攻都市、修真類網文,年內他開發的「團隊寫作」軟體就能投入測試,「做叫座不叫好的作品」是他初期的目標。
無論軟體寫文,還是團隊寫文都是法律框架下的市場探索,讀者大可不必因作者身份進行預估,大可讀了再說,雖然行業的潛規則層出不窮,但至少你的個人體驗是可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