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務正業」的外國品牌,為什麼佔領了中國高埠罩市場

2020-12-19 36氪

編者按:本文來自「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作者 董芷菲 章曉莎,36氪經授權發布。

今年春節最受關注和暢銷的產品,毫無疑問是口罩。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它從一個滲透率並不高的產品變成了「硬通貨」。

在武漢官方建議市民外出戴口罩後,口罩成了「一貨難求」的商品。1月20日、21日兩天,淘寶上已經售出8000萬隻口罩,相當於每天4000萬隻的銷量。1月19日後的四天內,京東平均每天銷售3600萬隻左右,僅1月22日一天,口罩銷量環比上月日均增幅高達48倍。

1月21日-27日,根據生意參謀的數據,淘寶平臺上搜索量最高的口罩品牌分別是:3M、穩健和霍尼韋爾。值得一提的是,口罩都不算是這三家公司的「主業」。其中,3M和霍尼韋爾暢銷的產品是KN95口罩。KN95指的是符合中國GB 2626強制性標準,對非油性顆粒物過濾效率≥95%的口罩,它比普通醫用口罩能隔離更小的微粒,也比普通醫用口罩價格更高。穩健也生產KN95口罩,但它的護理口罩和外科口罩更暢銷(口罩之間的區別建議查看丁香醫生的這篇文章)。

口罩大品牌都「不務正業」?

3M這名字你可能在生活中經常能看到,從洗碗的百潔布、便利貼、耳塞到口罩。

看上去像雜貨鋪的3M最初是美國一家礦業機械公司,後來不斷拓寬經營邊界成為一家既to B也to C的跨國公司。2019年,它在世界500強中排名第95位,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年銷售額在328億美元左右。

雖然3M的產品乍一看並不高科技,但是這是一家重視研發的公司。它約有7%的成本用於研發;2019年前三季度就是13.84億美元。目前為止,該公司有11.8萬個專利。

圖片來源:3M官網

它多元的業務可能跟鼓勵員工創新有關:員工可以利用15%的上班時間做自己的事(這項制度後來被谷歌借鑑)。因為員工的「不務正業」,3M 獲得了其公司史上最暢銷的產品之一Scotch膠帶。和許多古老龐大的公司容易陷入「創新者困境」不同,3M以市場為導向:當它發現一項業務前景黯淡,會及時剝離業務,哪怕這項業務在當下還能賺錢。

1969年,3M推出了礦業操作中過濾空氣的口罩,最初作為工業用具銷售。1970年3M的一種口罩就通過了美國政府認證。2003年非典之前,3M口罩在中國的用戶幾乎全都是工業用戶。

2012年末到2014年初,霧霾改變了3M口罩的「命運」,它開始變成一款to C的消費品。2013年3M的主打「防霾」的口罩(包括KN95 KN90等口罩)在中國賣了超1億美元,而當年3M中國公司的年銷售額為30億美元。據《每日經濟新聞》2017年的報導,3M在防霾口罩市場中佔約9成。3M銷售部署也改變了:本來口罩在3M屬於安全與標識事業部,後來它被調整至消費品事業部。

除了3M,另一大進口防護口罩品牌霍尼韋爾也是家「不務正業」的公司。霍尼韋爾1885年生產工業儀器起家,二戰期間通過生產航空產品進入防務工業,很多飛機上的黑匣子都是霍尼韋爾的。在國產大飛機C919項目中,霍尼韋爾也有參與。

在這樣一家以to B為主的公司裡,口罩業務只佔很小份額,它隸屬於安全與生產力解決方案集團,且生產的並不是醫用口罩,而是勞保用品的一部分。和3M類似,霍尼韋爾的防護口罩在中國也是霧霾背景下由工業用轉民用的產品。

本土品牌也做KN95口罩,但沒能撼動3M霍尼韋爾的地位

KN95口罩市場中目前少有能和3M或霍尼韋爾抗衡的本土品牌。雖然有一些具有部分功能的其他口罩品牌引起過消費者的關注。

和3M和霍尼韋爾相比,同為淘寶熱搜的本土品牌「穩健」近期才為人所知,這可能跟它主要生產醫用口罩有關。口罩只是穩健醫療集團的業務之一,它的主業是醫用敷料,如水凝膠敷料、泡沫敷料等。穩健醫療於1991年在珠海成立,2018年它醫用敷料的出口額就超過9.5億元。它旗下還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消費品品牌「全棉時代」。根據穩健2017年的招股書,全棉時代當年已達到30億元的銷售額。不過,在消費者中有一定認知度的全棉時代選擇了主攻母嬰領域,生產棉柔巾、嬰兒毛巾等產品,口罩沒有成為它的重要戰略產品。而其母公司品牌穩健口罩主要在醫院或藥店等渠道銷售。

在2012年霧霾侵襲中國時,曾經還有一個本土品牌差一點成功在口罩市場突圍成功。

2012年9月,上海興諾康綸纖維宣布研製出國內首款有效防護PM2.5的綠盾口罩。憑藉免費給環衛工人、執勤交警發放口罩等營銷手段,以及線上、線下廣泛的渠道鋪貨,綠盾快速在民眾中間建立起品牌形象。它還成為中國首個正式列裝警察部隊的口罩,也被北京、濟南等地的交警部門採購。

綠盾上市三個月就創造了線下200萬隻的銷量,在霧霾高發期,其天貓旗艦店的單周銷量也破百萬。

看著熟悉嗎?(圖片來源:綠盾京東旗艦店)

然而在2015年「315」,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布對宣稱具「PM2.5防護」(PM2.5指的是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於等於 2.5 微米的顆粒物)功能口罩的質量安全風險檢測結果,綠盾出現在不合格產品之列。在民間很多的口罩測評實驗中,綠盾的防護效果也被驗證「撲街」。綠盾的品牌形象由此也一落千丈。目前,綠盾天貓旗艦店的抗菌防塵口罩單品月銷量鮮有破千。

能隔離PM2.5 的KN95口罩市場的巨大需求曾經引得眾多廠商紛紛入局,但產品質量一直參差不齊,這跟缺乏行業標準有關。國內首個民用《PM2.5防護口罩》團體標準在2016年1月才正式出臺,《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範》也於同年4月由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

跟3M、霍尼韋爾相比,中國口罩的新興品牌——尤其是同時具備防霧霾和病毒能力的KN95還比較「幼小」,在具有強大品牌力、渠道力的3M和霍尼韋爾面前,競爭力還不足。

口罩或許會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必需品?

這次疫情提高了中國人口罩的消費力度,但口罩的熱度不會在疫情消滅後一落千丈。全球變暖和二氧化碳濃度升高,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讓全球過敏性鼻炎的人增多了。

根據醫學期刊《柳葉刀》子刊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2019年的一篇文章,隨著全球平均氣溫的上升,空氣中傳播的花粉量在增加。根據分布在三大洲的17個研究點的監測數據,大多數都顯示了20多年來花粉量增加和花粉季延長。

美國有六分之一的人口(約5000萬人)都患有過敏性鼻炎(也稱花粉熱);而日本這個比例是五分之一(約2000萬人)——這也是日本口罩(大多數是針對花粉過濾)非常普及的原因之一。這種過敏症也在中國人中蔓延,根據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張羅教授的研究:2012-2018年,中國過敏性鼻炎患病率從11.1%升高到17.6%,人數增加了1億。他保守估計全球過敏性鼻炎患者超過10億人。龐大的過敏性鼻炎人口也帶來了對於口罩和抗組胺藥等治療方式的巨大需求。

中國是口罩生產大國。據財新,中國的口罩件產量佔全球的50%。而工信部近期發布的信息顯示,中國的口罩最大產能是2000萬隻/每天。天眼查截至1月20日數據,中國經營範圍內含「口罩」、「呼吸防護」的企業有16625家。未來或許還會增多。

口罩不僅是防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產品之一,未來各類功能口罩會更多,市場格局也會出現變化。這可能會給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國和出口國——中國帶來製造機遇。

題圖來自 3M中國 微博

相關焦點

  • 佔領中國口罩市場的,為什麼都是外國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口罩都不算是這三家公司的「主業」。其中,3M和霍尼韋爾暢銷的產品是KN95口罩。KN95指的是符合中國GB 2626強制性標準,對非油性顆粒物過濾效率≥95%的口罩,它比普通醫用口罩能隔離更小的微粒,也比普通醫用口罩價格更高。穩健也生產KN95口罩,但它的護理口罩和外科口罩更暢銷。口罩大品牌都「不務正業」?
  • 中國是口罩生產大國,口罩卻「一貨難求」,市場被國外品牌佔據?
    根據生意參謀數據顯示,1月21日至27日這幾天時間裡,淘寶平臺搜索量最高的口罩品牌分別是3M、穩健以及霍尼韋爾這幾個品牌。但是這三家公司的主業卻並非口罩,其中3M和霍尼韋爾旗下暢銷的產品分別為KN95口罩。對此很多人好奇,為什麼佔領中國口罩市場的,大部分都是國外品牌呢?
  • 「不務正業」的3M公司有多厲害,3M口罩為何獨霸中國市場
    不過有趣的是,3M公司最初是採礦的, 3M公司的全稱是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明尼蘇達礦務及製造業公司),直到現在3M公司仍然在用這個名字,用「不務正業」來形容3M公司一點不為過。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不務正業」的3M公司究竟有多厲害,3M口罩為何獨霸中國市場?我們先來說一下3M公司的發家史。
  • 「外國品牌」佔領服裝市場 商場難見國產老品牌
    60多歲的王大爺說著自己的苦惱:「中國這麼大,怎麼就不能多點兒自己的世界名牌!」    近些年,紅都、藍天、華表……曾經十分流行的中國服裝品牌不見了,反倒有一大堆叫不上名字、號稱來自義大利等地的服裝充斥著市場,這些動輒數千元甚至幾萬元的服裝都是貨真價實的外國貨嗎?    探查洋品牌服裝四大現狀    「Ninoriva?
  • 為什麼中國沒有像樣的口罩品牌?
    02 為什麼是3M? 目前面向普通消費者的終端零售市場,主要還是由外資企業例如3M、Honeywell等佔據著。 ▵ 霧霾席捲了中國的大部分城市 3M口罩等於已經在非典時期被民眾「備了案」——這是醫生認可的好口罩。更重要的是,3M口罩可是工業用安全防護口罩,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口罩外觀並不養眼。
  • 巧思—百年工廠臺灣森鳴高端品牌登陸中國 撬動高端毛巾市場
    據行業相關人士透漏,近年來中高端棉紡品零售市場保持著每年三位數的增長速度。可以看出,中高端毛巾市場的「價格窪地」正在逐步釋放新的商業魅力,成為國內外品牌的必爭之地。繼歐洲、日本各大品牌毛巾進駐中國,百年製造歷史、臺灣70年品牌工廠、在臺灣中高端毛巾市場佔據第一的森鳴實業公司深化全球化布局,旗下巧思品牌毛巾正式入駐中國,進駐天貓。為中國消費者帶來全新的毛巾消費體驗。
  • 進口貨佔領殘疾人用品高端市場
    來自企業的市場調研顯示,武漢市殘疾人用品市場每年消費需求在7000萬元左右,市場潛力巨大。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國內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功能單一,市場化程度不高,企業盈利不大,而一些性能優越的進口產品,正在佔領武漢高端殘疾人用品市場。品種需求達上千個武漢僅200多種「未來5到10年,這個產業就會發展起來。」
  • 為何口罩市場3M一家獨大,我國卻沒有像樣的口罩品牌?
    綠盾品牌擁有方,新三板上市公司興諾科技在年報提到,這樣的局面影響了公司的市場份額。再加上近兩年環保力度加大,霧霾天氣出現頻率大大降低,口罩企業的日子就更不好過。尤其是2017年後,公司的營收、利潤以及銷售淨利率都開始出現嚴重下滑。02為什麼是3M?
  • 中國首個年銷售額15億元的洗髮水品牌被誤認為是一個外國品牌
    甚至催生了很多專門做護髮的店鋪,帶動了中國的部分經濟。但要問哪種洗髮水能討國人歡心,就不得不提很多洗髮水品牌。 比如海飛絲、清揚都是知名品牌。但是,這些洗髮水都不是中國國產品牌。雖然真正國產品牌的洗髮水已經登頂,成為國內第一洗髮水銷售品牌,但很多人還是認為這個品牌是國外產品。
  • 中國本土牙膏冠軍品牌:成功超越高露潔、佳潔士,佔領國內市場!
    文:阿慧說到中國的牙膏市場,就像以前的洗滌和護理市場已經被兩家外資企業寶潔和聯合利華主導,它也被兩家美國企業高露潔和寶潔(擁有著名的牙膏品牌佳潔士)壟斷了十多年。據公開資料顯示:自1992年進入中國市場,成立工廠以來,高露潔成為當時中國牙膏市場的第一品牌,直到1999年,市場份額一度高達40%。 當然,在高露潔和佳潔士壟斷中國牙膏市場的過程中,中國誕生了許多知名的本土牙膏品牌,如中華、兩面針、田七、六必治等。 這些本地牙膏品牌曾經很受歡迎,但到目前為止,它們不是被外國企業收購,就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衰落。
  • 大眾洗護品牌推高端系列,為什麼都失敗了?-虎嗅網
    而舒蕾回歸後,率先將高端洗護市場作為發力點,自然是看好這一領域的增長勢頭,但是青眼梳理大眾洗護品牌過往推出的高端系列發現,它們的表現實際上並不樂觀。▍大眾洗護品牌高端系列一覽表去年,飄柔也推出了高端香氛洗護系列「法式小香瓶」,當時寶潔中國相關負責人公開表示,這一系列的目標人群是二、三、四線城市中年輕一代愛時尚的女性消費者
  • 從歐洲高端家電品牌現狀,看美的與德國AEG在中國市場的冰與火
    當中國家電企業進入到了全球化配置時代,一批定位更加高端的歐美家電品牌也正在蜂擁而至。從MADE IN CHIN到MADE FOR CHINA,中國市場正成為世界家電業跑馬場的趨勢也是日益明顯。繼海爾收購美國品牌GEA進入中國市場後,德國高端家電品牌AEG也牽手美的來到中國。
  • 3M:世界上最「不務正業」公司,口罩、晶片製造樣樣有
    口罩其實只是3M的很小一塊業務,小到連財報都不會披露其銷量,而提起口罩,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品牌必然是 3M。被戲稱為「除了上帝,什麼都造」的3M到底有多神奇?01. 除了上帝,什麼都造之前網上流傳了一個關注「最不務正業公司」的段子,「YAMAHA」榜上有名。
  • 中國國產八大吸油煙機品牌佔據國內廚電市場半壁江山
    【中國廚衛行業平臺】隨著我國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家電成為居家生活必需品,多品類家電產品均外資品牌佔領高端市場,吸油煙機也是居家生活不可缺少的耐用消費品,而吸油煙機則是唯一一個國產佔領高端的品類。下面盤點國產十大吸油煙機品牌佔領國內廚電市場半壁江山。排名不分先後。
  • 中國口罩,記住了多少個品牌
    然而,在中國口罩唱響「保障國內、支援全球」的獨角戲時,一個現實問題卻顯現出來:世界缺口罩,而中國缺品牌!有關數據顯示,口罩的國產品牌市場佔有率較低,排名前三的品牌佔有率加在一起尚不足市場份額的20%。儘管在巨大需求推動下,一些大型製造企業,如比亞迪、格力電器、五菱、富士康、OPPO、vivo、海爾等,也紛紛響應國家疫情防控的需要,擴產轉產口罩,但回溯數月來的口罩搶購熱潮,3M、霍尼韋爾兩大傳統國際品牌仍然牢牢把握著中國的高埠罩市場。為數眾多的中國製造口罩企業雖然在產量上不斷攀升,也誕生了綠盾、穩健等品牌,但仍然難以撼動3M和霍尼韋爾等品牌的地位。
  • 3M:世界上最不務正業公司——口罩,晶片製造樣樣都有
    口罩其實只是3M的很小一塊業務,小到連財報都不會披露其銷量,而提起口罩,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品牌必然是 3M。被戲稱為「除了上帝,什麼都造」的3M到底有多神奇? 2012年,3M公司與立邦公司(Nippon Paint)今日於立邦中國總部舉行籤約儀式,宣布雙方正式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以渠道推廣和技術研發進行優勢互補,為未來在中國市場的長久發展實現合作共贏。
  • 東芝冰箱重啟中國市場,國際品牌再戰高端
    憑藉強大的技術實力、精緻的細節設計和深厚的品牌基礎,2019年東芝冰箱在中國從保守轉向了主動進攻,其目標是不斷增長的高端市場。在全球第一大家電市場中國,東芝過去浪費了太多時間,2019年,東芝試圖用更新更好的產品讓中國消費者重新認識自己,基於中國的供應鏈、製造基地和營銷網絡,提高經營效率。據白戶健嗣介紹,東芝冰箱旗下擁有300名研發人員,在全球有9家工廠,其中中國的南海工廠年產高端冰箱40萬臺,是全球最大的高端冰箱製造基地。
  • 高端女性內衣領跑中國奢侈品市場:一條內褲賣6000
    參考消息網7月26日報導 英媒稱,高端女式內衣銷售領跑中國普遍低迷的奢侈品市場,加劇國際品牌與想走高端路線的國內競爭者之間的激烈競爭。據路透社7月25日報導,美國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將在中國開設第一家門店,義大利頂級奢侈內衣品牌La Perla和德國黛安芬要增加門店數量,並將進軍中國大城市以外的地區,希望從中國女士內衣市場分得一杯羹。根據Mintel Group的數據,中國女內衣市場規模在五年內增長了一倍多,達到180億美元。報導稱,中國消費者品味日臻成熟,女性給自己購物更有信心。
  • 為什麼國產口罩比不過「美國製造」?3M和霍尼韋爾憑什麼
    國產口罩存在感的缺失,映射了中國高端製造業的不足,以及品牌在營銷、渠道上的弱勢。從工用到民用,為什麼 3M口罩能一直獨霸中國市場?05為什麼中國口罩商不能比肩3M和霍尼韋爾?為什麼中國目前還沒有出現類似3M和霍尼韋爾的口罩品牌?口罩本身屬於「非剛需」的細分市場,而且整體利潤不高,所以少有企業專門做口罩。2013年霧霾危機以後,國內的口罩需求走強,口罩類企業才逐漸多起來。
  • Superdry等外國快時尚敗走中國,對中國品牌有何啟示?
    又一外國快時尚品牌退出中國!6月24日,英國潮品牌Superdry(極度乾燥)宣布將暫別中國內地市場。7月起,極度乾燥自營門店以及品牌電商旗艦店將陸續關閉。早在5月,上海、北京、廈門等多地的Superdry門店就推出「全場商品2件6.5折,3件5折」的大幅度打折活動,當時就引起大眾對其可能「退出中國」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