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窺天下】獨具匠心的探索館——體驗科學家真實的工作環境

2020-09-04 中國數字科技館

位於美國舊金山的探索館(Exploratorium)是世界最著名的科普場館之一。它建於1969年,成立初衷是通過提供動手操作的真實體驗,喚起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探索館歷經50年的發展,始終遵循其創始人——著名物理學家與教育家弗蘭克·奧本海默的理念,將科學原理蘊含在展品中,為觀眾營造一種「與科學家真實的工作環境一模一樣的氛圍」。

作為科學中心的開創者之一,探索館倡導學生獨立思考、親自動手,到實踐中去學習,從觀察和體驗中獲得直接經驗,增進理解科學的能力。探索館的先進科學教育理念將科技博物館的發展引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開啟了世界科學中心(我國一般稱作「科技館」)建設和發展的序幕。探索館研製並展出的展品,成為世界各國科技館在展品設計時效仿的對象,引發科技館領域內展品設計的革命。2017年5月,筆者隨團參觀美國舊金山探索館,詳細了解展品研發理念和製作過程,對其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

探索館展廳一角

探索館的展品設計強調動手互動與探究體驗,讓觀眾感到科學現象的奇趣,引發興趣和思考,而並不生硬地追求原理的具體解釋,也極少使用多媒體進行內容演示。探索館的設計團隊包含藝術家和科學家、設計師、工程師等,在展品創意的過程中,他們反覆碰撞、討論,共同打磨科學、藝術與趣味相結合的展品,往往都能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如「三維形狀」(3-D Shapes)這件展品,兩百多種不同形狀和顏色的多邊形,每個多邊形的邊長相同或是其倍數,通過邊緣的尼龍粘扣相互連接,可以拼搭成豐富的三維立體形狀。多邊形很容易創造出幾乎無限多種形狀,可以搭建任何東西,從形式到內容都透出數學幾何簡潔的藝術美感。這種過程是通過讓觀眾自己構建物體,既有趣又讓人有成就感。這件展品建立在自然參與的活動基礎上,確保新手和專家都可以建造有趣的結構,激發他們在三維空間中的想像力。

「三維形狀」展品

展品初次亮相後,設計者在觀察觀眾行為時發現,觀眾只是胡亂擺弄一氣,並沒有如設計者希望的那樣進行深入思考、做出具體的幾何發現。設計者在隨後的展品迭代中,增設了任務卡,8張可以上拉的任務卡列出不同的挑戰任務,例如要求觀眾只使用五邊形和六邊形材料來製作一個足球,但並不詳細闡述製作步驟,觀眾可以嘗試各種挑戰。通過對觀眾的觀察發現,任務卡確實可以幫助一部分觀眾上手,尤其是觀眾完成挑戰後,還向觀眾傳達了這樣一個理念:還有很多其他活動值得一試,觀眾會進一步嘗試製作自己的發明。展品的改良實現了在不影響初次參與的情況下促進觀眾長期參與的目的。類似的展品優化過程是探索館一直倡導的,他們鼓勵設計團隊根據觀眾的反饋,對展品進行快速的迭代設計。

同時,探索館一直致力於開發能夠促進觀眾積極主動、長時間參與的展品。那如何做到呢?探索館設計團隊認為:觀眾在對展品進行觀察時,能提問並自行尋找答案,閱讀說明牌繼續使用展品,參與說明牌中未完全涵蓋的活動,自主地進行科學探究,這個展品就是一件成功的展品,可以把觀眾留在近旁。

如「三維形狀」的展臺設計成了一張八邊形桌子,允許多組觀眾同時操作,有效地促進了觀眾的長時間停留,不同背景的觀眾一起參與進來,可以進行社交互動,激發觀眾之間進行討論。展臺周圍還布置了長椅,當兒童或同伴在製作立體形狀時,長椅可以讓父母和其他參與度低的觀眾坐下,有助於排除幹擾,使得觀眾能夠花更多的時間和展品在一起,深入地參與到展示的現象中來。

探索館的展品正是通過這些巧妙的設計,鼓勵觀眾觀察、玩耍、研究、探索、合作、試驗、推測,在每一次互動中,觀眾都能得到積極的反饋,透徹了解展品的路徑,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進一步激勵觀眾繼續進行探索發現。好的展品,能激發人的好奇心,鼓勵觀眾自主探究、自由思考,在這一點上,對於探索館,我是服氣的。


探索館的策展團隊


作者:莫小丹 中國科技館科研管理部助理研究員

本文轉載自:《科普時報》2019年1月4日(第8版)「館窺天下」欄目

相關焦點

  • 臺北探索館三歲館慶登場
    臺北探索館慶祝三周年活動,邀請「舞功廠」進行「節奏打擊舞蹈秀」慶祝。>  華夏經緯網12月1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全臺第一座城市博物館———臺北探索館三歲了 據了解,臺北探索館紀錄了臺北城今昔,昨天以「聲聲不息臺北城」為主題,上演臺北樂曲說書秀、口技模仿互動秀、節奏打擊舞蹈秀等一出出精採好戲,揭開三周年慶序幕,湧入二、三百位大小市民聆聽臺北動人的聲曲,系列活動將持續至月底。
  • 同濟大學「深海探索館」開館 免費向公眾開放
    11月29日,同濟大學「深海探索館」在同濟大學東校區開館,該館旨在向公眾普及海洋科學知識、傳播深海最新科學研究成果及科技,尤其期望激發廣大青少年對海洋科學的熱愛、對深海大洋的興趣。你還能當一回深潛科學家,模擬在「蛟龍號」抓取深海樣品,體驗深海遨遊的那份神奇……  「中國傳統文化偏重於大陸文化,缺乏海洋文明,中國一直以來海洋意識都太薄弱。隨著我國將『海洋強國』提升為國家戰略,中國社會逐漸認識到海洋的重要性。因此,向大眾宣傳海洋、普及海洋知識,加強全民海洋意識,顯得越來越重要。」
  • 西城老牛兒童探索館(中國兒童中心)7大主題區域,動腦玩耍的探索天地
    入館須知歡迎小朋友和家長來到中國兒童中心老牛兒童探索館,為了給小朋友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探索環境,敬請了解以下事項。本館面向0-7歲兒童及家長開放。為保證兒童安全,兒童須由18歲以上成年人陪同入館,本館不接受成年人單獨入館。
  • 中國兒童中心暑期火爆 老牛探索館親子樂融融
    8月8日上午,位於中國兒童中心內的老牛兒童探索館迎來百餘位小訪客以及他們的家長,館內童聲笑語,其樂融融。  據工作人員介紹,老牛兒童探索館是中國兒童中心、老牛基金會、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三方合作在中國建立的第一家融合國際先進兒童博物館教育理念和運作模式的公益性兒童探索館。建築面積約2400平方米,展項面積約1800平方米。
  • 開館特輯 | 老牛兒童探索館恢復開放了,您心動嗎?
    我們的最大心願,就是看到好久不見的孩子們,在場館裡得到安全健康的快樂體驗!訪客篇有序入館九點,場館迎來了闊別半年多後的第一組訪客家庭!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小朋友和家長們有序排隊,在完成手部消毒和無接觸式驗票後,終於要進入場館裡啦!
  • 中國兒童中心老牛兒童探索館恢復開放調整公告
    沒關係……明天起上調入館人數,想我們,就來吧!2、購票方式因疫情防控需要,兒童探索館現已全部實行線上購票,無線下人工售票。門票預售期為7天,訪客朋友至少於入館日前一天進行購票。方式(1)關注中國兒童中心老牛兒童探索館微信公眾號,點擊「購票通道」。方式(2)進入中國兒童中心微信小程序,點擊「票務」。
  • 中國兒童中心老牛兒童探索館恢復開放公告
    2、開放區域因疫情防控要求,除4D影院外,兒童探索館其他區域全部開放。二、客流量限制根據疫情防控要求,兒童探索館每日最大接待量為正常情況下的30%,全天不超過300人,上午場150人,下午場150人。兒童探索館會根據疫情防控形勢變化,及時調整每場次限額人數。
  • 為母校慶生,新鄉一中育田數理探索館建成投用
    育田數理探索館總面積700多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一樓為數學探索館,設有數學史展區、平面幾何展區、立體幾何展區、拓撲展區、圓錐曲線展區、統計與概率展區、數列與函數展區、三視圖與直觀圖展區、思維訓練展區等十餘個展區;二樓為物理探索館,設有聲光探秘展區、經典力學展區、秘密電磁展區、元素展區。
  • 上海博物館東館將於9月底開工
    東館建成後,不但能大大提升上海博物館文物收藏的展出比例,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務,也能與周邊的上海科技館、東方藝術中心、上海圖書館東館、世紀公園等文化設施形成集群效應,成為花木行政文化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博物館東館將是一座立足於未來的新型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
  • 臺北探索館:走進臺北城市記憶
    中新社臺北9月21日電 題:臺北探索館:走進臺北城市記憶  中新社記者 楊傑 陳立宇  想要了解臺北的城市記憶,要論直觀、親切的嚮導,當屬位於臺北市政府內的臺北探索館。  即將迎來十周年慶的臺北探索館,被視為「了解臺北的窗口」。近10年來,該館持續以互動與趣味性的「探索」精神,鼓勵觀眾親身聆聽臺北的脈動,感受臺北的美好。
  • 【館窺天下】第47期 日本東京目黑寄生蟲館:借問瘟君欲何往
    在二層中間位置「人獸共患寄生蟲」展區,展示了一個長達8.8米的絛蟲標本,旁邊有一條繩帶讓觀眾體驗纏繞在人體內8.8米的絛蟲究竟有多長(圖3)。這條寄生蟲名為「日本海裂頭絛蟲」,是一位40歲的男性在食用了感染寄生蟲的大馬哈魚後,從小腸中排出的。小小寄生蟲僅用三個月就長到如此之大,著實令人震驚。
  • 全新體驗「太空之旅」持續受追捧!金沙灘啤酒城九天宇宙探索館
    8月20日,在青島西海岸新區金沙灘啤酒城11號大篷九天宇宙探索館,記者看到眾多遊客在進行太空項目體驗,其中遊客王康體驗了太空人基本訓練設施三維滾環。據了解,三維滾環是太空人、飛行員的基本訓練設施之一,用於太空人、飛行員在超重條件下的耐力訓練,以此提高他們的前庭功能。
  • 國王的朋友國際兒童探索館要承包一整年的歡樂!
    5000㎡的超大空間內是為孩子們搭建出的純實景探索體驗環境,共設置19大功能探索區,科學、藝術、運動、自然、健康、生活等8大教育主題,100+探索項目,全方位滿足0-12歲的親子家庭探索學習的環境與空間,可滿足孩子對於科技、自然等所有好奇心
  • 開館特輯|老牛兒童探索館恢復開放了,您心動嗎?
    上一次說再見的時候還是冬天,真沒想到,這次與小朋友們在場館相見,隔了將近七個月的時間……2020年8月13日,中國兒童中心老牛兒童探索館終於恢復開館了我們的最大心願,就是看到好久不見的孩子們,在場館裡得到安全健康的快樂體驗!訪客篇有序入館九點,場館迎來了闊別半年多後的第一組訪客家庭!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小朋友和家長們有序排隊,在完成手部消毒和無接觸式驗票後,終於要進入場館裡啦!
  • 臺北探索館爺孫齊當志工
    一些臺北家庭帶孩子去參加志工培訓,臺北探索館今年首次推出了祖孫導覽志工培訓,請祖孫一起為來自各地的遊客做臺北探索館的導覽。 據悉,臺北探索館原為「市政資料展示館」,2000年重新定位,以推廣科技教育、歷史教育、藝術教育及市政建設成果。昨日上午,臺北探索館舉行了祖孫暨親子導覽志工學員結業證書頒發儀式。
  • 同濟大學"深海探索館"開館 深受科學迷們追捧
    圖片說明:「深海探索館」精巧的展示深受科學迷們的喜愛  東方網12月1日消息:作為同濟大學面向中小學生及社會公眾普及海洋科學知識、展示深海科技新進展的又一重要基地,「深海探索館」於上周末在同濟大學東校區開館。
  • 盤點購物中心裡的VR體驗館 新型娛樂體驗業態成聚客新手段
    隨著消費模式的轉變,新型娛樂體驗業態成為各大商場聚客的新手段。打造新奇玩法、搜羅科技娛樂商品成為當前商場升級調整的手段,而VR體驗館可謂其中一個發展方向。     簡單來說,VR是讓你遊走在夢與真實的邊緣,那些原本只能在科幻電影中見到的場景,VR體驗館會幫你實現!
  • ...報名"入園適應"課程,有效期內還能無限次免費入老牛兒童探索館哦!
    春季招生 | 報名"入園適應"課程,有效期內還能無限次免費入老牛兒童探索館哦! 特色課程(一)中國兒童中心老牛兒童探索館有一系列的特色課程
  • 探索館校合作新模式!貴州省文史研究館與貴州師範學院籤訂戰略合作...
    6 月 23 日,貴州省文史研究館與貴州師範學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協議雙方秉持開門辦館、開放辦學的理念,共同探索館校合作新模式,深入挖掘貴州歷史文化、民族民間文化的自信基因,打造貴州文化品牌,為貴州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發揮智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