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電影示範韓國電影的暴力美學

2020-12-15 殺手裡昂Leon

文/殺手裡昂Leon

自1999年姜帝圭導演的《生死諜變》刷新了韓國電影票房紀錄之後,韓國電影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影壇中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而黑幫暴力題材的電影也一直是韓國電影中的一個重要題材。韓國的暴力電影既不同於吳宇森電影中教堂白鴿、升格處理的浪漫主義暴力美學,也不同於昆汀塔倫蒂諾電影中對於傳統的顛覆、結構的黑色暴力美學。韓國暴力電影在借鑑了好萊塢電影的一些敘事模式之後,又融入了韓國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更具本土化。在這裡,我找了八部比較有代表性的韓國黑幫暴力電影,讓我們在這些影片中去了解韓國電影的暴力史,感受影片中滲透出來的那種血色浪漫與殘酷的暴力美學。(影片排名不分先後。)

1.《老男孩》:滲入骨髓的冰涼

本片是樸贊鬱「復仇三部曲」中最為暴力血腥,最為黑暗的一部作品,也是最令影迷炫目的一部作品。影片中為觀眾呈現的剪舌頭、生吞章魚、父女亂倫等比較敏感禁忌的橋段,不僅從視覺上刺激著觀眾的感官神經,更是在心理上挑戰著觀眾的道德極限。影片在講述故事的時候極好的運用了電影的各種敘述元素,通過主人公的復仇來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從而使得影片更加充滿懸念,情節更加曲折離奇,高潮迭起。片中大量採用了封閉空間的敘事,給人造成一種壓抑感;在影片的色調上則儘量採用比較暗淡的色調,營造一種緊張的氣氛,增加影片的懸念。而在影片中飾演吳大修的韓國國寶級影帝崔岷植,更是將其身上所散發出來的變態氣質發揮到了極致,令觀眾看後不禁毛骨悚然,也為這部影片增色不少。

2.《大叔》:花樣美男變身頹廢大叔

這是2010年韓國電影的一個驚喜。一個大叔,一個蘿莉,儼如韓國版的《這個殺手不太冷》。從這部電影就可以窺視目前韓國電影工業的成熟,特別是對於好萊塢電影商業電影的模仿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無論是在影片的動作場面,敘事方式,故事推進,衝突營造抑或人物性格的刻畫都呈現出明顯的好萊塢化趨勢。影片也是以復仇為線索來推動故事發展,而影片最漂亮的地方就在於敘事過程中刻畫出了人物性格的轉變:在小女孩的影響下,元彬由一位邋遢頹廢的大叔搖身一變成為一名身手敏捷的特工。這種巨大的人物身份反差特別吸引人。在之前,對於演員元彬而言,觀眾最為熟悉的電影恐怕就是2004年和張東健合演的《太極旗飄揚》,而現在,還會再加上一部《大叔》。無論是片中元彬的表演,還是影片最後那接近十分鐘的精彩打鬥場面都足以使這部影片載入韓國影史!

3.《馬粥街殘酷史》:陽光下的殘酷青春

一部充滿熱血與暴力的青春校園電影。影片將故事背景設置在了1978年大韓民國的維新時代,當時正值軍政權統治時期,是一個充滿暴力的時代。然而影片卻處處散發著一股青春懷舊的氣息,淡黃色的色調,溫暖的陽光,甜蜜的愛情等等都呈現出那個時期一種陽光下的殘酷青春。影片還有意向功夫偶像李小龍致敬,主人公臥室牆上李小龍的海報,錄像廳放映的李小龍的電影都體現了那個時代所隱藏的暴力。殘酷的青春,懵懂的愛情,畸形的教育制度,讓主人公積怨已久的憤怒,絕望,痛苦終於在樓頂的決鬥中爆發。而當主人公瞪著血紅的雙眼,聲嘶力竭的高喊出「我操韓國所有的學校」時,無不是對於父權權威的挑戰與反抗。

4.《卑劣的街頭》: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這是導演柳河繼2004年的《馬洲街殘酷史》之後拍攝的第二部暴力題材電影。這是一部真正的黑幫電影,導演將觸角深入到黑幫世界的內部,抽絲剝繭的為觀眾呈現了一個真實的黑幫世界。黑幫世界中人們的欲望、權利、勾心鬥角宛如現實社會的一個縮影。影片將暴力美學的魅力發揮到了極致,那拳拳到肉的真實打鬥會讓你血脈噴張。這是一個用拳頭說話的世界,為了生存,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了沙灘上。影片帶有一種淡淡的悲傷與宿命感。當影片最後男主角被自己的親信用到捅死在河邊時,你會覺得意料之外卻有情理之中。因為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5.《向日葵》:浪子回頭金不換

其實這部影片並算不上真正地暴力電影,因為影片的暴力因素很少。之所以特別喜歡這部電影,是因為這部影片採用了欲揚先抑的敘事手法,整部影片的前半段非常的克制內斂,情感的處理較為含蓄,觀眾的情感一直處於收縮狀態。直到影片最後導演拋出一個導火線,將觀眾之前積聚的情感全部釋放出來。這種欲揚先抑的處理方式更能調動觀眾的情感,顯得更有力量。這部影片就是講述一個浪子回頭金不換的故事,似乎影片中男主角前一百分鐘的沉默就是為了影片最後十五分鐘的爆發積蓄能量,當泰植滿含淚水直搗虎穴的時候,他猶如一隻被激怒了的豹子,咆哮著,廝殺著,他們要為自己的行為而付出沉痛的代價,他要用他們的生命去祭奠那逝去的亡魂,伴隨著那優雅抒情的鋼琴曲,一種殘酷的悲壯美油然而生。

6.《優雅的世界》:家庭倫理式的黑幫電影

這一部黑幫題材電影,而這部影片卻與以往黑幫題材有所不同,它摒棄了大部分黑幫電影中的慣有模式和人物類型。準確的說,這應是一部黑幫+家庭倫理題材電影。片中的男主角被刻畫成一個平凡的家長,只不過職業不同,他不僅要處理好黑幫組織關係,更要處理較好家庭內的父女、夫妻關係,他遊走於黑幫與家庭之間。為了家庭的幸福,他在黑幫中努力打拼,卻屢屢遭受家人的誤解;想金盆洗手,全身而退卻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黑幫與家庭中,他都不如意,似乎優雅的世界離他越來越遠……宋康昊用他不漏痕跡的演技為大家展示了一個不一樣的黑幫世界。

7.《朋友》:韓國往事

美國有部電影叫《美國往事》,印度有部電影叫《印度往事》。如果非要在韓國電影中也找一部韓國往事的話,那麼《朋友》就是韓國電影中的韓國往事。這是一部關於描寫男人情誼的黑幫題材影片。四個人從小一塊長大,一起打架,一起逃學,一起轉學...然而,長大後由於各自選擇了不同的道路,他們的人生就有所不同了。影片跨越上個世紀的70年代到90年代,其中涉及到友情與愛情、忠誠與背叛,給人以懷舊傷感的基調,特別是影片最後張東健被自己朋友派的人刺死在雨中的鏡頭,令人心酸!

8.《甜蜜人生》:人生並不甜蜜

這部電影的魅力在於它能讓你在感受到甜蜜人生之後又瞬間嗅到死亡的氣息。有時候,天堂與地獄之間僅一步之遙。影片在波瀾不驚的畫面背後隱藏著潛在的殺機,血腥的暴力美學與溫婉動人的鋼琴音樂形成鮮明的對比。影片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不管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李秉憲都保持著一貫的著裝和表情:白色的襯衣、筆挺的西裝和冷酷的表情。當曙光漸暗,噩夢降臨,唯有自己的拳頭可以劃破黎明前的黑暗,李秉憲用完美的打鬥,演繹了一段並不甜蜜的人生......

相關焦點

  • 韓國電影《新世界》:暴力美學背後,是對人性最深層的解讀
    韓國電影《新世界》於2013年上映,豆瓣評分8.8分,是少有的高分犯罪題材電影。這部電影由樸勳政執導,李政宰、崔岷植、黃政民聯合主演。影片講述的是金門集團會長車禍身亡,引發黑白兩道動蕩,警察啟動「新世界」計劃欲掌控金門集團,卻被自己的臥底反噬的故事。
  • 史上經典暴力美學丨電影推薦:五部暴力美學電影
    不要用專業眼光去審視電影,每部電影都有可以挑剔的地方,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是否能引發你的心理活動英雄本色(劇情 / 動作 / 犯罪)作為少數國產優秀暴力美學電影之一,影片並不需要多麼複雜的炫技,動作簡單但是純粹,拍攝於最好的港片年代,警匪片裡難得的作者電影。
  • 八部怒火復仇類型電影,劇情緊奏暴力,殺人不眨眼
    怒火急速復仇類型電影往往以強烈的節奏感,以及暴力的視覺感官作為賣點,加上乾脆利索的動作設計,激情澎湃的火爆場面,讓熱血復仇讓之路酣暢淋漓。這種類型的好電影往往在人物塑造、劇情構造、矛盾衝突上處理地更加細膩,接下來推薦八部經典復仇類型電影,望大家喜歡。
  • 島國暴力美學電影為什麼這麼強勢,看完《花火》你就知道了!
    以無聲電影來展現有聲電影的發展歷程,這一思路非常巧妙。影片看似在講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實際卻是用電影的發展來串聯整個故事。在影片中,能看到屬於30年代的浪漫故事,能看到有聲電影誕生的曲折歷程,能看到為電影發展作出不懈努力的前輩們。他們是真正的藝術家。這是關於電影的電影,也是關於藝術的藝術。《喜劇之王》星爺的《喜劇之王》,最愛小人物的奮鬥史,最終又歸於平淡!
  • 香港電影槍戰中,為什麼總有白鴿飛起——說說暴力美學的起源
    「暴力」和「美學」本是兩個毫無關係的概念,二者結合為一個整體成為美學概念最早還是出現在電影領域之內。電影中的暴力美學經過了長期的發展和探索,才有了今日的樣貌。本文就將以時間為線索,淺析暴力美學在西方與中國的誕生發源。
  • 喜歡暴力美學的你 一定別說沒看過這部電影
    他要表達的,是暴力美學。劇情非常簡單,就是說一個新娘結婚時被殺,婚禮上所有人都死了,但她沒被殺死然後去報仇。大家只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看打鬥上面,確實過癮。《殺死比爾》也是富有中國特色的電影,不是像《獨立日2》那樣的植入廣告,而是中國特色的武打動作,雖然主要文化背景是在日本。
  • 老男孩影評二:韓國的暴力美學電影,總是能夠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
    老男孩電影劇照美都的竭力反抗讓大秀清醒了過來,在一旁失神地嘆著氣,美都過來安慰他並承諾他們會在一起的。有時候緣分就是那麼莫名其妙。老男孩電影劇照雖然不敢想,但他還是鼓足勇氣準備去復仇——自己等了15年,已經不畏懼死亡了。敲開門後,裡面果然有兩人,並確定了兇手就是眼前這個人——李友真。
  • 電影社區丨這十部關於校園暴力的電影真的是觸目驚心!
    校園暴力,一直是社會密切關注的話題。這樣的事情正在許多地方發生。 今天區長為大家推薦十部豆瓣高分的校園暴力電影,這些電影的目的是使我們重視此類問題,以及學會避免此類情況再次發生。
  • 五部燃爆女特工電影,向你詮釋暴力美學
    隨著1971年007系列的特工電影上映,世界影史迎來了新的題材--------特工!1971年《007之金剛鑽》電影海報隨著特工電影的發展,越來越精彩的特工電影隨之搬上熒幕!高科技、世界危機、暴力美學等等元素,讓特工電影經久不衰!
  • 韓國模特出身演員被曝曾是校園暴力主導者,看韓國校園暴力類電影
    某位網友在4月22日金有真PD涉嫌校園暴力相關的留言板中爆出「模特出身的演員A某是集體暴力的主導者」。頓時引起軒然大波。校園暴力霸凌的問題是很多人深惡痛絕的,在哪個國家都一樣。韓國就有多部關於校園霸凌方面的電影,拍攝的劇情內容雖然比較血腥殘忍但又讓人感到激動找到共鳴。
  • 25周年展映,昆汀的暴力美學都在這部電影裡了
    四月是影迷的狂歡,不僅有《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復仇者聯盟》等精彩的院線電影(完整片單請戳→復聯4、沙贊、婁燁…4月電影檔熱鬧得像過年!),更重要的是,北京國際電影節,雖然剛剛落幕,但是對經典的回味永遠不晚。今年也恰逢好萊塢鬼才導演昆汀的名作《低俗小說》電影上映25周年。我們就來說說這部電影。
  • 電影《魔警》:林超賢的暴力美學,展現人心中神性與魔神的辯證
    林超賢執導的電影《魔警》很多人認為電影過分渲染暴力、血腥,運用視覺刺激來包裝人魔的二元對立模式,略為新瓶舊酒。故此,《魔警》,可以說是林超賢的暴力美學中一部標誌性的作品。暴力與扭曲──以德國表現主義作為方法神性與魔性的對立,似乎已是討論人性的恆久議題,林超賢對此念茲在茲的執著,亦使之成為其電影的樞紐。
  • 香港電影的超級影迷昆汀:一面是「無恥混蛋」,一面是電影大師
    但其實這個片段也是借鑑了1963年的劇情片《八部半》中的片段。還有 《殺死比爾》 中17歲少女GOGO被殺時的面部特寫鏡頭也借鑑了1980的《殭屍城市》中的鏡頭。因為對中國功夫的迷戀,昆汀在《殺死比爾》中好好地致敬了他的功夫偶像李小龍。
  • 全球十佳黑幫電影,暴力美學的巔峰之作,尤其是最後一部!
    3、《新世界》;韓國電影總是不乏好片,《新世界》個人認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感覺這才是真正的信任關係,一方面出任你為臥底,另一方面用別的臥底監視你。面對黑幫的大佬一個個倒下,自己的勢力一部部擴大,幾乎沒人知道李子成是警察。很欣賞結局,善惡一念間,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 從「片名寓意、故事設定、暴力美學」解讀《向日葵》的魅力所在
    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也會結合自己多年的觀影經驗,談談韓國導演對暴力美學方面的研究。01、片名寓意:向日葵的兩種花語分別代表了主人公和母親的彼此之間的情感,看似和劇情對立的片名其實暗含了很多寓意。片名《向日葵》看似與劇情完全不符合,給人一種奇怪的感覺,但其實「向日葵」在這部電影裡有很多的寓意。
  • 暴力美學拳拳到肉,這十部電影你看過幾部?
    1、《突襲》;純男猛男電影,全程高能,見面就打,有槍都不用搶,就是貼身肉搏,沒有任何劇情演技可言,就是幹就完事了,作為一個純男格鬥片是完美的,但是其他沒有任何優點,綜合評價來說算不上好的電影,不過動作拍攝真的是用心了。
  • 印尼電影《突襲》,點燃腎上腺素的暴力美學
    這部2012年上映的電影《突襲》,才真的是將不說廢話,幹就完啦詮釋的淋漓盡致。對白少的可憐,無需多言,只有正邪之交,只有拳拳到肉的精彩打鬥。大多數喜歡看類似於《突襲》、《敢死隊》這類電影的人,也不是衝著電影的探知真理,揭露人性而去的。我們大多數人看電影主要是為刺激或者找尋快樂,或者能引起情感共鳴,單純的就是想去看看而已,我們也不是電影評委,無需太計較電影的邏輯、真理、角色等。不然看下來,你除了一路吐槽電影的不合理,並沒有看出來啥。
  • 欲罷不能的暴力美學
    無論是繪畫還是電影,藝術作品中經常呈現暴力因素,而人們似乎對暴力又呈現出一種很矛盾的審美訴求。在一個隱秘的角落之中,人們排斥又渴求著暴力美學的存在。人們為何迷戀暴力?一種事物如果能夠表現出該事物的觀念來,它就是美的。
  • 據說是韓國最好看的十部電影,你同意嗎?
    第一部《新世界》香港黑幫電影被棄之如敝屣,逐漸走向末路。韓國拿去玩的得心應手,這部明披著《無間道》皮,暗裡卻走著《黑社會》路線的影片,在模仿的同時還有超越。整個影片的基調都在無助,背叛,陰謀,謊言,暴力,癲狂的語境下進行。在如此冷峻的糙勁兒下,都是人心不古的躁動。第四部《犯罪都市》故事交代清清楚楚,立意表達明明白白,一百分的人物塑成一百二十分,一百分的情感遞出一百二十分,什麼是商業片的完成度?把故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講出來,把角色性格鮮明真誠飽滿塑造出來!
  • 如果你也喜歡暴力美學!推薦給你10部!
    電影 斯巴達三百勇士2《八惡人》美國 鬼才導演 昆汀 塔倫蒂諾代表作品《無恥混蛋》《低俗小說》《殺死比爾》 如果你也恰巧喜歡昆汀的電影,那 八惡人 可以先來細細欣賞一番,這部電影出彩的地方並不是在劇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