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7 17:05 | 大眾網
當前,人們的旅遊出行越發依賴網際網路。通過網際網路預訂車票、酒店,查看旅遊路線,購買旅遊產品等,已經成為絕大多數人出行前的「必修課」。
網際網路+旅遊,發展正當時
相關數據顯示,當下90%的出遊遊客通過網絡和手機客戶端進行相關數據搜索,50%以上的遊客通過在線及手機客戶端正式預訂旅遊產品。隨著我國旅遊市場的主力消費人群轉為80、90後甚至00後的年輕人,在線旅遊的市場滲透率會進一步提升。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過去五年工作回顧部分,提到:「出境旅遊人次由8300萬增加到1億3千多萬」,對此,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李金早表示:「《政府工作報告》在總結過去五年成就時首次把旅遊相關數據寫入其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也是我國經濟進入新時代的具體體現。」
《政府工作報告》在對今年工作的建議部分提到,要繼續發展壯大新動能,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在多領域推進「網際網路+」,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新時代旅遊業的發展,同樣離不開網際網路的助力推動。
網際網路+旅遊既有實際需求,又是新時代經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之一。「尋遍貴州」電商+文創+旅遊平臺正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立發展起來的。
做旅遊行業的「海底撈」
「尋遍貴州」電商+文創+旅遊平臺隸屬於貴州貴電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該公司原本主要從事電商行業,因此,「尋遍貴州」電商+文創+旅遊平臺是個典型的「跨界」產物——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塑造出的旅遊品牌。
用戶思維是網際網路思維的集中體現。「尋遍貴州」電商+文創+旅遊平臺的負責人黃敬介紹說,該平臺目前經由第三方平臺吸引遊客,通過優質服務將遊客培養發展成為自身平臺用戶,有針對性地經營用戶,最終目標是,將其培養成為平臺忠實粉絲。
「吸粉」的前提是產品有獨特之處。旅遊產品結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更易被市場接受。
今年七月貴州梵淨山景區「申遺」成功,讓貴州成為我國世界自然遺產數量最多的省份。中國目前擁有13處世界自然遺產,貴州省擁有四處:除梵淨山外,荔波、赤水、施秉均已入列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背靠豐富的「世遺」文化資源,平臺與貴州省非遺中心合作,著力發展文化旅遊。
黃敬認為,貴州省的少數民族風情是吸引遊客的一大亮點。以西江苗寨為例,除了苗寨本身的風景,蠟染體驗,苗寨自製米酒,苗族博物館等深度遊的形式不僅受歡迎,也能展現景區的獨特魅力。
「吸粉」關鍵在產品,而想要「固粉」,則依賴人性化的服務系統。據黃敬介紹,平臺的服務系統目前主要由用戶管理系統和「老方管理系統」組成。
△用戶管理系統截圖
用戶管理系統主要用於收集記錄用戶信息,分析不同用戶的消費需求、消費頻次等,以此為基礎向不同的用戶推送個性化、符合其需求的旅遊產品。這與當前網際網路平臺普遍使用的「算法推薦」原理類似。
△「老方管理系統」後臺截圖
「老方管理系統」則是平臺獨創的領隊管理系統。「老方」源自英語「Local Friend」的首字母,顧名思義,「老方」必須是本地人。通過招募培訓,「老方」們將在「老方管理系統」上派單接單,接受服務品質監控等。旅行結束後,遊客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對帶團老方評價打賞。
網際網路+旅遊深度融合的過程中,產品包裝和服務品質同等重要。對此,黃敬表示:「團隊的服務標準是要做旅遊行業的海底撈」。以「老方」為例,「老方」的目標是與遊客打成一片,成為旅途中的朋友。黃敬說,帶一次團的工資三百元,但有的「老方」有時甚至會獲得四、五百元的打賞。
△「老方」評價界面截圖
扶貧、宣傳、保護三不誤
旅遊扶貧是貴州省扶貧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貴州省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李三旗曾提出包括「景區帶動旅遊扶貧工程、旅遊資源開發扶貧工程、鄉村旅遊扶貧工程、旅遊商品扶貧工程」在內的旅遊扶貧「九大工程」。
平臺主要在景區帶動旅遊扶貧工程和旅遊資源開發扶貧工程上作出自身貢獻。
貴州省從江縣現有景點主要是從江加榜梯田,該景點附近的下堯村鮮為人知。但該村的稻田魚曾出現在《舌尖上的中國》,於是平臺抓住機會,與下堯村國家非遺傳承人潘銀少合作,帶領遊客體驗捕捉稻田魚等,開發旅遊資源的同時,助力下堯村脫貧。
黃敬認為,旅遊扶貧需要雙管齊下,既要培養村民積極發展旅遊業的意識,也需要當地基礎設施跟上當前旅遊業的發展步伐。
旅遊扶貧之外,宣傳貴州也是該平臺的社會責任所在。
2016年1月,貴州入選《紐約時報》2016全球最值得去的地方。貴州省貴陽市連續四年榮膺全國 「最佳避暑旅遊城市」。
實際上,貴州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但相比四川雲南等周邊省份來說,貴州旅遊的名氣似乎並不大。
「宣傳貴州是我們一個遠大的目標」黃敬說。他認為,宣傳貴州不僅要靠政府每年製作的宣傳片,平臺也應該將貴州的好山好水和民族文化宣傳出去,為遊客帶來更加具體的貴州印象。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是綠色發展的首要前提。黃敬表示,出發前會與遊客約法三章,如不提供一次性用品,需自帶水杯,離開時帶走隨身垃圾等。「我們的旅遊路線很多都是在探尋原生態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在那樣山清水秀的環境中,遊客往往也會陶醉於自然風光,不好意思去破壞環境。」黃敬說。
△貴州龍宮油菜花田
談到未來發展,黃敬表示,平臺計劃在三年之內,覆蓋全國20個省的旅遊目的地。此外,黃敬認為,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的旅行方式會變得更加舒適和個性化,相應地,在線旅遊市場也會蓬勃發展。
的確,網際網路+旅遊向來是行業內的香餑餑。阿里巴巴旗下的飛豬旅行坐擁上億用戶;騰訊公司推出的「騰訊文旅」品牌也於今年8月15日正式上線;專業旅遊公司如攜程、馬蜂窩等發展勢頭強勁。
據國家旅遊局統計,2017年國慶中秋假日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7.05億。2017年中國在線旅遊市場交易規模達8286億元。巨額交易資金折射出巨大的市場潛力,然而,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在線旅遊的市場滲透率實際上並不高,甚至低於印度。
這對整個行業而言,既是好事又是壞事。好的地方在於市場仍有空白,有著大量機遇。不好的地方則是,市場不夠成熟,尚未達到市場細分的程度,一些基礎設施也不夠完善。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情況下,未來網際網路+旅遊的深度融合也更加令人期待。
(原標題《在線旅遊風勢強勁:誰是下一個網際網路巨頭?》 編輯 鄭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