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聞網訊(陳振東)朝雲靉靆,行露未晞。車窗外,已是天色迷濛,雲氣升騰。歷時兩個多小時漫漫長途,抵達九江三中老師同學們期盼已久的目的地——安義古村群。
安義古村群由羅田、水南、京臺三大古村組成,距市區六十多公裡。此地萬壑溪谷,地勢錯落有致,贛風淳樸,古建神工意匠。一入古門樓,宛若羽化登仙,越千載,古村盛極一時,富商巨賈,門庭若市,穿梭於青石牌坊;香樟樹下,先民們焚香祈福,寄寓最原始、樸素的企盼……如今這些美好的光景業已消逝,令人扼腕興嗟。
穿過后街,走至盡頭,一座古樸的清朝宅邸赫然在目。主人黃秀文是羅田村開基先祖黃克昌的第二十七代世孫,也是位聞名遐邇的富商。返鄉後,耗時三十八年,建成面積多達4400平方米的「世大夫第」。莫因竹門稱其茅椽蓬牖,實則內部別有天地。12座廳堂、366對廂房、48個避暑天井縱橫交錯,相映成趣;石刻門楣,精鏤窗欞,青瓦紅牆,丹楹刻桷,八面玲瓏……所見無不古色古香,巧奪天工。每個房間功用不盡相同,有學堂、典當堂、祭祖堂等,不勝枚舉。
「海天東望夕茫茫,山勢川形闊復長。」出了世大夫第,便窺見東方的高地上,一顆千年黃樟依山而起,仿佛伸向星河皓月,摘下點點繁星。枝梢上系滿了祈福符,大多是期盼雲程發軔、蟾宮折桂之辭。光風霽月,一代代古村人依靠勤勞的雙手,櫛風沐雨,在此定居繁衍,創造出豐富燦爛的物質文明。仰視古樹,深感敬畏,不禁生發思古之情。與遼遠的世間相比,個體不倫是時抑或空都顯得渺小可憐。但老師同學們仍努力存在於這入境,與自然融為一體。正如齊物論中莊周所言:「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千載悠悠,古樟見證了滄海桑田,鶴歸華表;如今,它依然守護一隅,靜靜地凝望著年輕一代,承載著青年之夢。
過了正午,老師同學們穿過前街,途經星羅棋布的古建築,來到旅途的終點站——花田囍地。可惜在冬日,「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只能見到遼夐的黃草地。幾株小花迎冬微開,一片幽闃祥和。同學們肆意遊玩,爭相拍照,記錄此刻的歡欣。時光如白駒過隙,少頃,老師同學們稍作休整,再度登車。
經歷了一天,身心舒暢,仿佛回歸園田。深陷城市喧囂,不免少了些靜水流深的田園情愫。和光同塵,戢鱗潛翼,在古村,老師同學們找回了心靈的缺失,發現了獨特的美。這正是研學之旅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