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高考作文引發的爭議,讓我在炎熱的午後感到「陣陣寒意」!

2020-08-07 落葉憑風1

一篇高考作文引發的爭議,讓我在炎熱的午後感到「陣陣寒意」!

作文裡面用幾個「生僻詞」,教授們就「受不了」,我真的很難相信這樣的教授能夠「授得了」有才華的學生!

這種「偏見的傲慢」要是放到自然科學領域,萬一哪個資歷很淺的學生提出幾個有創意的「假設」,估計還沒有去研究就被教授給摁死了!

既然你們那麼反感「生僻詞」,那麼你們乾脆把所有用到這種生僻詞的典籍統統燒光啊!在課堂上用生僻詞折磨學生,在論文中用生僻詞給自己裝點門面,結果人家學生在作文中試著用一下,你們就受不了。

請注意,高考作文的第一閱讀對象是全國中文頂級的閱卷老師,不是我們普通百姓。在他們那裡,不可能也會像我們讀起來一樣「生僻」吧?難道高考作文是為了發給全國網名看的嗎?

這就像以前讀到一個程式設計師用幾句計算機編程代碼作為「愛情詩」,假如你考察的是一個人對愛情的理解以及表達這種理解的能力,我覺得那就是一首「好詩」,只不過你們這幫中文系的教授讀不懂而已。

而這一次更加過份!教授們明明能夠讀懂,卻還要轉過來拐過去地批判!一群比「裝在套子裡的」別裡科夫還「壞」的人!

。。。。。。不過,我讚嘆地發現,對於很多教授的批判,這位同學在他的作文裡面已經提前給出了「回應」(雖然不是故意的):

「不妨讓體驗走在言語之前,並效維根斯坦之言,對無法言說之事保持沉默。」(教授們,麻煩在同樣場景下寫十篇類似的作文,認真體會和比對一下,然後再來評說,或者請保持沉默)。

「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偏見的傲慢更遠在知性的傲慢之上」。(你們不是不「知」,你們都是「偏見的傲慢」)。

「但我們所應摒棄的不是對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價,其對批判投誠中的反智傾向。」(教授們批判本身是可以接受的,無法接受的是其批判的「廉價」,以及他們嘴上標榜著深刻和創意,潛意識裡面卻早已向八股和僵化「投誠」,附帶著嚴重的「反智」傾向)。

選一段在我讀來通熟易懂又能會心一笑的文字,某位程式設計師寫的,中文系教授讀到後,估計想打人了:

初,我遇見了你

於是世間有萬物

我以為這便是完美世界

我虔誠地面朝你的方向

試著引導屬於我們的系統

卻發現,還少了一個入口的地址

我將自己傳入編譯器

任由它將我分崩離析

為的就是能夠

以一個最優化的結構

守望你

我將自己聲明為一個接口

被實現在那固定的對象中

苦苦地等待

那個來自遠端的訪問請求

。。。。。。

在你的地址空間中

我被編譯在了一個最不起眼的角落

在你的任務列表中

我被排在了Idle進程之後

在你的成員函數中

沒有一個對我開放

儘管如此

我依然將你刻在了引導扇區

那裡是我們開始的地方

往事在隊列裡往復穿梭

淚水在堆棧中來了又去

有損壓縮後的無法回首

還能解壓出曾經的我們麼?

你發來指令說要刪除回憶

我默默地刪除了索引

而磁碟上的內容

依然在那裡駐留

無法抹去

如同你在我心裡

仿佛從未出現過的一種格式

相關焦點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什麼樣的作文才算滿分作文?
    一:浙江省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想必最近大家都看過這個新聞,浙江省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在網上引發了激烈的討論,看過原文的人們表示說自己根本看不懂,就算沒讀過看到這樣的題目,很多就像丈二和尚一樣摸不著頭腦,我們首先來講解一下這個題目。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爭議,作家馬伯庸這樣回應
    隨著全國各省高考成績的公布,有關滿分作文的話題又一次甚囂塵上。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題目是「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近期在一個名為教學月刊的公眾號上刊登了一篇浙江考生的滿分作文,結果引起許多網友的非議。小編不得不承認,這篇作文裡有不少詞俺都不認識,比如嚆(hāo)矢,它可以用來比喻事物的開端或先行者。以及振翮(hé),用來形容人志向遠大……浙大副教授陳建新評點此文是「一篇極少能碰到的考場作文」「從頭到尾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多餘的廢話」。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什麼樣的作文才算滿分作文?
    一:浙江省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想必最近大家都看過這個新聞,浙江省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在網上引發了激烈的討論,看過原文的人們表示說自己根本看不懂,就算沒讀過看到這樣的題目,很多就像丈二和尚一樣摸不著頭腦,我們首先來講解一下這個題目。其實他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根據卡爾維諾的代表小說《樹上的男爵》化用。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網友:我給0分,不能再多了
    近日,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巨大爭議。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而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定為滿分。這是怎樣的一篇作文呢?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組大組長給予了這篇文章很高的評價!
  • 高考滿分作文爭議背後是對高考作文的誤讀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來一片爭議,而爭議的核心觀點比較對立,支持滿分者認為該考生的語文能力,或者說寫作能力很強;反對者說,考生故意炫技,有誤導之嫌,並不值得提倡,至少不應該給滿分。其實這場爭論的背後,存在著對高考作文考試定位的誤解,大家爭議的焦點實際已經偏離了高考作文考試的定位。
  • 高考閱卷「趕工期」引爭議 老師1分鐘判一篇作文
    高考閱卷「趕工期」引爭議 老師1分鐘判一篇作文 2014-06-19 15:43:49浙江一位閱卷老師稱:作文組一天要求評完600份,每天8小時。1個小時評70多份,大概不到1分鐘評一篇。覺得從高考出卷就很艱難,學生準備考試也很艱難,整個省也為了高考這三天,社會各個部門都非常辛苦。如果閱卷上這麼馬虎,就會前功盡棄。在上海,上海語文高考閱卷組教師耿雙鳴說,一篇作文需要2到3分鐘評判。
  • 這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何以引發巨大爭議?
    以上內容,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且暫先不管文辭是否對題,小編就問讀者一句:您,看懂這是在講什麼了嗎?O.K. 稍稍消化一下,我們再來仔細審題。想必大家開始好奇了,浙江卷到底出了何等鬼斧神工的題目,以至於引出了這般石破天驚的滿分作文?
  • 浙江高考作文引發熱議,組長陳建新已被停職,家長:這高考公平?
    浙江高考作文引發熱議,組長陳建新已被停職,家長:這高考公平?前陣子,浙江省的一篇滿分作文被曝光的網絡之後,引發熱議,網友們也都是看法不一,部分網友認為這是一篇難得一見的好文章,給滿分也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更多的網友則認為這篇文章生澀難懂,生僻字滿篇。
  • 「評論」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爭議中的是是非非
    從信息公開、高考透明角度看,閱卷組公布高考滿分作文,出版解讀高考作文閱卷的圖書,以及參加面向中小學生的公益活動,本無可厚非。如果把這些行為都定性為違規,將會走到信息公開的反面:由於怕引起爭議,各省市不再公布滿分作文,明確要求所有閱卷者不能出版圖書、解讀高考閱卷。高考滿分作文該不該公布從信息公開角度看,應該公布。
  • 容不下一篇晦澀文章的輿論,是對高考作文個性化葉公好龍
    因為大量引用冷門的名人名言和冷僻字詞,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對外公布後,引發輿論爭議。浙江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稱,上述文章經過三次打分,最終閱卷組決定給出滿分的成績。關於爭議,陳建新表示,儘管存在晦澀和難懂的情況,也不希望學生模仿,不過其仍然認為,這篇文章所獲得的分數「恰如其分」。8月3日下午,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工作人員表示,已介入處理上述作文評分事宜。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省教育考試院:評卷程序沒問題
    圖源於圖蟲創意芥末堆訊  針對近日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爭議一事。8月4日,封面新聞記者致電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工作人員回應稱,「這篇文章的評卷程序沒有任何問題。」 伴隨著對《生活在樹上》一文的晦澀難懂引發的熱議,江蘇13年前一高考作文《懷想天空》也因其質樸和高分重新進入大眾視野。對於高考作文怎麼考,考什麼,你又怎麼看?
  • 熊貓智學丨高考滿分作文爭議背後是對高考作文的誤讀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來一片爭議,而爭議的核心觀點比較對立,支持滿分者認為該考生的語文能力,或者說寫作能力很強;反對者說,  我堅信,同一篇作文選10個人去閱卷,如果不給評分標準,估計至少能給出8個不同的分數。一篇文章的好壞,主觀性非常強。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贏得了大量讀者的認可,但在專業文學評論界,一直評價不高,不時能看到著名專家或者教授對路遙文學性上的否定,甚至質疑其文字功底。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爭議:不說人話的晦澀難懂,值不值得滿分?
    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成為了微博熱搜榜上的"釘子戶"。8月2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系列文章第一篇,這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卷滿分作文成為了被評述的對象。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亮相,引發瘋狂吐槽……
    因為作文中充斥著大量生僻詞彙和「非主流」西方哲學家的「經典論述」,這篇高考滿分作文一經「亮相」,即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堪稱「吐槽與盛讚」齊飛。我懷疑作者是不是讀了一大堆類似的論文,完全沉迷在這種不可名狀的高級感中。如果是一篇學術論文,估計是要被導師打回來的。如果是一篇普通作文,不免有堆砌炫技之嫌。」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發社會廣泛爭議
    最近一篇浙江的高考滿分作文在網上火了起來,有人誇讚也有人詆毀。作為一篇滿分作文自然會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我看到的第一感受也是相同的,不過既然閱卷老師給了滿分,那就一定有出彩的地方。揣摩了許久,總結可能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文章的確用到了大量的文學典故,一定程度上體現出考生的文學素養;二是文章中的很多生僻字也表明考生巨大的文字儲存能力。當然,這篇滿分作文槽點也有很多,語言使用的很難懂,內容水準也並沒有那麼高。
  • 高考作文題到底在考什麼?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為何引起這麼大爭議?
    2020年高考已經落下帷幕,但有關高考的話題依舊能夠引發公眾的關注。近日,浙江教學月刊社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所發布的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滿分高考作文就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據介紹,該篇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同時,「教學月刊」在發布該篇作文時還附上了浙江大學副教授、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的點評。
  • 寫景作文:夏日午後
    躺椅上有一位老者,手中拿著一把蒲扇,這種扇子我只在影視劇中見過,是一個時代特有的產物,現在很少有人再用。科技的快速發展,電氣化設備進入千家萬戶,人們都躲在家裡吹空調、玩手機,哪裡還會有人在這樣悶熱的午後,出來樹下乘涼。老者一個人躺在躺椅上,手中的蒲扇有規律,有節奏的搖擺,或許是心靜自然涼的緣故,他給人的感覺並沒有夏季的炎熱感,泰然自若。
  • 《別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走紅引爭議
    近日,海天出版社推出新書《別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全書收集了02年起歷屆高考中的零分作文70餘篇,考生們超無釐頭的邏輯及行文讓讀者忍俊不禁,網絡語言傾向明顯,然而讀完笑罷,不少看客又都心生疑慮:這些作文,真的該得零分嗎?
  • 雜誌刪除滿分高考作文,教育沒必要迴避爭議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最早刊發在浙江教學月刊社官方微信公號,在出現爭議之後,人們發現該雜誌已經刪除了這篇作文,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浙大副教授陳建新的點評也一併「消失」。想必這是雜誌社對這起作文爭議事件的反應,但老實講,不該害怕爭議,刪除也無必要。
  • 這篇引發爭議的滿分作文,你怎麼看?
    每年高考結束,優秀的高考作文都會吸引人們的「圍觀」與欣賞。但近日,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對一篇文章的評判確有主觀性。但這篇文章引發了教育界,乃至社會上人們廣泛的討論。 有人說,文章在考場緊張的時間限制內完成,體現了學生的知識積累;也有人認為,文章晦澀難懂,故作深沉,頗多堆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