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蒼穹說娛樂
我覺得《中國有嘻哈》真的很牛逼,我說的這個「很牛逼」是基於節目組真的在試圖做一些事的牛逼,不是商業上或者其他層面的牛逼,節目剛播了一期,商業上牛逼與否其實也還看不出來,甚至,我其實覺得商業上是很難牛逼起來的,如此,更讓我覺得節目組的牛逼閃閃亮。話很繞,後面具體展開。首先講一個大背景,嘻哈音樂(Hip-Hop)是黑人文化的產物,黑人普遍教育程度不高(原因都懂),但節奏感普遍非常好,所以Hip-Hop音樂最重要的特點是重節奏,輕歌詞。
當然這個輕歌詞也不是詞不達意的隨便瞎絮叨,黑人的嘻哈音樂裡有大量街頭俚語,其核心意思表達的多是對社會、對生活的不滿(原因都懂)。這東西傳到華語界,就像當年MC Hotdog的歌詞裡唱的,「Hip-Hop就是我的刀,饒舌就是我的劍,我頂著underground的一股力量四處撒野」,這就是嘻哈音樂的真實寫照,但是注意,underground,你這音樂是地下的。所以我說《中國有嘻哈》這個節目組很牛逼的第一個原因就是,不管這節目在其他緯度上你怎麼看它的成敗,至少這個節目組給了嘻哈音樂一個正式而集中的在大眾文化視野上亮相和討論的機會,這已經是很大很大的貢獻了。
否則,大眾文化裡對Hip-Hop文化的鑑賞還主要停留在紋身的接受度、褲腿長短、牛仔褲的窟窿、以及金鍊子上,這是很尷尬的,且事實上現在上述這幾件事在中國跟Hip-Hop文化也沒什麼關係了。我能想到的唯一一個近期偏正面的,也無非就是《新歌聲》裡,低調組合和萬妮達都很受歡迎,在晉級之路上也都走了很遠,但也只是說明嘻哈音樂的新鮮感也好,群眾基礎也好,接受度也好,這些元素上還ok,但製作一檔純嘻哈音樂的節目,聊回到生意層面的時候,我覺得風險還是很大的。理由如下:這確實是個眼球經濟的年代,流量變現也是主流的盈利模式。但是我實在想不出太多與嘻哈音樂,以及這撥年輕人能捆綁在一起,非常非常契合的商業品牌。
因為這節目即便加持了平臺優勢,把小眾變得略大眾,但因為嘻哈自身偏情緒化,某些環節處理得當或不當都會有煽動或者教唆的意味(選手挑戰吳亦凡的標準就是一例,我相信未來的摩擦絕不會少),這個時候大企業要考慮後續公關成本的,所以,很難說企業級客戶到底跟進與否,怎麼去跟進。當然,如果商業成功,節目成功,我覺得節目組是牛逼的。如果商業不成功,節目成功,我仍然覺得節目組是牛逼。而節目本身,我覺得已經成功了,哪怕只有一期,作為一種前所未有的努力,我都覺得節目組是牛逼的。再聊幾句節目本身。
首先節目組給觀眾看的都是剪輯後的版本,那些二元對立的場面肯定是真實發生和存在的,但因為是對衝突的密集呈現,而不是把選秀全程整體連貫的順序播放,所以,有些情緒性的內容加諸到觀眾的影響可能被放大了,這些我傾向於區分不清就乾脆不談,其次,那四位明星製作人在音樂層面對選手的專業取捨我也沒有談的興致,只說看現場的一些細節性的內容。
一,熱狗、張震嶽、潘瑋柏其實差不多,不是說在這領域的地位和輩分,要比這個潘瑋柏也就找個角落碾壓吳亦凡就好了。我是說三個人的心態差不多,就是選秀環節就是為了選對方而不是秀自己,挑自己滿意的參賽選手是大前提,但也不想把這個事情搞得特別的裝。當然這個「不裝」的效果是通過「太裝」的吳亦凡襯託出來的。二,我很喜歡吳亦凡遭遇「嘻哈俠」時候的全程畫面,真是太有喜感,其大致類似縣官出行,驕橫了一路,突然發現站在自己面前的老頭是本省總督,跪與不跪都尷尬的狀況。吳亦凡的粉絲不要跑來罵娘,歐陽靖的地位真就如此,且,想罵娘,看下圖:
原創/蒼穹說娛樂 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