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愛兒美兒童攝影】幼兒教育你能給孩子什麼
相信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成就,因此教育就變得尤為重要。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來」,教育孩子要從小開始,等到孩子青春期或者高中、大學再去管教,家長再費心費力,也不一定會有效果。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而在幼兒心智尚未成熟之際,培養孩子做事做人教育方法就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通過習慣的培養,將行為內化為孩子的品質。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時候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和天生的一樣牢固,因此教育孩子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規律生活
一個人的生活作息,在現代多元的社會裡,看來似乎越來越不重要,因為每個人所享有的自由越來越多。但對於一個正待灌溉成長的幼兒而言,合理正常的規律生活,對他的生長發育、有效學習都是至關重要的。我相信熬過夜加過班的家長應該很能體會不規律生活的傷害,何況一個孩子呢。
同時,還有調查發現:小學裡先加入少先隊的孩子,並不是因為他的聰明、智商高,而是他們都有共同的特點,生活很有規律,下課後先去洗手間,再去飲水,上課聽講也認真,作業寫得也整潔。
二、遵守常規
現在的家長接觸了很多教育理念,最為流行的觀點便是愛與自由,認為「孩子天性自由」「我們要給孩子更多的自由」。但是,請家長們注意,自由的前提是規則,不管不顧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
我們共同生活在社會中,規則是我們約定俗成、和平共處的基礎。所以,我們要從小培養起孩子的規則意識。畢竟,沒有人會喜歡公共場所大喊大叫的孩子。
學前班,就是讓不適應小學一年級的6—7歲孩子有一個過渡學習與適應常規的過程。遵守常規就是讓孩子懂得規則、遵守,比如守紀律、懂規矩等。常規包括生活常規、幼兒園常規、社會常規等。
孩子在家、在幼兒園期間不單單是安全保障、吃好睡好,正常的生活常規、良好習慣的調教更為重要。
三、積極參與
老師和家長都要去鼓勵孩子大膽參與,積極參與,鍛鍊孩子的自信心。在家庭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小事應鼓勵孩子自己獨立去做,如:洗手、漱口、洗腳、洗手絹和襪子,整理床鋪,收拾玩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養成孩子手腳麻利、眼明手快的個人素養。
漸漸地要讓孩子明白:你是家庭的成員,這個家也有你的一部分,你要學會為家庭建設做些什麼。請大家注意,千萬不要利用金錢交換孩子做家務。
四、獨立自主
現代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要培養「我的事情我做主」的自主能力。
孩子上學以後在學校裡會面對很多自己拿主張、做決定得事情,不要讓孩子太依賴,讓他自己根據情況作出正確得選擇,這樣學習寫作業時也不會非要大人「陪太子讀書」、「陪公主寫作業」,自己寫完作業後能獨立檢查,漸漸學會自理、自立。
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人,終有一天他會離開你,去獨自面對這個世界。你不可能,也不可以照顧他一輩子。所以教給孩子自立,是給孩子進入社會的禮物。
五、文明禮貌
人生活在社會裡,必須與他人打交道,「不學禮無以立」,和諧的集體生活靠每個人去相互營造!要教育孩子如何與人交流談話,進門前敲門但不粗暴猛烈,進門後隨手關門、向成人問好,主動換鞋等。
告訴孩子這世界很美好,好人多,壞人少,學會向陌生人友好微笑,善待每一個擦肩而過的人。在公共場所管住自己的嘴巴,只有做到我愛人人,那麼人人才會愛我。
生活細節有很多,教育孩子別光說;言傳身教樹楷模!要有規律去生活,遵守常規記清楚,積極參與會切磋,獨立完成能協作,文明禮貌要穩妥,與人合作心要和,收拾整齊盡心做。
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