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席軍事評論員屢被調侃預測不準是烏鴉嘴
張召忠:年輕人看戰爭太浮躁
■我的預測只有一個不準
■不知中國網民為何看不起薩哈夫
■專家必須提出新觀點
◎文/《青年周末》記者 鄧豔玲 ◎攝影/《青年周末》記者 呂家佐
「現在的年輕人多數浮躁,還沒有大局意識,對戰爭不懂還胡亂發言。」1月11日,被稱為中央電視臺「首席軍事評論員」的張召忠在國防大學的家中接受《青年周末》專訪時無奈地表示。
以色列軍隊去年12月27日對哈馬斯組織佔領的加薩走廊發動大規模空襲以來,網民一邊高度關注中央電視臺對巴以戰爭的報導,一方面對節目中的軍事評論員張召忠大肆調侃。有網民毫不客氣地說:「每逢出現戰事必見張召忠;每見張召忠必有烏鴉嘴」。
一個中國最高軍事院校的學術帶頭人真的像網民說得那樣只會紙上談兵、每說必錯?
■我的預測只有一個不準
青年周末:現在巴以戰事爆發,您在休息時都處於一種候播狀態。從1992年在中央電視臺軍事頻道做軍事類訪談節目算起已經17年了,都沒有意興闌珊啊?
張召忠:中國有幾十年沒有打仗了,現在中國軍隊裡頭的人基本上都沒有打過仗,這是一個問題。你自己沒有打過仗,別人打的仗你自己不好好學習研究,將來怎麼辦。戰爭是大家都關注的事情,利用戰爭這樣一個大家關注的熱點,對全民進行國防教育,讓大家知道一些國際形勢、軍事形勢、武器裝備,知道一下戰爭的威脅,提高大家的國防意識,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青年周末:但您知道網上有一股潮流在說,張召忠軍事知識比較豐富,尤其說各國軍事裝備說得特別好,但預測戰爭進程幾乎就是烏鴉嘴了?
張召忠:網絡一些亂七八糟的地方我不會去,我比較關注正規的網站,人民網、央視網、中青網、新華網。在這些網站,我並沒看到這種說法。
戰爭是非常複雜的問題,怎麼看待戰爭不是你我兩句話可以說清楚,甚至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輕易下定論的。有些人自己在網上看了一兩篇文章就以為自己很懂軍事了,什麼都敢胡說。我研究軍事39年,幾乎每天都是吃完晚飯就要看書做研究到深夜12點,都不敢說自己對戰爭完全掌握了。專家也是人,是人就會犯錯誤,你不能要求專家的預測百分之百正確,就像你不能要求經濟學家對股市、樓市的預測百分之百精準一樣,精確制導炸彈還經常誤炸誤傷呢,何況是人!但目前看來,除了伊拉克戰爭那次伊拉克軍隊沒有抵抗之外,其他我都預測準了。
青年周末:既然戰爭複雜,那您為什麼還要每次都大膽預測,這樣難免會出錯啊?
張召忠:作為專家,主持人通常會問我們的看法,我們根據來自戰場的各種情報給出判斷,但實際情況的發展並不是我們專家可控的。比如這次中國派艦艇去索馬利亞護航,我一個月前在接受《東方時空》採訪時就說,中國應該派艦,那時距離我們要派艦艇還有一二十天呢。他們問派什麼艦艇合適,我說派最好沒必要,最差的也不行,派中等水平的比較合適的。最後我們派了兩類,中等水平的補給艦,還有最好的飛彈驅逐艦,這個是出乎我的意外,因為太好了,太先進了。那是國家的考慮,中國人愛面子,這已經不是作戰範圍的事情了。
■不知中國網民為何攻擊薩哈夫
青年周末:但您在為眾人所熟知的2003年伊拉克戰爭期間,好多預測都和戰況有很大差距,甚至你自己都在直播中連聲說「搞不懂」?
張召忠:我根本沒說過「搞不懂」。我在伊拉克戰爭中的預測只有這一個事兒沒有預測準,大家記得比較牢。伊拉克那次非常偶然,而且後來的事實證明,的確有些我們當時完全不可能知道的事情左右了事情的最後解決。美國兵臨城下,到了巴格達。伊拉克為什麼沒反抗,是戰後兩年以後才解密的,原來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和軍事情報局聯合發展了一套策反戰略,伊拉克旅團以上的指揮官全被策反了,策反後,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司令下了一道命令,全軍化軍為民,穿上老百姓服裝,四散而逃,不許反抗。這些都是絕密的情報,我們怎麼可能掌握?在當時,世界上沒有一個專家和新聞媒體預測準確。
青年周末:說到情報,那時你似乎經常參考伊拉克新聞發言人薩哈夫的說法,而這個人又因為睜眼說瞎話被世人笑話?
張召忠:薩哈夫是一個很受尊重的伊拉克高官,他面對強敵無所畏懼,以心理戰和輿論戰的方式對敵人發動攻擊和作戰,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敬仰,就連美國人也很尊重他,戰後並沒有追究他的罪責,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們中國的有些網友卻經常攻擊他、看不起他。
那次直播,我們非常缺乏情報、缺乏信息。因為中央電視臺並沒有派記者到前方。當時鳳凰衛視有記者在前方,那他們的專家完全可以信任他們自己記者的報導,可以根據自己的新聞進行評述。咱們中央電視臺告訴你的就是半島電視臺怎麼說,CNN怎麼說,BBC怎麼說,然後就問專家,讓專家評論,這個就非常麻煩,你不知道哪是陷阱。
而我當時幾乎都是每天晚上7點半直到第二天的凌晨兩點這個區段,都在演播室,白天還要將工作翻三倍,要給學校的學員及時講戰事和分析形勢。只能是在去電視臺的路上把當天的《參考消息》看一下,到了電視臺就沒有任何其他的消息來源了。
(責任編輯:李夏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