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所研究型高校沒有大規模擴張,為什麼依然是頂尖級大學?

2020-12-13 冷絲說人文教育
冷絲自媒體原創,拒絕轉載!

劉冷絲欄目絲說教育改革

國內三所大學在各種合併潮、新校區建設中都似乎並未佔有先機,都沒有盲目擴大辦學規模,儘管整個辦學規模有較大的發展,但是相比較其他同類型高校,這三所高校的辦學規模顯得「小氣」了一點。

南京大學老校區

這三所高校分別是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它們辦學的「小而精」、「小而美」已經引起了國內外很多研究者的關注。在國內外各種排名中,這三所大學不僅佔有一席之地,而且在多數的排行榜中位居前列。

南京大學是綜合性大學的一個代表。南京大學在文科、理科方面一直都是國內前五的排名,很多學科還排名第一,該校的信息學科、管理學科目前也能排在國內的前五上下,僅有工學學科實力稍微差了一點。從整體來看,南大的學科規模還是較小的,但辦學的「精深度」很高。

南京大學新校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理工類大學發展的一個優秀案例,也是國內高校人才培養的典範。中科大近20年本科生招生基本控制在1800-2000人之間。從數量上來看,中科大的招生人數僅有其他大型高校的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不過,眾所周知,中科大的學生成材率在國內首屈一指。不僅僅是本科生和研究生成材率高,中科大近些年入選的兩院院士、中科大校友經常佔據1/4左右。從學科來看,中科大的理科排名國內前三。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園

電子科技大學是我國行業類高校的範本。這所大學的學科規模小,所有學科基本都集中在熱門的信息類學科。不可否認的是,電子科技大學的學科和專業發展都非常有特色,而且是其他高校所無法取代的,就業一直很好。電子科技大學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建設成為一所行業類頂尖級高校也是大學發展的好路子,因為,並非所有大學都適合成為綜合類大學。

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適應了國際競爭的要求,滿足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現實國情決定了高等教育規模在一定時期內仍將保持較快增長。不過,規模的快速擴張必然帶來與提升質量之間的矛盾。高等教育和大學的辦學必然要經歷一個深層次的結構調整階段,保持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已成為當前階段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問題。

電子科技大學的銀杏林

因此,解決好規模擴張帶來的一些主要問題,保持結構、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才能達到一個新的更高的水平。

其一,一流的研究型大學需要準確定位,突出辦學特色。

準確的定位,是進 行結構調整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前提。研究型大學在創一流、創名校的過程中,既不能忽視和輕易放棄傳統特色,也不能錯失發展新特色的機遇。在學科及專 業建設方面,既要考慮學科的綜合性,同時要注意正確處理優勢學科、新興學科和支撐學科之間的關係。要有限地選擇一流,則既要有勇氣興辦處於發展前沿的新學科、新專業,也要有勇氣淘汰難以參與競爭的舊學科、舊專業。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史館

同時,要把專業建設與學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在建設新專業時應考慮到未來相應學科的發展,通過學科建設提高專業教學和人才培養水平。

其二,一流研究型大學一定要創新模式,提高辦學質量。

質量是大學的生命線,是對規模發展效益的檢驗。研究型大學必須根據國家戰略需求和世界範圍內經濟、教育、科技競爭要求,著力提高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質量和科技工作質量。人才培養質量某種程度上是大學最大的社會影響力,特別是規模擴張之後,人才培養質量保障 的任務更加複雜,更加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研究型大學正在成為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主體,特別是在吸納創新資源以及為創新體系建設提供創新資源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研究型大學的科技工作質量在某種程度上關係到整個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成敗。

電子科技大學深秋校園

一流大學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一批一流大學,而一流大學將主要從研究型大學中產生。

研究型大學無疑處於高等教育體系的頂端,擁有優質豐富的教育科技創新資源,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承擔了重要任務,它們的發展水平關係綜合國力。在新的歷史時期,研究型大學不僅要承擔起高等教育發展的新任務,更要成為我國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方面與國際平等對話和競爭的平臺。

總之,研究型大學在高等教育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必須著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高等教育質量,保持協調發展,這將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加快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具有很強的示範作用。

敬告劉冷絲所有文章首發百家號,如有錯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將在首發媒體評論版塊及時更正和補充,也請各位網友批評指正,謝謝您!

相關焦點

  • 國內10所研究型大學排名如何確定?人大、吉大、川大和華科爭議大
    十大研究型大學被派生出14所高校,人大、吉大、川大和華科真的有爭議嗎?武書連版本的十大研究型高校,最被人詬病的是將浙江大學排在第一名的位置,這在很多人開來簡直就是一個笑話,因為,浙江大學再怎麼強大,實力恐怕與北大清華還是有一點點距離。
  • 中國校友會對50所不同類型的大學排名,特色研究型大學引起爭議
    各種各樣的大學排名榜單,一旦發布之後,總會引起各種各樣的討論。有人認為大學的排名,能夠激勵高校的發展,也能夠為考生提高大學的參考,值得被提倡;有人認為大學的排名,沒有統一的參考標準,影響了一些大學的聲譽,也可能誤導考生,應當被嚴格管制。
  • 國內頂尖級高校不只是10所,而是13所,南開和華科排名最靠後
    根據國內外四大高校排行榜的數據,各大榜單上出現頻率最高的國內高校不僅僅是10所,應該是13所大學。 13所頂尖級高校名單 復旦大學是老牌子高校,取名於「震旦」的復旦大學不愧是百年名校,經歷了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它一直保持著自己獨有的身姿,
  • 這三所985高校入選「雙一流」,卻沒有一個A+學科,處境很尷尬!
    「雙一流」建設大學的目標是建設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迄今為止我國擁有42所「雙一流」建設大學,都是我國超「頂尖」的大學。教育部每四年進行一次學科評估,主要是為了檢驗高校的學科質量,並幫助高校了解一下自身的「長短板」,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大學學科專業選擇的參考依據。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最頂尖級的王牌專業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簡稱「華水」,是「金磚國家網絡大學」中方高校牽頭單位,入圍國家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一百所高校之一。「華水」前身為北京水利水電學院,曾三次搬遷,四易校址,歷經北京水利水電學院、河北水利水電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等時期,2013年更名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成為繼教育部與河南省共建鄭州大學、河南大學之後的第三所省部共建高校。「華水」在全國排名如何呢?如果在河南所有高校中排名的話,大約在前10名徘徊;若在全國高校中排名,大約在300名左右。
  • 武書連2018年38所研究型大學名單
    十、遴選出38所研究型大學浙大清華北大前三名  2018年研究型大學標準與上年相同:將全國所有大學的科研得分降序排列,前5%是研究型大學。  滿足上述條件的大學共計38所。38所研究型大學中,有34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3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國內研究型大學排名
    研究型大學一是培養和造就出高層次的研究型人才,二是具備高水平的學術研究師資隊伍。研究型大學擔負著培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素質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高層次傑出人才的雙重任務。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17、東南大學7★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18、四川大學7★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19、吉林大學7★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20、同濟大學7★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等2所研究型大學落選國家和地方「雙一流」建設名單,北京大學雄居2020中國研究型大學排名第一,中國人民大學躋身前10強。
  • 誰能問鼎東南大學最頂尖級的王牌專業?
    在這裡,有一所大學,素以「學府聖地」而深受莘莘學子們的嚮往,她就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高等學府——東南大學。東南大學被稱為「江南第一流學府」並非浪得虛名,在2017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東南大學獲得A+類的學科數量並列全國高校第八位,位列江蘇高校第一。在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東南大學更是大放異彩。
  • 世界頂尖級大學一覽表,百花齊放,各領風騷
    世界頂尖級大學一覽表,百花齊放,各領風騷!1、 哈佛大學世界最高學府,美國政府思想庫,先有哈佛,後有美利堅,哈佛大學基金會富可敵國。但是哈佛大學的錄取條件極為苛刻,每年在中國的錄取人數也是少的可憐。只有位於中國學術界頂尖的學子才有機會進入哈佛大學深造,同時還需要導師的支持。
  • 大陸與臺灣三所大學同名 原來有淵源
    大陸和臺灣的大學中,有這樣幾所是同名的。都是一個中國,既然同名,肯定有淵源。下面我們就看看這幾所同名大學有著怎樣的淵源。如今,臺灣清華大學成為中國頂尖級研究型大學之一,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也是一所很不錯的大學。只是與大陸的清華大學比較,還是有點遜色。2.中山大學大家知道,中山大學是以孫中山的名字命名的一所大學。1924年,孫中山先生親手將廣州地區多所高校整合創立國立廣東大學。學校於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
  • 01-研究型大學
    第三個方面——保研率,就是家長很關心的,中國目前有366所高校有保研權利(保研就是免試推薦研究生的傳統說法,保研可以保外校),那麼把具有保研資格可以稱為教研型大學的起步標準。保研率15%是研究型大學的起步,但保研率達到20%及以上,則一定是研究型大學,保研率不足15%的大學一定不是研究型大學。所以這個指標很硬。
  • 科學網—頂尖研究型大學難成MOOCs主角
    但這兩個收穫,在我看來,不投入MOOCs同樣可以獲得,比如作為授課教師參與更多的培訓以及與更多國內外高校的學生進行學術交流。而如果我不花費大量時間用於備課以及與學習者的線下交流,顯然我的課程受歡迎度就低,學習者就少,那麼我投入開放在線課程的收穫就微乎其微了。 所以,我對菲奧娜說,如果沒有相當給力的激勵機制,我自身參與在線課程的動機並不會很大。
  • 2020四川省最好大學最新排名,前三依然是這三所高校!川大仍第一
    A類)、211工程、985工程,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成員、自主劃線高校,是國家布局在中國西部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大學。學校由原四川大學、原成都科技大學、原華西醫科大學三所全國重點大學經過兩次合併而成。
  • 51所內地高校躋身世界研究型大學五百強
    本報上海8月15日訊(記者 董少校)今天發布的2018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顯示,中國內地共有51所高校入圍全球領先的500所研究型大學,較去年增加6所。其中3所高校進入世界百強,清華大學位列第45名,北京大學位列第57名,浙江大學首次躋身世界百強,位列第67名。
  • 五所頂尖級理工院校的完美組合—北歐五校聯盟
    北歐五校聯盟,英文名 Nordic Five Tech,簡稱 N5T,是2006年由北歐的頂尖理工類名校合作建立的新型大學聯盟。其目標是為了順應新時期的戰略發展,形成北歐國家獨特的教育體系,擴大教育資源共享和交流,聯盟成員為北歐4個國家的5所頂尖級理工院校,在教育、科研、工業科技發展等各個領域形成了長期的合作關係。
  • 保留100所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取消其他本科大學,對此你怎麼看?
    一些大學生提出了一個想法,我認為非常有趣,在這裡為大家做一個分享,那就是只保留中國100所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取消其他本科的大學,將這些本科大學改為職業技術學院,大家覺得這樣的想法怎麼樣呢?說到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區分一下我國到底有哪些本科類大學。就目前而言,我國的各類大學高達兩千多所,其中本科院校有1200多所。
  • 大規模在線教育——那些沒有「塵埃落定」的問題-清華大學新聞網
    大規模在線教育——那些沒有「塵埃落定」的問題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3-6-20 陳彬  在線教育對高等教育的衝擊是巨大而深遠的,而大學還遠遠沒有清楚意識到這種衝擊。那麼,大規模網絡教育的出現,對於傳統教育究竟是一種福音,還是一劑毒藥?
  • 6所最好的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入學難度不輸於985大學,考上就賺了
    6所公認的中外合作辦學質量最好的高校,他們為什麼引起關注?這6所高校分別是上海紐約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崑山杜克大學、溫州肯恩大學和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上海紐約大學比如,上海紐約大學是由華東師範大學和紐約大學合作創辦,這也是我國第一所中美合辦研究型大學。
  • 上海被低估的大學,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屬應用研究型大學
    大學是我國在一個區域發展過程中很重要的發展資源,通過一些實力強的大學,很多區域中的大學能力很強,而且在我國諸多的大學中,很多大學對這教育的重視程度依然很高,這在很多省份中,它們依然可以很好的促進有一個區域的不斷發展,這所大學也是其中之一,上海對它的重視程度本身也很高。
  • 建設研究型大學,這10所雙一流大學的研究生比例最高,有你母校嗎
    目前研究生報考人數持續攀升,一方面是由於高校本科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另一方面和高校研究生擴招也有直接關係。在雙一流大學工程正式啟動以後,教育部、財政部和發改委又在去年8月份印發了《關於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雙一流大學要開始適當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國家為什麼要高校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