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我們的戀愛,越來越自由化,可以自主擇偶,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可是,回頭看看,以前的婚姻,大多數是,父母之命,那個時候,封建思想,還存在,女性要裹腳,所謂的三寸金蓮,才稱之為女性美,那個時候女子無才便是德,那個時候的父母之命,安排的婚姻,多數人不敢違背,首先是遵循孝道,忤逆父母就是不孝順,只得,聽從父母安排,匆匆結婚,那個時候的婚姻,無關乎感情,更多的是順應那個時候的社會狀況,其實,無論是在哪個時代,總會湧出一批勇敢的女性,她們敢於打破束縛,追求平等,自由,選擇的權利,勇敢的做出改變,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無論如何,想追求自己喜歡的。
說起魯迅,大家都是熟悉的,我們小時候,都學過他的文章,魯迅先生是一個有才華的人,當年他棄醫從文,毅然決然學文,一腔愛國熱血,用筆桿子,喚醒了很多的愛國人士,魯迅先生,對於那個時代的貢獻很多。這樣有成就的人,他的感情生活,一直也是我們關注的話題。魯迅先生的第一任妻子叫朱安,是父母給他安排的婚事,在魯迅先生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兩個人就定親了,後來兩人結婚,他本人對這份婚事是十分牴觸的,朱安是屬於封建社會落後的女性,裹著小腳,有高高的額頭,很瘦,從小受到的是舊時教育,而當時的魯迅接受的是新式思想,所以兩個人在思想上,就是不統一的。因為不喜歡父母包辦的婚姻,魯迅在結婚後的第三天,就以學業不能荒廢,離家,繼續去日本留學。留朱安一人,獨守空房,這一走,就是5年。再說說嫁過來的朱安,嫁過來了,就好好的做好他家的媳婦,朱安,嫁過來的這些年裡,孝順,魯迅的母親,操持家務,任勞任怨,從未有半點抱怨,就是希望有朝一日,魯迅回來,能看到她的付出和辛苦,願意和她過日子。朱安不識字,只會做些刺繡,而魯迅先生,一肚子墨水,兩個人差距之大,註定兩個人,像一條永遠不會相交的平行線,越走越遠。
志同道合,才能走得長遠。
在感情裡面,魯迅先生,很清楚,自己想要找什麼樣子的女人做伴侶?顯然,朱安,肯定不是,在魯迅感情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女人叫許廣平,是魯迅先生的學生,比魯迅小十幾歲,在魯迅先生在北京教學的時候,認識了當時在北京女子師範學校念書的許廣平,許廣平,對於這個有才華的男人很是敬仰,每次魯迅上課的時候,她總是認真的聽講,像是一個少女,對於老師的尊敬之情,許廣平發現魯迅並不像外貌看起來那麼嚴肅,其實是很幽默的,只是有時候,不善於表達,久而久之,生出愛慕之情,後來經常請教魯迅問題,魯迅總是耐心的給予解答,再後來,魯迅也喜歡上了這個愛學習,聰明的女孩子,那個時候的魯迅已經40多歲了,而許廣平才20多歲,頂著很多的壓力,他們兩個人在一起了。同居後,很快有了孩子。
我們才是可以共渡一生,相互扶持的伴侶。
魯迅先生的晚年生活,一直是許廣平在照顧,從魯迅的選擇上來看,他選擇了比自己小十幾歲的女人作為自己終身伴侶,首先在思想上,兩個人肯定是有共鳴的,並且是自己的學生,跟自己是一個步伐的,在那個年代,許廣平才是那個能夠自己相互扶持的人,其實在嫁給魯迅之前,許廣平的家人,曾給她安排一樁婚事,許廣平,不滿當時的包辦婚姻,後來出去上學來逃避婚姻,跟魯迅一樣的經歷,這是一位敢於打破當時的世俗,衝破當時重重阻力,追求自由的,新思想女性。有幸的遇到了魯迅,後兩人結為夫婦。像是命中注定。
用一生,照顧你的家人,願你可回頭。
婚後的魯迅和許廣平,志同道合,可就苦了魯迅的正房太太朱安,在當時的社會,如果,男性要是跟女性離婚的意思,那麼這個女性基本上名聲,一輩子就完了,所以魯迅也心疼朱安,他存在同情心和愧疚之心,沒有跟朱安離婚,這就造成,朱安,守了一輩子的貞潔,自己過完了一生。
她們兩個都是值得尊敬的女性。
放眼望去,魯迅和許廣平,還有朱安,三個人的情感事,一個是愛而不得,是朱安,一輩子沒有得到魯迅的愛,一個是愛而沒名分,是許廣平,一輩子,都無名無分,只是魯迅的伴侶,雖然,朱安沒文化,但是我覺得她也是一位偉大女性,雖然被人稱作愚昧,但是足夠的忠貞,幫魯迅搭理好家庭的大小事宜,照顧好老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許廣平,更是不顧忌什麼名分,只要是能跟魯迅在在一起就好,她們兩個都是痴情的女子,但是不同之處在於,一個敢於衝破阻礙,為愛勇往直前,一個成為那個時代的犧牲品,如果當時,朱安,願意離婚,去追求自己的幸福,那麼她的人生會不會不一樣?
遇到愛,追尋愛,勇敢愛。
文人們的愛情,也跟平常人一樣,需要努力,遇到喜歡的人,就勇敢去追求,去付出,這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緣分,恰當的時間,遇到恰當的人,然後,開始一段愛的旅程。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無論經歷多少磨難,在合理的情況下,選擇正確的情況下,依然堅持不懈,衝破阻力,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因為付出過,即使結果不如人意,那此生無憾,因為付出太多,所以得到,才會更會珍惜。願天下所有愛人的付出都能得到想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