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接近尾聲,志願填報和高校錄取也在有序的進行著,還有一個備受關注的就是強基計劃,上個月強基計劃初審名單公布,引起了很多學生和家長的討論,這兩天2020強基計劃各大高校錄取分數線陸續公布。
自主招生取消後,多數高校開始施行強基計劃招生,強基計劃作為進入名校的機會,同時受到國家大力支持,得到了很多家長和學生的認可。
「強基計劃」名校加時賽
對於大多數考生來說,他們的目標不僅僅是考大學,同時上大學不再是像我們父母那一輩那麼困難,現在大學生也到處都是,名校逐漸成為了學生、家長和學校的期望,似乎很多人認為學生上名校就好就業,家長就會覺得有面子,學校升學率、名氣也上升,雖然上名校未來依然無法預見,但不可否認的是學歷確實是門檻,會讓你的起點更高。
以前的自主招生以競賽獲獎為優勢,但有多少人真正有天賦呢,很多學生還是得靠沒日沒夜的學習,同時物慾社會,難免會有一些不公,但無法避免,社會就是殘酷的。自主招生取消後,強基計劃無縫銜接,提高了選拔的公平性,以高考成績佔主導,避免了以前招生制度的一些弊端,也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熱捧,接力成為名校「加時賽」。
強基計劃的「可能性」
繼強基計劃初審入圍分數線公布後,很多家長和學生表示入圍人數是按照錄取人數的四倍來定的,入圍分數線比去年裸分錄取低,但未確定最後錄取分數,無法說明有降分錄取的機會。這兩天各大高校開始公布錄取分數線,從部分錄取情況來看,降分錄取的可能性的確存在。
從北京理工大學2020年強基計劃錄取分數線來看,比2019年裸分錄取的省份大有所在,雖然有的至少幾分之差,但俗話說高考「一分超千人」,雖然可能超不了這麼多人,但卻讓你與名校的距離更近。尤其是四川省,相比2019年理科裸分670分,2020強基計劃錄取分數656.85分,降低了13.15分,十幾分可以說是一道大題的分數了。
理性看待「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雖然有機會降分錄取,但依然可能存在提分錄取,強基計劃是為了選拔全能、高素質的人才的加試,雖然存在部分院校降分錄取的可能性,但也存在高分錄取的必然性,強基計劃屬於寬入窄出,參與選拔的學生都是高段位之間的競爭,畢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分數也有可能會更高,依然需要自身足夠優秀才能通過考核。但嘗試不一定是壞事,理性看待,凡事盡全力。
有家長和學生會對強基計劃專業產生一定顧慮,認為選擇少、冷門等,首先「冷門專業」是相對的,是主觀的一些看法,名校讓學生的起點更高,對於畢業後工作要求的門檻顧慮會相對減小,同時選擇也並不少,雖然強基計劃是以基礎學科為引領,但是並不是代表只局限於基礎學科,同時數理化等也屬於基礎學科。
比如四川大學強基計劃招生專業:
強基計劃在培養舉措:實行導師制、小班化培養;在免試推薦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學、學金等方面予以優先安排;參與重大科研任務的項目研究;綜合考察、科學分流。更考慮學生的長遠發展。同時強基計劃只要參加高考的考生都有資格報名且與其他志願填報不衝突,未被錄取的考生,可按高考志願填報規則,參加後續各批次志願錄取。
強基計劃高校錄取分數線陸續公布,進名校的道路註定不易,大家都想「魚躍龍門」,但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提前做好規劃,讓自己離名校更進一步。
2020高校強基計劃錄取分數線:
東南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國防科技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吉林大學
蘭州大學
南開大學
四川大學
天津大學
武漢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中山大學
重慶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