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政府近日印發《河北省旅遊高質量發展規劃(2018-2025年)》,提出要建設「品質河北」,全面提升「食、住、購」等旅遊要素產業質量,著力推進質量提升示範工程。提出到2025年,打造200條優質特色美食街區,扶持100家冀菜優質特色餐飲企業,培育200家知名優質冀菜品牌店。規劃還提到了美食小吃系列,必須打動你的味蕾,隨小編一起來看吧!
以保定直隸官府菜為代表的冀菜
【河北十大經典名菜】
白玉雞脯
白玉雞脯是一款風味獨特的河北傳統名菜。白玉雞脯始於清末,源於歷史文化名城保定,由清末保定府衙內名廚所創製,後流入菜館。此菜具有造型美觀、色白如玉、質地細嫩、清香適口的風味特色,故一直深受廣大食客青睞。
白洋澱燉雜魚
白洋澱燉雜魚是白洋澱的特色美食之一。這道菜的食材是白洋澱裡的種類不一的新鮮活魚,吃白洋澱的燉魚,一定要配上玉米餅子,那味道簡直是妙不可言。
金毛獅子魚
金毛獅子魚是石家莊的一道傳統名菜,屬於冀菜系。金毛獅子魚以鯉魚為主要材料。用鯉魚加工修飾後,炸制而成。色澤金黃,酸甜適口。因成菜色澤金黃,形似獅子,故而得名。
皇家御品鍋
御品鍋是承德的特色菜。最上邊是一層五花肉,五花肉肥瘦相間分明,提前經過醃煮,然後切成薄片,鋪在頂上。下邊別有洞天,粉條、海帶、凍豆腐、大白菜、酸菜、丸子,就這麼一起燉,越到後邊肉吸菜味,菜吸肉味,融合得更好了,肉一點都不膩。
脆皮蝦
脆皮蝦外觀呈金黃色,富有彈性的肉質讓味道鮮美可口。一口咬下去,外皮微酥,內裡鮮嫩清爽,十分開胃。
燴南北
燴南北是張家口的特色傳統名餚,屬於冀菜系。所謂燴南北,就是以塞北口蘑和江南竹筍為主料,將它們切成薄片,入旺火油鍋煸炒,加上一些調料和鮮湯,燒開勾芡,淋上雞油即成。此菜鮮美爽口,香味濃烈。
鍋包肘子
鍋包肘子是保定地區的名菜,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鍋包肘子由保定高陽縣廚師發明。此菜外焦裡嫩,香酥可口,香而不膩,便於攜帶。如配上大蔥、面醬吃,更是別有風味。
滋補羊脖
羊脖肉肉質細嫩,幾乎沒有脂肪層,且味道鮮美。羊肉性溫熱,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在《本草綱目》中被視為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
煨肘子
煨肘子是唐山的傳統菜餚,以豬肘做原料,經過焯水、過油、煮、蒸、收汁、整形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具有色澤紅潤、質感軟糯、味道醇香、肥而不膩等特點。
熘腰花
熘腰花是將豬腰子切開,片去腰臊,打上麥穗花刀,紅水氽、油衝,採用爆炒法製成,但熒汁較熘菜略濃。此菜歷史悠久,後經不斷完善,成為現在的熘腰花。
【河北特色小吃】
河北驢肉火燒
驢肉火燒是流行於華北地區的著名小吃,主要有起源於河北省保定市徐水縣的漕河驢肉火燒和河北省滄州市的河間驢肉火燒。把熟驢肉夾到火燒裡食用,火燒口感酥脆,驢肉肥而不膩,回味醇厚。在徐水縣以及保定市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驢肉火燒的店鋪,完全融入了當地居民的生活之中。
兩地火燒最直觀的區別在於保定的驢肉火燒是圓的,而河間的驢肉火燒是長方形的。據《史書記載》驢肉火燒源於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河北保定,現在遍布燕趙大地。
驢肉先以大火後以溫火燉,配以近20種調料,烹煮時間長,熟度透徹,色澤鮮嫩,肉香而不柴,香味綿長,酥軟適口。據醫書載:驢肉補血、補氣、補虛,阿膠滋陰補血、補肺潤燥。可見驢肉不僅味道鮮美,還有保健功能。近代醫學研究,驢肉是低脂肪、高蛋白食品,且鈣、磷、鐵含量也較高。
正定八大碗
正定八大碗主要由四葷四素組成。四葷:方肉、酥肉、扣肘、肉丸子等,材料精選肘子肉,後臀肉;四素:豆腐、海帶、粉條和農家時令菜蔬。其葷菜均是運用獨特工藝先煮後蒸,其技藝主要在選料、刀功、火候的掌握以及配料的選擇上下功夫。
石家莊金鳳扒雞
「金鳳扒雞」最早始於1908年,當時一對叫做馬洪昌的回民夫婦在石家莊大橋街開了一家馬家雞鋪,他們做出來的扒雞風味獨特。雖然當時的店鋪很小,但生意格外興隆,每當熱氣騰騰的扒雞出鍋之後,店內店外總是擠滿了顧客。因為每天供不應求,去晚了的顧客還常常買不到。「當時還只是叫大橋街馬家雞,店面也被稱做大橋街扒雞店。」據金鳳扒雞傳人,如今是石家莊洛杉奇食品有限公司肉食分廠廠長季瑞學介紹,製作扒雞的輔料由十八味香辛料組成,而這十八味輔料均具有雙重性,既是香辛料又是中草藥,在《本草綱目》中都有其名。「雖幾經變化,但直到現在還是沿用百年老湯,每天清湯,將浮油和陳渣去除,加續新料。配方屬秘方,過去一直是單傳,清除來的渣子都要用火燒掉。即使是現在,配方也只有個別人知道,製作時由專人負責配料,其他人迴避。」
平泉羊湯
平泉古稱「八溝」,平泉羊湯原來叫「八溝羊雜湯」。平泉羊湯以羊雜配以多種佐料製作而成,選料精細,廚藝獨特,味清香而純厚,湯脂肥而不膩,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吸收,食用後回味無窮。平泉燒餅則以個大芝麻多,香軟鬆脆而著稱。羊湯配燒餅,確是一道美味佳餚,吃過的人都讚不絕口。
平泉羊湯的來歷有多種傳說,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是,康熙皇帝在圍場溝(今平泉黨壩)設圍打獵,在追趕一隻梅花鹿時,一直追到八溝地面(今平泉鎮)。鹿鑽入柳林沒有追到,皇帝的餓勁兒倒是上來了。正在這時,不遠處飄來一陣香氣,十分誘人,康熙皇帝尋香找來,發現一個小店,店內一回族老者正忙活著在鐵鍋內煮著一堆看著油乎乎的東西,香氣正是從鍋中飄來。康熙皇帝也不問價,直叫:「快來飯!」開店的老者不敢怠慢,趕緊盛出一碗切好的羊雜湯,順手拿了兩個燒餅。康熙皇帝食後容光煥發,精神百倍,才想起沒問吃的是什麼,老者告訴說:「這叫羊雜湯,是用羊的雜碎做成的。」康熙皇帝覺得十分夠味,便隨口道出一首詩來:「喜峰口外遠,塞北古道長。野鹿入柳林,八溝羊雜湯。」
從此,八溝羊湯名聲大振,關裡關外無人不曉,外來食客交口稱道:「難怪平泉的羊湯這麼好,原來還受過康熙的皇封呢!」
張家口莜麵
莜麥在壩上地區的種植相當普遍,因此莜麵也就成為壩上地區人們的日常食物之一。將莜麵用溫水和成(最好用壩上的水),揪成小麵筋兒,用大拇指在小石板上搓成卷,放在籠屜上蒸熟。裝盤後再澆上調好的滷汁即可。
據說,莜麵窩窩受到過康熙皇帝的讚賞。話說一次康熙皇帝到塞外巡視後,途經張家口,要吃當地的飯菜,廚師就做了籠蒸蜂窩莜麵卷燉羊肉端上來。康熙吃得津津有味,大飽口福。
山海關海鮮渾鍋
渾鍋亦作葷鍋,是什錦火鍋的一種。在山海關,火鍋被徹底改變,還被賦予了另一個名字——渾鍋,並作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山海關的味覺代表。
火鍋是隨著清軍入關傳到山海關的,「火鍋、火炕、旗袍」是滿族文化的代表。傳統渾鍋的特點是酸菜、雞湯打底,配上燜子、丸子、白肉、凍豆腐等。那時候沒有味精,酸菜要是沒有好湯打底是不上口的,所以要吊雞湯,加五花肉。富貴人家還要添加一種香蘑,生長在山海關北山上,但是產量較低,不過味道鮮美。
山海關渾鍋的特色在海鮮上。用對蝦、海米、蟹肉、蠣黃、銀魚、墨魚仔、皮皮蝦、河螃蟹為主料的渾鍋鮮味濃鬱。
唐山棋子燒餅
唐山棋子燒餅因狀如小鼓、個似棋子而得名。使用大油和香油合酥,包肉、糖、什錦、臘腸、火腿等多種餡心。色澤金黃,裡外烤制酥透,肉餡鮮香,酥脆適口不膩,便於保存。
香河肉餅
「香河肉餅」也被稱為京東肉餅,是河北香河的一種小吃。顏色焦黃、外酥裡嫩、油而不膩、香醇可口。從表面上看,紙樣的麵皮兒已經被油浸成半透明狀了,都能看清楚裡邊的肉餡。這種餅好吃,是因面少,肉多。一張大餅是用一斤面、二斤肉、一斤大蔥烙成的,直徑二尺左右。無論從香河肉餅和面到制餡都極為講究。面,要和得不冷不熱不軟不硬,揉起來光滑柔軟,擀起來得心應手,皮兒薄如紙且有彈性。那肉餡,或是牛肉或是羊肉,經過刀口剁、刀背砸,形成肉泥,放入蔥姜蒜香精等多種拌餡調料,然後用香油攪拌。所以香河肉餅是完整綿密的三大層———兩層紙樣的薄皮兒夾著一層整體餅狀的肉餡,絲絮般均勻,無一斷缺處。就見廚師在平鍋裡一轉一翻,麵皮兒焦黃,漸成圓球。偌大的肉餅無一漏餡漏氣之處。然後刷上油,那紙樣的麵皮兒被油浸成半透明狀,幾見肉餡,出鍋後,就成了顏色焦黃、外酥裡嫩、油而不膩、香醇可口的香河肉餅。
冀南豆沫
據《史記·伯夷列傳》記載,豆沫起源於邯鄲,是一種廣泛流傳於邯鄲和河南北部的漢族特色小吃。殊不知,冀南悠久的歷史也孕育出獨特的飲食文化,邯鄲的冀南豆沫就是其一。
邯鄲的冀南豆沫,不是用豆類面兒做成的,而是用新小米麵做成的,他們把小米放入石器中,磨成粉,做成羹,放入青菜和搗碎的黃豆沫兒,醇厚的小米香伴著豆香、芝麻香和蔬菜合為一體,濃鬱撲鼻,配菜香脆嫩鮮滑,回味綿長。
新聞多一點
【河北十大主題名宴】
一品直隸官府宴
口蘑宴
天然居一品福壽宴
白洋澱全魚宴
花好月圓宴
金圓八珍宴
河北滿漢全席
磁州宴
鳳凰宴
平安富貴宴
據河北省人民政府官網、人民網、長城網、河北日報、燕趙晚報、北京日報、邯鄲日報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