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秘史:鈾到底是個什麼鬼?

2020-12-16 快科技

前段時間有一個新聞非常轟動,新聞中說,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院長李子穎帶領的研究團隊採用光電能譜方法,對產於我國典型熱液型鈾礦床中瀝青鈾礦的成分和價態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發現瀝青鈾礦中鈾不僅有四價和六價形式,還以金屬鈾(零價)形式存在。

為什麼這個新聞會引起轟動呢?

因為大家都知道,鈾是可以製造原子彈的。為什麼原子彈那麼難造?原因就在於自然界的鈾礦中存在的鈾一般都是化合物,提煉起來非常困難,而純淨的金屬鈾的存在簡直就是「放在一起就可以直接爆炸成為原子彈」,非常有意思。

關於鈾可以製造原子彈的事情,說起來還真有一段風雲往事。

偶然發現原子核的分裂秘密

1938年的聖誕節,比以往時候來得要冷一些。

德國的哈恩教授與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在柏林的威廉皇家化學研究所裡,正在拿一個中子源轟擊92號鈾元素。在他們的工作計劃中,他們希望在轟擊的產物中能找到大量的88號元素——也就是居裡夫人發現的那個鐳元素。

可是,事情似乎正在變得不可控,他們發現大量的92號鈾元素正在分裂為差不多質量的兩部分,比如說56號元素鋇就產生的特別多一些,但是,這情況是以前從來沒有預料到的,所以哈恩覺得很困惑。

對於原子核的分裂,則有點類似於整數分拆,如果沒有強相互作用的束縛,那麼整個原子核系統可以任意分裂:

比如4=1+1+1+1=2+1+1=3+1=2+2,一共是5種可能。

鈾原子核的分裂,也像整數分拆,有很多可能。這背後有一定的規律,但這種規律是隱藏的,而且看上去像是隨機的。

在那個時候,哈恩作為一個化學家,對這個規律有點吃不準。他很希望別的實驗組也能夠做類似的實驗,大家相互驗證一下實驗結果。

於是,他就寫信給當時已經被迫離開德國的女物理學家邁特納。哈恩把實驗的過程與結果全部和盤託出,告訴了邁特納,他希望邁特納也能做一下相同的實驗,然後再提供一下相應的看法。

這種事情,邁特納也是第一次聽說,於是她把自己的外甥弗裡茲(Otto Frisch)找來,一起討論這個事情。兩人最後想到,可以用玻爾的液滴模型來解釋這個現象。

液滴模型的大概意思就是說,原子核就好像是一個小水滴,依靠表面張力保持一個近似球形的形狀,但是,水滴是會變形的,也是會破碎的。


邁特納與她的外甥

在鈾原子核的內部存在一對矛盾——那就是正電荷之間的庫侖的排斥作用,以及強相互作用的吸引力這一對矛盾。在正常的情況下,這一對矛盾力處於平衡狀態,但當外來中子闖入的時候,平衡就有可能被打破。

這就好像是一個氣球,裡面已經不能再充多一點空氣,如果有新的空氣充進來,氣球就會爆炸。

這個液滴模型很好的解釋了原子核為什麼會在中子的撞擊下被破碎。但是,邁特納與她的外甥畢竟是學物理的,比哈恩這樣的化學家走得更遠一些,他們計算了一下鈾原子核分裂為兩個碎片的質量,發現兩個碎片的質量之和小於原來的質量。

這當然就意味著質量損失,而根據愛因斯坦的E=Mc2這個公式,損失的質量會全部轉化為能量,這是相當可觀的。

原子核時代的到來

當時的國際形勢已經很明顯,德國正在準備入侵波蘭,準備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這種情況下,邁特納與她外甥就把這個關於原子核裂變的消息轉告給了正要登船去美國的玻爾,讓這物理大師把這個消息轉告給在美國的愛因斯坦,評估一下這個事情是不是可以用在炸彈的製作上。

作為物理人,大家都懂的,這原子核裂變會放出能量,而且,還有一個細節也是很重要的,那就是每次裂變的時候,會有多餘的自由中子射出來,這就是類似以前湯生研究放電的時候所謂的雪崩效應一樣,中子越來越多的話,反應會越來越激烈——當然前提是你有足夠多的鈾。

比方說,一個中子轟擊鈾後,假設會發出2個中子,那麼2個中子去轟擊鈾,會發出4個中子……

那麼碰撞n次以後,中子的個數就有2n個了,這樣的話,如果有大量的鈾,能發出十分巨大的能量。

這被稱為鏈式反應,或者說自持反應。

哈恩也沒有閒著,自己寫了一個文章,把這個事情在學術界全部公開了。他這樣一喊,消息既然已經走漏出去,馬上就有新的物理組跟進研究,其中居裡夫人的女兒,約裡奧·居裡(曾是錢三強先生的研究生導師)的小組也驗證了這些現象,並且也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自然》雜誌上,文章的題目是「一個慢中子轟擊鈾核引起的快中子的發射」。

於是,在1939年,一些聰明人都可以看出來,人類已經從電與光的時代,進入了一個原子核能量的新時代。這一切是在1939年發生的。

從1925年海森堡建立原子核外電子運動與光譜學,到1939年,這14年可以被認為是一個過渡時期。

現在,這個過渡時期終於結束了。

1939年4月24日,也就是在居裡的文章發表後兩天,德國漢堡大學就有教授給德國軍事部領導寫信,要求研究核爆炸裝置的可行性,並且說:「第一個擁有核爆炸裝置的國家,一定會具有其他國家無法超越的軍事實力。」

巧用資源「曲線救亡」

但是,鈾元素具有2種不同質量的同位素,就好像雙胞胎一樣,就是重量稍有區別,一個是235amu,一個是238amu。

而且,鈾238在中子的轟擊下是不會發生裂變的(就是分成質量差不多相等的2小塊),因此,它不可能被用來做原子彈。可是,地球上的鈾礦石中,99%以上的含量是鈾238,鈾235少得可憐。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科學家馬上發現,鈾238不是不堪一用的廢物,在中子的轟擊下,它可以變成93號元素,然後再轉變為94號元素。94號元素是鈽元素,與鈾235一樣是可以裂變的,因此鈾238也可以做原子彈的原材料。

因此,這是一次「曲線救國」的故事——相當於你花100元錢買來了鈾238,用中子轟擊一下,它們變成了原子彈的原材料,價值就會翻n番,變成100萬,因此,鈾238可以成為原子彈生產的原材料。

相關焦點

  • 製造原子彈的鈾到底是什麼鬼?
    鈾的製造本來不想涉及這個話題,畢竟咱們之前談論過,但說到鈾又繞不過核武器和鈾的製造。投到廣島的原子彈「小男孩」的內部構造這是典型的槍式原子彈, A、B為兩塊鈾。A、B鈾到底是什麼樣子?下面是一塊武器級鈾金屬,從退役的槍式原子彈中拆出。
  • 原子彈的原理簡單易懂,那麼原子彈製造到底難在了哪裡?
    原子彈的原理簡單易懂,那麼原子彈製造到底難在了哪裡?為什麼其他各國還是造不出來?雖然原子彈的原理幾乎人盡皆知,能不能造出來主要是受限於原料、政治因素和綜合實力。原子彈的原理說簡單也簡單,說不簡單就不簡單,只能說是「看起來簡單」。
  • 日本被原子彈轟炸後,收到一封「威脅信」,裡面到底寫了什麼?
    而美國投放的兩顆原子彈讓日本明白了什麼是人間地獄,使得數十萬人傷亡,兩座城市一片狼藉,據說當時美國的核武器研究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因此核武器的威力還沒有被完全發揮出來,不然的話,這兩顆原子彈可能會直接毀滅整個日本。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幾乎沒有國家會動用核武器的原因,因為它的殺傷力實在是太大了,並且覆蓋的範圍也很廣,稍有不慎就會傷及無辜,並且還會持續性放射有害元素。
  • 核武器中的「彈藥」鈾究竟是什麼樣子?
    一起來看看核彈的結構圖投到廣島的原子彈「小男孩」的內部構造這是典型的原紫彈。A、B為兩塊鈾,兩塊鈾合為一體時就會出現核爆炸,B後面為引爆用的普通ZHA藥,用於把B鈾塊推過去。類似於下面這個樣子A、B鈾到底是什麼樣子?下面是一塊武器級鈾金屬,從退役的原紫彈中拆出。鈾是如何提煉製造的?鈾是具有緻密而有延展性的銀白色放射性金屬。鈾通常被人們認為是一種稀有金屬。
  • 廣島雜貨商憶原子彈爆炸:滿世界是行走的鬼(圖)
    其中一架為原子彈載機,由大隊長蒂貝茨親自駕駛,他命令2名士兵在機頭上寫下了他母親的名字——「伊諾拉·蓋伊」。  8月5日下午,一枚用鈾作裂變材料的原子彈「小男孩」已準備就緒。技術人員將一小塊鈾固定在彈殼內,然後將4噸重的「小男孩」放入機艙內。飛行員們一整夜都沒睡。  1945年8月6日凌晨2點45分,「伊諾拉·蓋伊」號的副駕駛開動了發動機,離開馬裡亞納群島。
  • 好險:二戰時日本差一點就造出原子彈 到底差哪一點?
    1941年,在日本陸軍的委託下,仁科芳雄開始了製造原子彈的研究。就像美國的原子彈研究項目叫「曼哈頓」一樣,日本的這個原子彈研究項目也有一個名字,叫「仁計劃」,以仁科芳雄名字的第一個字命名。就在「仁計劃」啟動的同時,日本海軍單獨進行了一項原子彈研製項目。這個項目以另一名物理學家荒勝文策牽頭,叫「F計劃」,以「原子裂變」的英文單詞「fission」的首字母「F」命名。
  • 如果我們人類吃了一塊鈾我們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會變異嗎?
    就在昨天,我收到一個評論說要把小編給吃掉,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當然並不是說吃怎麼我,而是如果我們人類吃了一塊鈾,我們身體會發生什麼情況,到底會不會變異?今天我們就聊一下。我們先了解一下鈾,銀白色,它是自然界中能夠找到的最重元素。
  • 鈾235都能手動加工,撿個銥元素鏈就有性命之憂,何故?
    是什麼金屬鏈如此厲害?那不是一條普通的金屬鏈,而是放射性元素銥。放射性元素竟然如此厲害?說到放射性元素,大多數人並不會想到銥,如果沒有宋學文的事情,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聽到「銥」這個名字,更不會知道銥是什麼。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另一種具有放射性的元素,那就是鈾。鈾235是製造原子彈的主要原料。
  • 3個月就能造出原子彈?聽聽專家怎麼說
    目前,很多人認為日本的核能工業非常發達,最多只需要3個月就能造出原子彈,成為核大國。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有專家就表示,雖然核武器原理簡單,但是想要製造出核武器,就不是那麼簡單了。想要製造出原子彈,就需要濃度高達93%的鈽239,而日本的發電採用的是輕水核反應堆,其濃度非常低,想要達到能夠製造核武器的級別,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 化學家測算地球年齡時 曾用「鈾-鉛測定法」開發原子彈
    1907年,美國化學家和物理學家博爾特伍德提出了「鈾-鉛測定法」,認為鉛是鈾放射衰變的最終產物。在理論上,只要知道一塊巖石中鉛和鈾的比例,就可以計算出巖石的年齡。那麼,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找到和地球同時期形成的巖石。到了20世紀50年代初期,加州理工學院有一位名為克萊爾·帕特森(Clair C。
  • 都聽說過原子彈,但為什麼氫彈比原子彈威力大成百上千倍?
    都聽說過原子彈,但你知道為什麼氫彈比原子彈威力大成百上千倍嗎?人類在將核能應用於軍事領域的道路上,先後研製成功三個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產品,分別是1945年投入實戰的原子彈、1952年完成試爆的氫彈、1977年試驗成功的中子彈。
  • 博客網頁居然教人製造原子彈 內容非常詳細
    沒覺得行為不妥  這名博客最後告訴記者,在國外這種教人製造一些稀奇古怪東西的文獻資料隨處可得,因此他並沒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什麼不妥。所以說,現在應該給博客這種新生事物立法,以法律的形式來約束其發展,以防止類似傳授如何製造原子彈的事情再度發生。」  新聞連結  什麼是博客  「博客」本來是英文單詞blogger的音譯,中文意思是「網絡日誌」,後來縮寫為blog。
  • 日本能在一個星期內造出原子彈?此事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因被核武器轟炸而投降,但可以看見的是日本即便是被原子彈轟炸過,但是隨後其國家的發展依舊是非常的迅速,再加上日本的核原料儲備,以及核技術,可以說在全球都是數一數二,甚至有人表示:如果給日本一點時間,日本說不定能在一個星期以內造出原子彈,其實關於日本製造核武器
  • 為什麼原子彈爆炸時,人會瞬間化為灰燼,只留下一個影子?
    各位應該對BBC的紀錄片《廣島》中原子彈展現的威力記憶猶新,這是講述美國用原子彈轟炸前後的廣島,其中陰險個最深的一幕是原子彈爆炸後,牆上只留下了一個影子,而人則化作青煙消失了!
  • 鈾235半衰期高達7億年,原子彈保質期只有15年,這是為什麼?
    原子彈和氫彈都有保質期,保質期不超過50年!那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製造原子彈的核裝藥是鈾235或鈽239,它們的半衰期分別為7億年和24,000年。也就是說,只有經過這麼長時間,這些原子彈的「爆炸物」才會失敗。除了需要使用原子彈進行氫氣轟炸外,最重要的是核聚變電荷氫化鋰-6,它是一種穩定的化合物,沒有所謂的半衰期,如果它被氧化,在常溫環境中的自然。分解,沒有幾萬年是不可能的。
  • 1克重的原子彈,爆炸的威力會有多大呢?美科學家模擬實驗!
    自從上個世紀原子彈出現之後,除了在二戰期間,美軍曾經在廣島投放的原子彈之外,到現在在其他的戰場上並未真正的使用過。除了擁有原子彈國家的數量比較少之外,更為嚴重的是原子彈的威力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一旦投放使用,那麼造成的後果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就拿日本的這顆原子彈來說,當時它的質量大約在2萬噸左右,不僅使整個廣島變成了一片廢墟,更是超過了10萬人死亡,而更多的人將會受到原子彈爆炸之後輻射的影響。
  • 今天,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56周年,讓我們向那些默默付出的人致敬!
    1964年4月經過反覆試驗,他終於發明出「簡易煉鈾法」「受控萃取法」,以及中性有機化合物對陰離子萃取劑協同效應等,解決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原料問題,是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燃料功臣。 然而幾十年來,王明健對為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作出的貢獻閉口不談。
  • 造一顆原子彈需多少錢?僅一克原材料,就夠買一輛豪車
    那麼製造一顆原子彈到底需要費多少錢呢?首先,要造出核武器,必須先準備原料。這要求核武原料的濃度達到武器級。現代原子彈的原料除了鈾235這一較穩定的天然放射性同位素之外,還有鈽239。而熱核武器也就是常說的氫彈需要的重氫和超重氫則需要大量的水。
  • 《紅樓夢》裡的促狹鬼到底是個什麼鬼?
    促狹鬼到底是個什麼鬼?最先從《紅樓夢》中知道促狹鬼的存在,而且曹雪芹多處用到促狹鬼這個詞。查資料了解到,促狹的意思是氣量狹小,性情急躁。促狹鬼,是指喜歡捉弄人、使壞的那一類人,帶有一點小奸小惡的意思。但在不同情境下,促狹鬼並非實指,有時是一種戲謔的稱呼,就如「討厭鬼」「搗蛋鬼」一類的詞。
  • 鈾是重金屬,為什麼鈾濃縮要用氣體離心機?
    有朋友問我,鈾不是一種固體重金屬嗎?它又不是水銀,怎麼用離心機甩一甩就能濃縮了? 這是一個好問題,下面我們就來討論離心機與鈾濃縮的關係。 鈾確實是高密度的重金屬 鈾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它的原子核裡有92個質子,因此在元素周期表裡排在第9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