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女性朋友的經濟實力和獨立性,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結婚。
他們不想像他們的父母一樣,用一生的大部分時間為自己的孩子操心,他們更喜歡過不同的生活和更自由的生活。
據民政部人口數據顯示,中國單身成年人超過2億,獨居人口超過7700萬。這一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終生不結婚,而且這類人口還在逐年增加。原來,孤獨不再是口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享受孤獨和單身生活。
「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去旅行,一個人照樣把日子過成詩和遠方。」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引來不少人的嘲笑。
01陳喬恩:我不恨嫁,我自己很好,很快樂。
著名的演員陳喬恩一直是一個人的一生。雖然她已經40歲了,但她依然美麗、氣質、充滿青春活力。
她每天都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充實:努力工作,給自己買房,讓自己有一個溫暖的小窩;收養流浪狗,照顧流浪貓,到處做慈善),把她的愛奉獻給有需要的人或動物;堅持健身,保持健康,業餘時間四處旅行,吃美味的食物,喝珍珠奶茶,讓生活成為一首詩和一首詩遙遠的地方!
然而因為不結婚,她被網友嘲笑:你40歲了,怎麼能還不結婚?
她在節目《女人30+》中說:雖然我40歲了,但我沒有恨嫁,我一個人很好很開心。為了愛,我仍然相信一見鍾情和怎麼啦在40歲!
事實上許多像陳喬恩這樣的女性選擇單身,他們有穩定的收入,有房有車,有固定的朋友,健康的父母,他們不需要擔心,因此他們長期過著健身、種花、旅遊的詩意生活。
大規模節目婚姻主持人孟非,曾經說過這樣一段:「婚姻是人生的選項之一,不是必選之一。婚姻有幸與不幸,單身有快樂和不快樂。一個人結婚,並不能保證必然就能幸福。」
02顏寧:結論不結婚是我自己的事,我不欠任何人一個解釋
這並不奇怪,他們不是異質的,沒有罪惡感,他們不應該受到這個社會的懷疑甚至惡意的批評。
顏寧於熱搜當選為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有人問:誰是顏寧?
出生於18歲被清華錄取,26歲時,她被授予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30歲時,她成為清華最年輕的女教授,她被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與她的團隊顏寧和她的博士生團隊一起,他們解決了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他們製造了第一個世界葡萄糖轉運體GLUT1晶體!通過這項研究,他打敗了過去來從事結構研究的科學家,並被《自然》評為十大「中國科學之星」之一。
因此顏寧這個名字突然流行起來了!
對於這樣一個成功的科學家顏寧,很多人把注意力集中在「她這麼大了,怎麼還不結婚?」「她這麼大了,還能生孩子嗎?」「女人再厲害,不結婚生子人生就是不完整」
面對這樣的問題,顏寧經常回答:結不結婚是我自己的事,我不欠任何人一個解釋!
結論不結婚只是顏寧的一個選擇,她選擇了科研,把科研成果當成自己的孩子,付出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是她生命的價值所在。
按照自己選擇的方式生活,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努力實現你自己的價值,這就是生活應該追求的意義。
03俞飛鴻:單身還是已婚,選擇哪個比較舒服
去年,俞飛鴻在參與節目:「你覺得老是一個人呆著,精神正常嗎?」「你為什麼單身這麼長時間?」的第一個文件時被主持人直接詢問
這兩個簡短的問題主持人就像在責怪俞飛鴻為什麼卻在結婚年齡時沒有戀愛和結婚?直指俞飛鴻「大齡」「單身」等問題,甚至長期單身,視為精神障礙。
因為在我們中國的傳統觀念中,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女人到了一定年齡一定要結婚,婚後要照顧丈夫,在家教育兒子,這是女人應該做的。
俞飛鴻不這麼認為,她從不認為年齡是結婚的藉口,當她沒有遇到合適的人結婚時,她應該選擇單身,她的生活應該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對她的生活設限。
她回答:「我並不是一定要堅持獨身主義。無論單身,還是結婚,哪個狀態對於現在的我更為舒適,我就選擇哪個狀態。」
俞飛鴻和主持人之間的對話一旦發送熱搜,在大齡剩女話題中,全國關注度還是很高的。
選擇單身成為剩女沒什麼,做一個獨立的女人,忠於內心的真實想法,懂得如何取悅自己,成長是最重要的唯一途徑。
最後是04
有人說不結婚會有很多遺憾,人生也會不完整,但生活中也有遺憾,這與不結婚沒有多大關係;
有人說,不結婚,我們老了該怎麼辦?生、老、病、死都是正常的,當你老了,可以輸入敬老院,或者幾個單身老人住在一起;
有人說不結婚不能享受做母親的樂趣。其實另一方面,婚姻也不會經歷一個人吃飽了一家人也不餓不自在。
這些都不可怕,最可怕的顯然是一個人能活得很好,一定要結婚,找個人一起住,生活一團糟。
事實上我們應該思考的是:怎樣才能讓生活更有意義?
無論你選擇結婚還是不結婚,這都是在你自己仔細思考下做出的決定。
我希望你不是因為害怕一個人死去,或者為了養兒防老而找人結婚,你應該經歷不同的人生經歷,選擇你喜歡的生活,選擇你愛的,愛你選擇的,過你想要的生活!
我是顧嶽,專注於情感領域,本文原創性強,歡迎大家討論、支持、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