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李中康】
傳染病的汙染區通常被稱為紅區,以警戒其危險。
紅區內外,兩個世界。一個靜得可怕,一個動魄驚心。
5月21日,《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的第一集,就從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紅區開始。
這裡接診的都是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而上海華山醫院整建制接管的5樓ICU,則是重症中的重症,紅區中的紅區。
華山醫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隊長李聖青說,最多的一次是30個病人進來,27個插管的,2個做ECMO,6個上CRRT(血液淨化)的。
在眾多重症患者中,有一位81歲的老爺爺。
他的新冠肺炎已經好轉,但糖尿病毒卻讓他的整個右腿迅速壞疽。如果不立即截肢,接下來的膿毒血症,會讓老人萬劫不復。
但在疫情之下,隔離病房根本不具備手術條件。
關於他的治療方案,醫生們也經過了激烈的爭論。
經過治療,醫生給12床的老人撤掉了呼吸機,為截肢手術爭取了時間。
但撤機後,12床的意識一直恢復不好,根本叫不醒,壞疽的右腿也有明顯惡化的跡象。
到底要不要做手術?大家一直在糾結,但右腿的狀況顯然維持不了太久。
在醫療力量逐漸恢復的情況下,12床老爺爺的新冠病情也趨於穩定,醫生們又看到了一線機會。
在插管狀態和三級防護下,12床從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轉到40公裡外、手術條件更好的中法新城院區。如果再不轉運,他很可能死於膿毒血症。
50分鐘的車程,是一場和生命的賽跑。
車輛顛簸,血壓、血氧、心率,任何一點變化,都可能是快速並致命的。
到達目的地後,上海的醫生,武漢的醫生,一起推著12床,一步步向前走。
入院、急救,一場救命的手術已經準備就緒。
這次的主刀醫生,是上海華山醫院援鄂醫療隊總指揮,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他也是知名的骨科專家。
而在層層包裹的三級防護,密閉缺氧狀態下,做一場截肢手術,難度可想而知。
如此高齡的老人,要把壞死的肌肉組織、骨骼一點點分離出來,手術的成功率可能連一半都不到。
8名醫生在極其艱難的手術環境下,相互鼓勵,步步推進。
長時間的手術, 汗水把N95的口罩和外科口罩的縫隙全都密閉掉,導致呼吸極其困難。
重新換好衣服後,馬昕在原地站立,一動不動,他需要時間喘口氣。
近三個小時後,在8名醫生的通力合作下,12床老爺爺壞死的右腿終於截掉了,完成了這個幾乎不可能的難題。
渾身溼透的醫生們
除了12床這個醫學上的奇蹟,還有幾個地方也很打動我:
醫生在病人大出血時,用手緊緊按著出血點;
熱到極點時,醫護人員不能脫掉防護服,只能把手放在冰塊上降溫;
有病人離去後,聽到他的手機一直在響;
轉運12床老爺爺之後,藍色衣服的上海醫生和白色衣服的武漢醫生,他們一起拍了這張照片,卻彼此不知姓名,也未曾見過對方的容顏。
一定沒有人願意再經歷一次紅區,但走出紅區的人,卻經歷了一次奇蹟。
版權聲明
本文系用戶獨家授權發布風聞社區的稿件,轉載請聯繫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