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們為了給孩子搭配一日三餐、尋找合適的假日補習班而苦惱的時候,可曾想到在遙遠的大山深處,生活著一些這樣的孩子:
他們沒有嶄新的書包、種類繁多的新奇文具,他們背著的是有些破舊的書包,一根鉛筆要用到短到不能再用;
他們常常要步行十幾裡路去上學,經受著日曬風吹雨淋,卻一日不肯休息;
他們從沒上過補習班,更沒有什麼參考書,就靠著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再加上自己日復一日的苦讀,不斷打磨著知識的根基。
魏凱倫就是這樣一個艱苦求學的山區孩子,他出生在甘肅通渭一個小山村裡,家中有4個孩子,經濟條件非常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魏凱倫又是怎麼讀書的呢?
根據他的講述,他需要推著自行車翻過一座山,才能到達學校。
山路是那麼崎嶇坎坷,魏凱倫為了上學不知道吃過多少苦,但他勇敢地堅持了下來,因為他的心中早就埋藏著一個夢想:
他要走出大山,改變命運,不僅是為了自己,也為了深愛著自己的家人。
因為父親當過兵,魏凱倫對軍人是非常崇拜的,所以他將「考入軍校」作為自己的目標,而且他告訴自己「要讀就讀最好的軍校——國防科技大學」。
就這樣,魏凱倫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打拼,他的家人對他也很是支持,生活就算再艱苦,也要努力供孩子讀書。
而魏凱倫也非常懂事,為了幫家裡減輕負擔,他一有機會就會去打打零工,貼補家用。
高考結束後,城裡孩子常常會去旅遊、或是呼朋引伴地去玩耍,而魏凱倫卻來到了工地上,做了名小工,每天努力搬運磚頭,付出許多辛苦,才能夠賺到50元錢。
那時候,誰能想到這個灰頭土臉的孩子考出了620分的好成績,順利被國防科技大學錄取了!
魏凱倫自己也激動地不得了,趕緊拿著通知書離開工地往家趕。
到了村口,他實在壓抑不住滿腔的興奮,對著遠處蒼茫的群山喊道:「山!山!我走出去了!」
家人得知這個好消息後,也都沉浸在幸福和喜悅中。
父親當即決定要親自送兒子上大學,到了學校,父親苦口婆心地給孩子傳授經驗,告訴他:「被子要疊得四方四角,像豆腐塊一樣,被子能疊好了,別的事也能幹好」。
父親用最樸素的話語教育著孩子,魏凱倫也很聽父親的話,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軍校生。
不過,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裡,他感覺有一些不適應:
軍校紀律約束極為嚴格,軍服上一顆小扣子沒有扣好,都會被班長一頓訓斥。
而且軍校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才,競爭壓力不可謂不大。
但魏凱倫早已經受過生活的磨練,對於軍校的考驗和挑戰能夠從容應對,他不怕困難、頑強拼搏,不但在訓練中摸爬滾打、毫不敷衍,還利用一切空餘時間刻苦學習文化知識。
四年時間一晃而過,進校時不太起眼的他在全專業能夠排到第二名,是名副其實的「尖子生」。
與此同時,他認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適應能力比起過去也有很大的提升。
現在,魏凱倫已經本科畢業,成為了一名合格的軍官,相信這個優秀的年輕人一定會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魏凱倫的成長經歷打動了萬千網友,大家都說,魏凱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驗證了「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的正確性。
曾幾何時,一種「讀書無用論」的思潮甚囂塵上,有人甚至斷言:「讀書不如去打工」。
其實,這是一種非常短視的觀念。
讀書雖然不能實現短期變現的目的,但卻能拓寬孩子的視野、充實孩子的心靈、鑄造孩子的思想境界,讓孩子能夠從不一樣的角度看待世界、看待人生。
被知識「餵養」長大的孩子,氣質、底蘊都會大有不同,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對於貧困山區的孩子們來說,讀書更會為他們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讓他們心中充滿迎風翱翔的夢想。
總有一天,他們會像魏凱倫這樣走出大山,在廣闊天地中實現自己的抱負。
少年強則國強,也希望全社會能夠給這些堅強的山區孩子多一些關注和支持,幫他們圓自己的求學夢,真正實現「知識改變命運」的理想。
相信他們最終也會反哺社會、造福大眾,為國家和人民作出應有的貢獻。
我是【親子育兒堂】,一個熱愛讀書、學習的老爸,長期關注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問題,願與爸爸媽媽分享育兒、教育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