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眼鏡選購之風水講究
文/齊炳權
看到這個標題,可能有的讀者要說太玄乎,或者說危言聳聽之類的話:「小小的一副眼鏡,哪裡來的什麼風水?盡瞎掰!」如果是這樣,請看官立刻打住,不要再繼續往下閱讀了。因為,不信者前不說法,話不投機半句多。易經風水,筆者只講給感興趣且會懂的人聽,只講給有緣信眾聽!
只要對中國傳統文化略有研究的人就知道,宇宙萬物皆有五行之說,即金、木、水、火、土。根據天人合一與道法自然理論,我們人體實際上就是一個小宇宙,也屬這宇宙萬物中的微小元素,自然也同樣遵循五行原理。
通俗來講,陰陽五行講究「平衡」二字。也就是說,如果某種元素太多,或者太少,都會導致主體的運行軌跡的偏離。在人體方面,就會表現為運勢不順。
人的身體就和日月星辰一樣,再大再小,都是獨立的個體,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有著自己應有的軌跡,我們稱之為先天命運。然後,出生後的命運叫做後天命運,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陰陽五行平衡的環境中度過,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不能夠完全的一帆風順。那應該怎麼辦呢?
根據每個人的生辰八字,我們大體可以判斷人生軌跡的大概八九不離十。當遇到不順之處時,我們要分析不順的原因是什麼?也就是導致「不平衡」的原因是什麼。只要知道了原因,那麼我們就可以用「喜什麼,補什麼」的五行原理來進行調和,使之平衡。
對五行略有研究的人都知道,不同顏色與形狀的衣服、裝飾都是五行調和的慣用工具,那麼「眼鏡」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佩戴時間最長的配飾,當然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五行調和」的價值。眼鏡日常架在人的鼻梁上,無論是視覺上,還是面部風水的格局上,對人的影響都非常的巨大。所以,選擇一副能夠平衡自身五行的眼鏡來佩戴,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副完整的眼鏡,有眼鏡架、眼鏡片組成。鏡架有板材、金屬、PC、木製、竹製等材料。竹、木材質,自然屬木;金屬當然屬金;而板材、PC由液態而來,因此屬水。在鏡片材質方面,有水晶、玻璃、樹脂等材料,由於其性狀堅硬易革,因此屬金。當然也還有用玉米、土豆粉合成材料做眼鏡,用液態水來做鏡片所以針對不同的需求,我們應該選擇不同材質的鏡架、鏡片。
眼鏡作為調和人體五行的重要工具,除了鏡架、鏡片的材質,其顏色也非常有講究。比如,紅色,是火的屬性;白色,是金的屬性等等。
在選擇眼鏡的時候,生辰八字喜用水的人,筆者建議選擇黑框眼鏡,平時也適合戴墨鏡;生辰八字喜用金的人,應該選擇白框眼鏡或傳統金絲邊眼鏡;生辰八字喜用木的人,適合綠框眼鏡或竹、木質鏡框眼鏡;生辰八字喜用土的人則適合棕色系鏡框或茶色鏡片;生辰八字喜用火的人,要選紫色、粉色、紅色鏡框或鏡片的眼鏡等等。
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五行忌金的人,最好不要戴眼鏡,或者選擇佩戴隱形眼鏡。如果一定要戴的話,也務必選擇紅色系的眼鏡框。因為,紅為火,而火克金。還有,五行忌火的人,特別適合用太陽鏡(墨鏡)遮擋火氣。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是奸門(面相學上稱為「夫妻宮」,即太陽穴的位置。這個位置是一個人感情生活的寫照,應保持平滿光亮),明顯有凹陷,或者有疤、痣、紋侵破,那麼戴有框眼鏡(特別是鏡腿寬的眼鏡)將有助於改善婚姻感情方面的運勢。另外眼鏡中部的橫梁一定要高凸鼓起,這樣更有利於墊高山根,增加健康運與貴人運,尤其是鼻梁扁平的人一定要戴眼鏡改運,尤其是41歲運行山根,戴眼鏡可以擋災化煞。戴眼鏡千萬不要加一個鏈條,否則容易帶來口舌官司,引起牢獄之災。另外一點,眼睛小而無神的人且八字喜火的人一定要戴眼鏡開運。最重要的一點,選擇眼鏡店的名字與方位也是有風水講究的,比如一個人的八字喜火,可以去家裡東南方或正南方的大明眼鏡店配眼鏡,鏡片的產地最好選擇東方與南方,因為【明】字火旺,大明就是大日大月,火多旺啊!
比如在香港、臺灣、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講究易經風水的人群比較多,尤其富貴族群。所以,顧客在平時預約驗光車上門配眼鏡的時候,對風水感興趣的,不妨多問幾句。
印象中,有個來自臺灣的顧客,在預約驗光車上門配鏡時,會指定材質和顏色的鏡框。原因是這位顧客,多年前從臺灣到江蘇蘇州做生意,剛到大陸時生意很不順利。後來會預約可驗光車上門配眼鏡,無意中和我說起他的事情,於是我看了他的面相併和他簡單交談,發現他的鼻孔略顯仰露,易漏財。且他的生辰八字五行喜金,所以我就建議他配一副金絲框眼鏡來改運。他半信半疑的聽了我的話。等到他第二年再驗光車換新眼鏡的時候,他告訴我自己的生意已經做到上億規模,還多虧了我給他推薦的「金絲邊眼鏡」。
對此,我只是莞爾一笑,心想:眼鏡雖小,但風水作用不小。它既是一種矯正視力的工具,也是一種改善風水的道具。在選配眼鏡的時候,如果能夠稍加注意,改善一下自己的運氣,何樂而不為呢?
聲明:本文屬中華易帆風順研究院齊炳權先生(QQ:775431626,微信:13642964141或13972491393)原創,轉載複製,網站博客,新聞傳媒,報刊雜誌,學術交流請務必註明作者及原文出處,否則必將追究其侵權責任!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