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寫作作為申論考試的必考題型,一直是廣大考生備考道路上的「攔路虎」。而在文章論證過程中廣大考生往往會存在「詞窮」、不會論證、論證不充分等各類問題。那今天中公教育專家就給廣大考生介紹一種論證方法——理證法,教會你如何講道理。
首先,從論證的內容而言,包括現狀、原因、影響、政策、引言、原理效應等多方面。很多考生單純地認為講道理就是用「自己的話」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這往往導致的結果就是很多考生都存在的「車軲轆話」翻來覆去說的這種情況。其實即便是用自己的話講道理,也要學會「條理性」,可以從現狀、原因、影響等多方面展開。比如,分論點「弘揚傳統文化,要熱愛傳統文化。」這個分論點在論證的過程中,就可以分析一下現狀:當前在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上,很多人不屑一顧,尤其是年輕人,不讀古代經典、古典名著,對於傳統文化中的優良品德也沒有很好的繼承和弘揚。這不僅會導致傳統文化本身的消亡,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這種態度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文化的傳承,導致文化的不自信,從而不利於社會風氣的淨化和文化軟實力的提升。當然,可能很多考生覺得在論證的說服力上,現狀、原因、影響的說服力不強,因為這些內容基本都是自己分析出來的。除了上面的內容之外,我們還可以引用一些政策、名人名言、原理效應等。例如,對於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我們要有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根基於我們的傳統文化。」在論證的過程中倘若能夠適當結合這些政策、名言、原理等,用「他人的話」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會更加具有說服力,對文章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其次,從論證的維度而言,可以從多角度、多維度進行論證。很多考生即便是知道了可以從多方面進行論證,但在實際論證過程中往往還是把握不好,不知如何組織論證的語言,究其原因在於沒有把握好論證的維度。比如,在分析現狀的過程中可以分析好的方面,也就是「好現狀」,同時也可以分析問題,可以稱之為叫做「壞現狀」。再比如分析原因的過程中,首先原因可以從主體的角度分析,包括申論學習中常見的政府、企業、學校、媒體、個人等多個主體。其次,分析原因也可以從哲學角度中講的主客觀、內外因進行分析。其實在分析的過程中不需要固定為某一個維度,可以結合分論點本身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擅長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再比如,分論點論證過程中分析影響,既可以從分析原因的主體維度出發,也可以結合影響特有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等多方面展開。當然,倘若分論點中分析的影響較為宏觀,還可以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的「五大領域」進行展開。總而言之,在分析論證的過程中常見的維度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廣大考生在進行論證的過程中可以進行「頭腦風暴」,而不要糾結於某一方面浪費大量的時間。
總之,在分論點論證的過程中一味的「舉例子」很難讓分論點的論證是充分的,必須學會要將例證法和理證法結合起來,唯有如此,才能讓我們在考場上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寫出一篇出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