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很多爸爸都是"女兒奴",對於女兒可以說是非常寵溺。在家庭中,相比於媽媽而言,女兒往往跟爸爸也會更加的親近。對於女兒而言,爸爸是她們最堅實的依靠。
有一個爸爸因為身體不適,所以就到醫院輸液治療。平常都是爸爸接女兒放學的,但因為時間來不及,所以就囑咐孩子的奶奶去接女兒放學。而女兒吵著要找爸爸,於是奶奶就將她帶到了醫院。
而到了醫院看到爸爸躺在病床上,而且手上還有針頭,女兒趕緊跑到爸爸身邊,並詢問:"會不會很疼?"看到女兒的關心,爸爸內心很溫暖,所以即便身體不適,但還是搖頭表示不疼,並開口安慰女兒。
而當奶奶要帶她回家吃飯的時候,女兒哭著趴在爸爸的胸膛上不願意離開,直到爸爸告訴她:"你跟奶奶回去,爸爸很快就回家了。"這個時候女兒聽了爸爸的話,才乖乖跟著奶奶走。看到女兒的表現,網友們感動的表示:女兒就是爸爸最貼心的小棉襖。
杜倫大學的lynda boothroyd博士研究表明:女兒與父親的親密程度直接影響到女兒的擇偶標準。"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當中,松子一直渴望自己父親的愛,她做了很多的付出、也不斷的在討好,但父親永遠都是偏心妹妹。
所以長大後的松子變成了一個委曲求全、不斷討好別人的人。她在感情中永遠是自卑和沒有安全感的,所以遇到"渣男"的時候,她也不懂得離開,因為她一直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愛。
父親是女兒最早接觸到一位男性,所以父親的形象也會成為孩子在找尋未來另一半時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標準。
而父親和女兒之間的關係越積極,那么女兒未來的另一半與自己的父親也會更加的相似。
美國的心理學家萊曼博士曾經說過,一個強大的父親,能夠讓女兒感受到她們自身的高貴,而這樣的女孩往往會去找尋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擁有一個輕視女人的父親,女兒往往也會缺乏自我認同感,所以她們對於美好生活的期待值並不會太高。
爸爸的天性,也使得他們常常含蓄的去表達自己的愛,很多爸爸在工作回家之後,通常關心孩子兩句而後就開始忙於自己的事情。但在新時代,這種舊的相處方式會讓親子間的關係比較疏遠,所以父親要學會重新定義自己的角色和位置。
首先,父親要學著多主動和孩子溝通。溝通的過程可以讓父親更加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同時這個互動的過程,也能夠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
除此以外,父親更應該要參與孩子的教育過程。父親的教育能夠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的勇敢和自信,而且耶魯大學的研究結果顯示,有爸爸教育的孩子會更聰明,長大後也會更出息。
爸爸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角色,所以爸爸要學會主動的參與孩子的成長生活。除此以外,爸爸要學會採取適當的措施,有意義的去陪伴孩子,讓親子關係能夠更加的親密。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