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識點:發電機原理

2020-12-15 中考網

中考物理知識點:發電機原理

  ①構造:轉子和定子

  ②發電機的原理:利用電磁感應現象製成的。

  ③能量轉化:機械能轉化成電能

  ④交流電:大小和方向都是周期性變化的電流叫交流電(直流電:電流方向不變)。

  我國供生產和生活的是交流電,頻率是50Hz,周期是0.02s,電流在每秒內產生的周期性變

  化次數是50次,在1秒內電流方向變化是100次。

  ⑤發電機的種類:

  直流發電機:線圈中產生的是交流電,輸出的是直流電。

  交流發電機:線圈中產生的是交流電。輸出的也是交流電。

  註:動圈式話筒是利用發電機原理製成的。把聲信號轉化成電信號。

相關推薦:中考物理知識點:電磁感應

點擊查看更多信息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學習技巧,學科知識點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相關焦點

  • 中考物理知識點:發電機為什麼能發電
    中考物理知識點:發電機為什麼能發電   1.英國科學家法拉第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   2.電磁感應: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裡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會產生感應電流,這種現象叫做電磁感應現象。感應電流的方向跟磁場方向和導體運動方向都有關。
  • 中考物理知識點:電動機原理
    中考物理知識點:電動機原理   一實驗:磁場對電流的作用   ①實驗裝置如圖:   ②電動機的原理:利用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而轉動的原理製成的。   ③能量轉化: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④線圈連續轉動的原因:慣性使線圈轉過平衡位置,換向器改變電流方向。   ⑤改變線圈轉動方向的方法:改變電流方向,改變磁場方向。   ⑥電動機的優點:結構簡單,啟動方便,效率高。
  • ...中考物理題總有一部分中學生傻傻分不清?「發電機」與「電動機...
    中考有一類物理題,屬於「電與磁」這章內容,裡面涉及到兩位重要的科學家(奧斯特與法拉第)和三個重要的物理原理!(電流的磁效應、電磁感應、電動機原理)這三個物理原理是中考生們最易混淆的知識點之一。看似很奇怪,這麼簡單,為什麼總是弄混?今天我們就解決這個問題!
  • 2020年中考物理知識點之電與磁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物理知識點之電與磁,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電與磁   11.奧斯特實驗證明: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   12.安培定則:用右手握螺線管,讓四指彎向螺線管中電流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那 端就是螺線管的北極(N極)。
  • 中考物理知識點:信息的傳遞
    中考物理知識點:信息的傳遞   一、固定電話:由話筒和聽筒構成的。   註:話筒把聲信號轉化成電信號。聽筒把電信號傳話成聲信號。   註:固定電話是靠導線中的電流來傳遞信息。   ④網絡通訊:電子郵件 相關推薦:中考物理知識點:發電機原理 點擊查看更多信息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 2020中考物理知識點大全(十)
    發電機的原理是根據電磁感應現象製成的。交流發電機主要由定子和轉子。     23. 高壓輸電的原理:保持輸出功率不變,提高輸電電壓,同時減小電流,從而減小電能的損失。     24. 磁場對電流的作用:通電導線在磁場中要受到磁 力的作用。是由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應用是製成電動機。     25.
  • 2020中考物理知識點總結:電轉換磁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物理知識點總結:電轉換磁,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磁性:物體吸引鐵、鎳、鈷等物質的性質。   2.磁體:具有磁性的物體叫磁體。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
  • 中考物理知識點: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測密度
    中考物理知識點: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測密度   (1)測鐵塊的密度   解析:此實驗主要是巧妙運用了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又由於物體全部浸沒入液體中(即V物=V排),從而可以求出V物;至於m物,可以運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其重力,運用G=mg求出m.
  • 2020年中考物理知識點之阿基米德原理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物理知識點之阿基米德原理,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阿基米德原理:   1、內容:浸入液體裡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
  • 2019中考物理知識點匯總
    物理知識點匯總,今天給同學們匯總下物理中考的知識點,教育帶大家共同學習。 二、一些易混淆的規律或知識點 1.影響大氣壓的因素:高度越高,大氣壓越低 2.氣壓與液體沸點:氣壓增大,沸點升高, 3.做功兩個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體上的力F 2.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S 4.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5.物體動能大小與質量及速度有關。 物體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其動能越大。
  • 中考物理知識點總結
    學生一般是初二開始學習物理,之後一直學到高三,是理科學生的必學科目。中考物理知識點主要包括物態變化、光學部分、聲學部分、力學部分、電磁學部分。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等基礎知識要掌握,光的這些特性形成的日食、月食、影子等等現象的原理也要掌握;一些透鏡在光穿過時會對光做發散和會聚處理,凸透鏡、凹透鏡、放大鏡等等,對於這些應用的物理原理也要清楚;這些物理現象和物理應用的圖示展示也要熟練掌握、能看懂題目中圖示代表的物理現象、也能根據物理現象迅速作圖。
  • 中考物理知識點:眼鏡
    中考物理知識點:眼鏡   1眼睛:眼睛相當於照相機,瞳孔相當於照相機的光圈,晶狀體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視網膜相當於照相機的底片。眼睛中的角膜、瞳孔、晶狀體和玻璃體共同作用,相當於凸透鏡,視網膜相當於屏幕。   原理:當物距大於2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
  • 中考物理知識點:電荷
    中考物理知識點:電荷   ①帶了電(荷):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相互)(紙屑,頭髮)   使物體帶電的方法:摩擦起電,接觸帶電,感應帶電。   ②自然界只存在兩種電荷   ⑴正電荷→與絲綢摩擦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⑵負電荷→與毛坯摩擦的玻璃棒所帶的電荷   ③相互作用的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④驗電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的儀器→薄片漲角的大小反應帶電量的多少   構造:金屬球,金屬杆,絕緣墊,金屬薄片工作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
  • 【知識點】漲知識,物理竟然也有近義詞!
    其實在我們的物理學習中,也常常發現這些近義詞,整理了初中物理中常見的幾組近義詞,同學們可以以此為參考,多多對比,千萬不要弄混淆了!1、高度&深度:高度是從水平面豎直往上量度,深度是從自由液面豎直往下量度.2、Q&Q:熱量和電荷量都用Q.3、p&P:壓強和功率.4、W&W:功的符號&功率的單位(瓦特).
  • 中考物理知識點:焦耳定律
    中考物理知識點:焦耳定律   (1)研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那些因素有關?   原理:根據煤油溫度的變化判斷電流通過電阻絲通電產生電熱的多少。   (3)計算公式:Q=I^2Rt(適用於所有電路)對於純電阻電路可推導出:Q=UIt=U^2t/R=W=Pt   (4)應用——電熱器:(電飯煲,電熱壺,電燙鬥,電暖器等) 相關推薦:中考物理知識點:內能與熱機 點擊查看更多信息 新初三快掃碼關注
  • 中考物理知識點:電功率知識
    中考物理知識點:電功率知識   (1)電功率:電流某段時間內所做的功與這段時間的比。   單位:國際單位瓦特(W)常用單位:千瓦(kw)   物理意義: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燈泡的亮度取決於燈泡的實際功率大小。
  • 【知識點】漲知識,物理中竟然也有近義詞,收藏!
    其實在我們的物理學習中,也常常發現這些近義詞,整理了初中物理中常見的幾組近義詞,同學們可以以此為參考,多多對比,千萬不要弄混淆了!1、高度&深度:高度是從水平面豎直往上量度,深度是從自由液面豎直往下量度.2、Q&Q:熱量和電荷量都用Q.3、p&P:壓強和功率.
  • 中考物理知識點:溫度計的讀數
    中考物理知識點:溫度計的讀數   【1】: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_______原理製成的,   圖中溫度計的示數是_______℃;   體溫計能準確測量的最高溫度為_______℃.   解析: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原理製成的;由圖知:溫度計上1℃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溫度是0.1℃,即此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此時的溫度為56.7℃;人的體溫一般在35--42℃的範圍,體溫計的測量範圍是35--42℃,體溫計能準確測量的最高溫度為42℃。   【2】:一支溫度計,刻度是均勻的,但不準確。
  • 2019初中物理知識點電學易錯點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中考網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學科的知識點,主要是對初中三年各學科知識點的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熟悉答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下面是《2019初中物理知識點電學易錯點》,僅供參考!
  • 2020年中考物理:物理60個重要知識點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物理:物理60個重要知識點,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一定不變,速度一定是一個定值,與路程不成正比,時間不成反比。   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總路程除以這段路程上花費的所有時間,包含中間停的時間。   3、密度不是一定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