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8日中午,筆者在北戴河採訪了原中國僑聯主席,雙十中學的老校友莊炎林老先生。98歲高齡的莊老精神矍鑠,思路清晰,和我們回憶了他近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雖然在雙十中學學習的時間不足一年,但談及母校,莊老感慨頗深,細細想來,莊老與母校也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
2019年,傑出校友莊炎林同志參加國慶閱兵
教育興國路 拳拳報國心
廈門雙十中學是創辦於1919年10月,為紀念辛亥革命,學校以「雙十」命名。建校初期得到了愛國華僑的大力支持,可以說學校的建立離不開愛國華僑的拳拳報國之心。
莊炎林先生的父母正是秉持著「教育興國」理念的愛國華僑領袖。其父是中國僑務工作主要領導人之一莊希泉先生,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的腳步,多次在南洋地區為民主革命籌集資金;其母是愛國教育家、南洋女子教育先驅餘佩皋女士。1921年兩人回國後,於1922年在廈門創辦了廈南女子師範學校。
同樣有著華僑背景,同樣追求革命與進步,雙十中學與莊老的父母有了更多的交集。
「1934年,我剛到廈門雙十中學,當時校長是黃其華,副校長是張聖才……」莊老回憶著八十多年前的往事。黃校長和張校長熱心教育,追求進步,抗戰爆發後也都曾在南洋參加並領導抗日活動,張聖才先生還是《廈門日報》的創辦者之一。
莊老清楚的記得那一年,他的父親莊希泉先生第二次在廈門被捕,同時被捕的還有雙十中學的副校長張聖才先生,當時藍衣社要求張先生加入軍統組織,張先生鏗鏘有力地回答對方,如果為了抗日他可以加入,但如果是為了反共,他堅決不同意。莊希泉先生目睹了這一情況,多年之後,也正是他的證明,才讓張聖才先生摘掉了「國民黨特務」的帽子。解放后庄老父子也多次與張聖才先生有過往來,張先生百歲的時候,作為學生與朋友的莊炎林先生也參加了紀念活動。
雖然在雙十的學習時光甚為短暫,愛國愛鄉、正氣凜然的老師們依然給莊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9年,傑出校友莊炎林同志參加國慶文藝晚會
認準目標 百折不撓
「我記得雙十中學改過名字吧,好像是叫廈門八中,後面又改回來了……現在還有新的校區」出乎意料的,莊老對學校的歷史與發展也十分的了解。
這一百年來,雙十中學經歷了許多風雨:抗戰時期,受戰爭影響,學校遷徙到福建平和九年;文革期間,紀念辛亥革命的校名被改掉,學校也幾乎陷入停擺狀態;改革開放之後,校名重新改為「雙十中學」,學校辦學水平突飛猛進……從最初的商業學校,到如今的全國文明校園,學校的蛻變離不開雙十人追求極善、不屈不撓的精神。莊炎林老先生,正是這種精神的代表。
1934年,因為母親病逝,莊老離開了雙十,離開廈門,前往南洋求學。在新加坡入學被拒後,他又輾轉馬來西亞、上海、桂林等地。童年與少年時期漂泊的生活,父母與日本帝國主義鬥爭的經歷無不影響著他,1938年他在廣西參加了學生軍並於1940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繼承父輩志向,一生為國奮鬥。
抗日戰場上,莊老歷經日軍炮襲,多次受傷,九死一生但從未退縮;文革期間,莊老受到衝擊,被關押數年但從沒有喪失勇氣;改革開放之後,莊老主持招商引資,籌建旅遊飯店的工作,多次遭人非議,乃至被人誣陷,但他始終相信組織,堅持工作,陸續建成了建國飯店、麗都飯店等一大批合資飯店,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走進中國……
正是這種認準目標,百折不撓的精神,貫穿了莊老的生活,書寫了屬於他的傳奇。
來源: 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