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與掌握Solidworks軟體之前,不妨先了解下軟體的學習方法。只有掌握了軟體學習方法,我們才能更輕鬆地設計。
從事電腦教學已經N年了,經常會碰到很多學員問我:「老師,學習電腦有什麼技巧或方法?」現我結合我教學經驗以及自己的學習經驗,談談電腦的學習方法!在講學習方法之前,敬請各位記住一句話:「天才就是重複最多的人!」
要想真正將電腦技能學好,其首先要做得就是轉變自己的學習觀念,如何跳出傳統學歷教育的學習方式,實現知識學習向技能訓練的有效過渡。要想實現以上觀念的轉變,我們首先要做得就是要分清兩個詞「能力」和「知識」的區別。
從事多年電腦技能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我經常發現很多學生,往往把電腦技能當知識在學習,而不是當能力在訓練。我們知道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訓練是有很大的區別的。舉個例子:我們大家都會騎自行車,我想不會有人學騎車是這麼學得,先從書店買一本《騎星寶典》回家,將自己關在書房,辛苦研讀3個月,記下厚厚一本筆記,3 個月後,走出房間,拿到自行車騎上就走了,而且非常熟悉。同樣我們也不會看到哪個人想學遊泳,是先請一個遊泳教練來教自己遊泳,教練在水裡遊,他自己不下水,只負責在岸上記筆記,將教練遊泳的動作一一記錄下來,二個月過後,自己記下了一本厚厚的筆記。教練走了,自己跳入水中就會遊泳了。
通過以上2 個例子的描述我們可看出來,能力的訓練與知識的學習是有很大區別的。所有的能力它都是要經過大量的動手實踐才能熟練的掌握。
已經掌握的能力是不容易忘記的,會騎自行車,10 年沒有騎過,再拿到自行車你同樣會騎;會遊泳10 年沒再遊過,有一天跳到水中,絕對不會淹死。但我們反觀我們中學學會的物理、化學,我們還能記得多少。所以說,技巧的訓練它是需要大量的重複練習才能熟能生巧,通過大量的實踐訓練,才能將電腦知識轉化為一種操作能力。就像瘋狂英語的創始人李陽老師說得:「所謂天才,就是重複最多的人」。但我們再反觀我們很多在校同學學習電腦的方法,老師上課他經常忙於記筆記,下課後,又不去溫習,不寫上機計劃,也不上機對照自己的筆記,照貓畫虎把老師上課的案例草草做一遍就以為自己會了。
在機房輔導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同學,上機經常不按老師的要求,踏踏實實的把老師上課的案例一遍遍操作熟習。一問他,為什麼不做老師上課的案例啊?他的第一回答就是,老師我做完了,我都會了。往往遇到這樣的情況後,我會現場檢查他,我說哪你再做一遍。他一般第一反映就是把筆記本拿過來,對照著筆記一步一步他一般還都能做出來。但一般在這時,我會要求他說:「同學,既然你都會了,就請把筆記本合起來,再做一遍」。這時他們往往無法再把案例操作出來的。
我經常會反問這幫同學,我說,同學這不叫會了,這只能說你了解了,但這個知識還不是你的,他還是屬於你筆記的,你並沒有把它轉化為你的能力。你畢業後,面臨找工作,老闆面試你是不可能讓你背上一大堆筆記本去面試的。當你在面試現場,無法熟練操作,你也不可能說:「對不起,老闆,我今天沒帶筆記本過來」。所以作為一名電腦技能培訓院校的學生,要想學會電腦,我們首先要懂得技能訓練的規律,一項操作技能的訓練是需要你靜下心來,幾十遍上百遍的操作,將書面上和課堂老師講授的電腦知識轉化為你自己的一種操作能力的。我們同學都很羨慕我們老師,他們的操作是哪樣的熟練,軟體快捷鍵運用是哪樣的嫻熟。一幅作品,幾分鐘就在他手上出來的。但在看到這些場景的同時,你有沒有想過他們這個案例操作過多少遍了啊。我們希望在機房一兩遍就能掌握哪現實嗎?我們為什麼很多同學會感嘆:「老師你上課我都能聽懂,你演示我也都能看懂,可就是上機我搞不出來」,又如,為什麼我們很多同學一門新軟體,就會忘記上一門已學得軟體。畢業時會出現就還記得最後一門軟體。我想這都與我們是否能懂得能力與知識的學習方式的差異有關。
學習要記得「少就是多,慢就是快」,不要貪多求全,學一門軟體,今天老師上課布置5個案例,與其上機匆忙把5 個案例都做了一遍,但一個都沒有熟練,還不如將一個案例操作它10遍以上,變得非常熟練。一天上機一個案例,一門軟體學下來,至少一個月時間,哪就至少有30個案例。我們有多少人,一門軟體學下來,會做30 個案例的啊。我想,此時你們應該明確什麼叫「少就是多,慢就是快」了吧。
最後再次送大家一句話:「技能=模仿+重複」,只要你有恆心,堅持訓練,大量重複,你們都會成為電腦高手。
請記住:「天才就是重複最多的人」。
上一篇:
思維深度決定了你的設計高度
經典回顧:
乾貨篇 | Solidwork怎麼將stp格式的鈑金零件展開
人手一份的機械設計手冊你有麼
工藝專題 | 噴砂、噴丸、噴塗、發黑表面處理工藝講解
solidworks常見的緊固件表面處理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