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文媽媽,國家心理諮詢師,長期關注教育資訊。上學幫平臺是唯一首發平臺。如未獲授權不可轉載於任何媒體或平臺。轉載時需寫明出處與作者簡介。
一位小學生問校長:「曹操有多少個兒子,你知道嗎?」
校長坦誠:「我不知道。」
孩子滔滔不絕,把曹操的25個孩子的名字以及他們長大後的成就,說了個一清二楚。
為什麼這個孩子能這麼厲害?
這要歸功於學校的探究課程。孩子通過學習產生問題,在老師的幫助下去找答案,把歷史和語文理解得非常的透徹。
以上這一幕是廣州市番禺區劍橋郡加拿達外國語學校的日常。
【加拿達劍橋郡位於廣州番禺區,招收1-9年級學生】
廣州市番禺區劍橋郡加拿達外國語學校(CLS-C,以下簡稱加拿達劍橋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創辦於2013年9月,隸屬於加拿大國際教育集團。學校實施「雙軌制」、「雙出口」教育。中西融合的課程體系,實施義務教育課程+IB課程體系,是IB候選學校。而文中開頭提到的校長,就是加拿達劍橋郡今年5月份迎來的新校長——李賦。
【李賦校長】
李賦,武漢大學EMBA碩士,2018全國十大「最具影響力國際學校校長」之一,多年來一直在國際教育集團擔任小學事業部校長/K9事業部校長/K12事業部校長,IBO國際文憑組織亞洲論壇特邀演講嘉賓,國際化教育資深講師,每年在華南地區講座均在60場以上,李校長剛到校任職,大刀闊斧地對學校進行改革,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
1、既要國際化教育,也要好成績
李校長對加拿達劍橋郡的定位是:「既要國際化教育,也要好成績。」他認為實行國際化教育的學校,如果不能出好成績,只能說學校沒有正確理解國際化教育的精髓。
李校長曾當過數學老師,特意舉了一個數學課的例子:比如說課堂學到減法,作業會設置成通關遊戲,每個孩子自行設計減法題目讓同學闖關,九關每關三道題,孩子起碼需要設計27道題目。
孩子為了在遊戲中取勝,一定會精心設計非常難的題目,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不止完成了27道題。這樣的作業,讓孩子高效掌握了減法,而且是在積極興奮的心態下完成的,一點無聊的感覺都沒有。
【學習可以是很有樂趣的】
李校長總結到:「國家化的教育,就是夯實基礎,又要生動活潑,讓孩子對學習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孩子能夠開心地學習,取得好成績,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嗎?
2、打破學科界限,讓孩子擁有更廣闊的思維
小學階段主要圍繞「我們是誰」、「我們身處怎樣的時空」、「我們如何表達自己」、「世界如何運作」、「共享地球」等6大超學科主題進行探究。
每一個大主題根據不同年級,分為6個不同層次的小主題,每一次的探究循環在內容、形式上逐步遞進,難度、深度和高度上呈螺旋上升。
【分組討論,學生有了更多表達自己的機會】
探究課具體是如何上的呢?
李校長舉了個例子:探究的主題是「旅行」,孩子相互分享自己的旅行經歷,並提出千奇百怪的問題。比如:為什麼四川熊貓那麼多?為什麼飛機飛那麼快?飛機飛的是直線嗎?為什麼不同的地方,溫度差那麼多?
老師根據「相關性」、「趣味性」、「挑戰性」、「重要性」四個維度,滿足這四項的問題就保留了。孩子們就圍繞著這些問題進行探究。
在探究的過程,孩子們又會滋生新的問題。面對這些層出不窮的問題,老師的任務不是給孩子答案,而是引導孩子一起去尋找答案,讓孩子做一個勇於嘗試大膽探究的人。
每個主題的探究學習完成之後,學校都會舉辦結題展,對學生們為期6周的超學科探究學習成果進行集中展示與評價。
【孩子們充滿自信地展示自己探究的過程和研究結果】
而到了中學階段,就要進行跨學科學習。比如語文課有篇古文《陳涉傳》,而歷史課也有《陳勝吳廣起義》,這兩個相似的內容合在一起教學,孩子的學習方式會有很不一樣。
孩子們會提出好多的問題:「為什麼是大楚興?而不是大吳,大粵?」「為什麼下點雨就走不了?」「他們為什麼要去服徭役?」
他們通過討論,翻閱各類參考資料去尋找答案。這樣孩子們會對歷史和語文的相關知識了解地更加透徹,也會更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
【上課是可以很開心的】
3、課程個性化、英語分層教學、低年級就開學第二外語
加拿達劍橋郡學校國際化氛圍非常濃厚,孩子們30%是外籍學生,每2個班就配備一個外教,外教比例達到15%。為了讓不同國籍的孩子們更好地融入集體,互相學習,學校實行混合分班。
【不同國籍的孩子們相處非常融洽】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兼顧不同孩子的語言水平,讓孩子們都能夠跟得上課堂的節奏,學校提供了語言的個性化支持。尤其是針對沒有中文基礎的外籍孩子,需要提供額外的中文輔導。
【老師在為外籍孩子補習中文】
語言個性化輔導,讓孩子們在短時間就能彌補語言的差距。到了高年級,英語會實行分層教學,滿足不同水平孩子的學習需要。
外教老師數量眾多,每2個班配備一個外教老師,全校有18個外教,他們也有各自的語言特長。學校計劃從明年開始,開設二外課程,包括俄語、法語、韓語,而且是作為一二年級的必修科目。學習效果不錯的話,將會在全校進行推廣。
4、要把老師放在魚缸裡
一所學校,要能使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就需要一大批教學功底紮實的教師。而且,IB提倡終身學習,老師們自然也不能例外。
李校長加入加拿達劍橋郡後,為老師們提供了大量的培訓機會。培訓時間基本都集中下課後,李校長笑著說:「老師們晚上能7點下班就是非常幸福的。」培訓過程中,引入了大量的外部優異師資,既有奮戰在中考一線多年的語數英老師,也有IB培訓官。IB培訓官,對中外籍教師進行IBPYP校內工作坊培訓,讓老師對IB教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培訓合格的老師獲得由國際文憑組織頒發的Category1證書】
【校內老師與三位奮戰在中考一線多年的語數英名師結成師徒】
老師們學習熱情高漲,不滿於向外學習,自發組織了校內多場培訓,輪流做主講人,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老師們舉行的批判性思維交流會】
【攝影知識交流會】
俗話說:「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要讓老師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莫過於在教學中不斷打磨。
【學校近期的結題展】
每個月一次的結題展,一是讓家長們看到孩子們探究性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更重要還有一點就是「把老師放到魚缸裡」。無論是同行、家長、孩子們都能看到老師組織的過程,推動老師們前進。
老師們化壓力為動力,中外方老師展開合作備課,磨課。無論是教學理念還是教學實操方法,都得到了實質性的提升。
【中外老師開展合作備課】
孩子們的老師也不止是學校內的老師,學校還特意邀請了三位寶藏級名師入校。每周三節的名師課堂,讓孩子們學習事半功倍。
【每周三節的名師課堂】
5、教育無圍牆,處處是課堂
李校長強調:「國際化教育最核心的東西是什麼?是個性化,人性化,沒有圍牆的。」他不止重視課堂教學,更注重營造學校整體氛圍。教育不僅是課堂教學。所以,老師不僅要滿足做好課堂的教學,更要在各方面做好表率作用。
【孩子們不止在校內學習,也會外出探究】
李校長把這種「教育無圍牆,處處是課堂」這種理念深深地植入到校園管理的各個環節中。比如,很多學校的運動會,領導在臺上檢閱,看著孩子輪流入場表演,領導是主角。
加拿達劍橋郡近期開運動會,李校長連一把椅子都沒有,跟其他家長一樣是觀眾,都站著為孩子加油喝彩。
【以孩子為主角的校運會】
比如孩子在學校樓道裡喧譁打鬧,如果老師只是責罵,孩子會收斂一下,但下次依然如故。老師一定要拉住他,告訴他注意不要摔倒,用言行給他做表率,這樣才是真正符合言傳身教的本意,孩子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中,言行表現也會更加優秀。
【李校長非常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
「一位好校長,必將成就一所更好的學校」。一位有格局、有遠見、有學識的校長,必將帶領出一批有愛、學識紮實、功底過硬的老師,培養出新一代有成績、有素質的孩子,期待著加拿達劍橋郡能迎來更美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