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歡迎來到 | 景柯學長開創的「大學生活大揭秘」#大學生活大揭秘#
不一樣的大學生活,不一樣的青春色彩。關注我,和我一起共賞!
對於中國的每一位學生而言,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都是其理想中的最高學府,好成績的學生為之付出全部的努力,中等成績的學生對於它們可望而不可即,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則會把它們掛在嘴邊「我要是能去清華、北大就好了」。如果你沒親身去過這兩個地方,你永遠都不會知道清北二校的學生有多「妖孽」。
金秋送爽,又到了每年一度的「報到季」,各大高校都迎來了各自的新鮮血液。近日,清華大學2020級碩博生全部完成報到。
根據清華大學統計:2020年共有9000餘名研究生成為清華園的「新貴」,其中約有35%為博士生,65%為碩士生。碩士生新生中,全日制碩士生佔比63%;博士生新生中,全日制博士生佔比89%。新生年齡大多在20至29歲之間,年齡最小的碩士生19歲,年齡最小的博士生僅18歲。看到這組數據,網友直呼:「太妖孽」!大家想想,你18歲的時候在做些什麼呢?
這樣的一則熱聞,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其中呼聲很高的是網友的一個提問:「考入清北二校,天賦與努力哪個更重要?」這讓我不禁想到了在我讀大學期間,有幸和導師來到清華大學參加一個有關建築環境的領域討論會。那一次,也讓我感覺到了我與清華的學生差距在哪裡。下面,和大家說說我看到的清華。
到達清華大學的那天正值周六,清華大學周末沒課,但校園裡的馬路上卻很難看到學生的身影,偶然碰到一些學生,也是在瘋狂地瞪著腳踏車,不知是要趕往哪個地方。路過圖書館的時候,老師提議帶我們進去看看,進去後我們才知道清華的學生都去了哪裡。
還記得有一次清華的一個朋友和我抱怨他們的課程壓力時說道:」期末考試,有一科極難,2個小時的考試時間,大家都擔心做不完,而就是有一個同學,當天高燒38.5°,不只1個小時答完試卷,還拿個最高分。這種情況你有什麼辦法?在大學裡,就是有很多這樣的人,學習好、能力強,還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我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幾年前因一份「時間計劃表」而走紅的「清華學霸姐妹花」馬冬晗與馬冬昕嗎?我們再來看看這張時間計劃表:
「大學四年,我每周都要完成學習計劃表,通過每學期16張學習計劃表,我合理安排時間,提高效率。」馬冬晗說。大學前三年,她每天堅持早上7點進自習室,從來沒有在任何一個課堂上睡過覺,總是坐在第一排專心聽講。
有網友調侃馬冬晗是「全能女神」,尤其是那張密密麻麻的計劃表,成了網友們膜拜的「神器」:她每天的時間都切割到了每一個小時,連午休的那一個鐘頭都能擠進去兩三件事,睡覺只留5個小時。
從這些孩子的身上,我看到的是:努力!大學期間的努力絕對不可能在大學期間就可以學會,那麼,這只能是他們把以前努力的習慣帶到了大學!
在念初中的時候,我們物理老師說過這樣的話:「當了這麼多年的老師,誰能不能上清華北大,我一眼就看得出來。當初我班上的那個孩子,真的是有過目不忘的本事,我給他一張卷的物理答案,他第二天就能默寫下來,標點符號都不帶錯的。」不知道老師的話語有沒有誇大,但我這位師兄他確實考到了清華,再結合清華18歲的博士生,我覺得:天賦也不能被努力擠到忽略不計吧!
愛迪生說過一句話,被世界人所熟知,「成功=1%的天賦+99%的汗水」,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句名言其實還有下半句,「如果沒有那1%的天賦,99%的汗水永遠無法達到100%的成功」。
這麼說來,想考上清北二校,天賦和努力哪一個都不能或缺!
這裡有鮮為人知的大學生活,大學生活裡的秘密,你想知道嗎?那就快來關注我吧!
今日話題:你認為想要考上清華北大,天賦和努力哪一個更重要?
歡迎在下方投票和評論!
覺得文章對您有幫助的,請來個讚賞!您的讚賞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有關於任何青春教育問題、高考志願填報問題(僅限內蒙古地區)都可以到我的主頁進行個性化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