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廣源、黎子流和紅線女告訴你,八十年代廣東人的普通話水平如何

2020-12-23 粵一簫

像黎子流和歐廣源等廣東老一輩的同志說起普通話來,就如同如今的小朋友說廣東話那樣,顯得十分費勁,而且還經常鬧出很多讓人捧腹大笑的笑話趣味。不單單他們,就連見多識廣的廣東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說起普通話都帶有濃濃的廣東口音。

1985年,紅線女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當時她接連唱了《花市》和《花城之春》兩首粵曲。臺下的觀眾即便不同聽廣東話,但是都被她音質優美、青翠秀麗的歌聲感染,贏得滿堂掌聲。但是她和主持人進行對話的時候,她的普通話還是讓人覺得有點拗口。連像紅線女那樣的藝術家普通話還是如此普通,可想而知當時的廣東人普通話水平是怎麼樣。

在八九十年代的廣東, 粵語、潮汕話、客家話就是官方語言一般的存在。當時廣東電視臺的廣播就有粵語、潮汕話、客家話和海南話,大家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少接觸到普通話。即便語文課,背古詩詞很多都用粵語,不少學生語文考試時候的害怕的就是第一題拼音題。不過這些都已經成為歷史了,如今就連很多家庭都用普通話和孩子進行交流。

相關焦點

  • 汪洋談「去粵語化」:我都在學廣東話 誰敢廢粵
    ,並說:「我都在學廣東話,誰敢廢粵?」汪洋來廣東工作後,有時在公開場合講上幾句廣東話,這是廣東人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鏡頭。據悉,他不但自己帶頭學習粵語,還經常叮囑剛剛來廣東工作的官員也要學講粵語。近段時間,社會上流傳所謂的「推普去粵語化」,純粹是無中生有。個別人以此為藉口聚眾鬧事,也引來當地民眾的強烈不滿。粵語是廣東人的「母語」,一直受到內地人的尊重。
  • 80年代的高中畢業生相當於現在什麼水平?過來人告訴你!
    80年代的高中畢業生,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它就是高中,還是相當於高中。八十年代的時候,城市高中我不清楚,但是農村高中的質量根本不高。那我們本地來說,那時候,每個鄉鎮都有一所高中,初中只要讀到畢業,高中都有得讀。別的地方我不知道,我們這裡就是這種情況。
  • 我這個廣東人是如何通過普通話考試的?兼談普通話的推廣
    考生進行普通話水平測試。 (IC PHOTO/圖)每年9月的第三周是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自家人講起熟悉的語言,會感到分外親切,可以從天南聊到地北,可是作為不懂客家話的人,聽著他們你一言我一語,自己卻毫不明白,就會感到分外尷尬,容易脫離話題,低頭玩起手機。可以說,講方言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進而影響民族的融合和國家的發展。
  • 我覺得廣東人審美水平很高,他們見我第一面就叫我靚仔!
    >雖然我普通話一般,但是我很認真的說呀比如明明一個群裡都是廣東人卻偏要說普通話只要現場有說普通話的人廣東人一定會努力的說普通話都是廣東人也喜歡說普通話因為廣東家鄉話太多了,大家都聽不懂大家的玩遊戲吃雞遇到廣東人也會盡力和你說普通話畢竟緣分妙不可言都是「雞音」
  • 為什麼很多人懷念八十年代的教育?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教育,被好多人津津樂道,懷念不已。那是一個樸素的年代,也是一個欣欣向榮的年代,在那個年代,家長都在忙著工作、種地、生產,根本不可能像現在的家長,有時間有精力陪伴在孩子身邊,看著孩子寫作業。
  • 廣東人通關普通話測試秘籍!
    對於一些身為廣東人的朋友來說,在平常的交際當中,常常使用「廣普」,接地氣又不影響交際,但是一到了要考普通話水平測試,心就開始慌了,四和十怎麼也說不好。一般建議考前3個月就著手準備,每天花十幾分鐘練習,你要根據自己的不足再去進行綜合練習,多試幾次你就會知道很多技巧,例如發音要飽滿,唇齒舌的配合要默契等等,每個人的感受不一,自行體會。
  • 如何準備普通話水平測試?
    提到普通話,很多人可能會說「普通話,誰不會說呀」。沒錯,對普通話我們從不陌生,畢竟從小學語文,學拼音。不過有一個現象,你也不得不承認——有一部分人學的可能不是準確的普通話(尤其是發音)。因為這部分人的老師本身普通話水平不過關,帶有一定口音,教孩子發音也容易帶歪。還記得微博上有個熱門話題,「有個帶口音的老師是種什麼體驗?」
  • 9102年了,香港人的普通話水平怎麼樣了...
    中國語文科考試可以選擇報考粵語卷或普通話捲來考聆聽測試和口試。因此,也讓一些香港人少了學習的動力。因此,香港人普通話水平的真實情況是:從年齡上看,年輕人的普通話水平普遍要比中老年人強。從行業上看,大部分旅遊區的服務人員,以及對外的政府官員都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 千萬不要和一個深圳人說粵語,對新深圳人而言普通話就是本土語言
    雖然這裡仍屬於廣東,但不得不說,深圳速度可是越來越國際化了,其中,最外在的表現之一大概就是語言多元。在廣州生活兩周,哪怕是一個俄羅斯人都能很輕車熟路地跟你說一句,唔該,借借。然而就算在深圳生活兩年,你可能都聽不到幾句完整的粵語。
  • 視點| 現在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開始懷念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那是一個有充滿感性情懷和理性批判的詩歌年代。在萬物復甦大地回春之際,面對充滿希望的明天,那些沉寂的詩人開始思考人生和憧憬理想。詩人的夢都在八十年代,關於理想,關於愛情,讀詩的時候,身邊還有嫵媚羨慕的眼神。在物質化年代沒有來襲之前,一壺燒酒就可以暢談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海闊天空,幾杯下肚,無所不談,有若高山流水的默契和簡單。
  • 「普通話」在中國是如何普及的
    當年上海人說普通話有所謂「塑料普通話」的嘲謔,但吳語區的核心城市上海、蘇州近些年來青少年會聽會說本地方言的比例都在快速下降。不僅如此,普通話已越來越深地影響到這些方言本身,侵入其內部,甚至改變聲韻調系統,如吳語中的崇明方言原本沒有韻母ər(「二而兒耳」等字),但在1960年代之後因受普通話和上海話的影響而在人們口中出現了(張惠英《崇明方言研究》)。
  • 用老照片告訴你,在八十年代沒有手機電腦,大學生的生活是怎樣的
    不過許多人回憶起以前的生活,卻總覺得很遺憾,因為現在的人們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吃飯,都會抱著一個手機,這和以前完全不一樣。所以有些人只是好奇,二三十年前沒有了手機電腦,那些學生會覺得無聊嗎?而那些大學生通常會在宿舍裡幹些什麼呢?看了舊照片在告訴你。
  • 一個最不像廣東城市的城市,當地人都是說普通話,讓人感覺很親切
    廣東簡稱為粵,粵語是廣東城市的主流通用語言,不論你是什麼地方的人,如果會說一口流利的粵語,都會拉近與廣東人的關係。也許是廣東人習慣了說粵語,所以說普通話很不標準,會讓人捧腹大笑。不過,廣東卻有一個城市是以普通話為通用語言的,這裡的人日常交流是說普通話的,這是一個最不像廣東城市的城市。說到這裡,你大概知道是哪裡了吧,它就是很多人嚮往的深圳。深圳是個國際大城市,人口1300多萬,大部分是外來人口,本地居民很少,深圳就是個移民城市,居民來自五湖四海。在深圳,人們的交流語言就是用普通話,不管你來自哪裡,在深圳都不會有陌生感。
  • 你可以侮辱我的普通話,但你不能說我們廣東人說的話是鳥語!
    近日,打開微博,發現這麼一則有意思的熱搜「廣東話被黑的最慘的一次」,小編看了好幾遍,還是忍不住哈哈大笑,「你可以侮辱我的普通話,但你不能說我們廣東人說的話是鳥語」趕緊保存下來發給了我的廣東朋友,然而她的內心是崩潰的。
  • 八十年代的服裝秀是什麼水平?真正的時裝永不過時,復古又經典
    八十年代的服裝秀是什麼水平?真正的時裝永不過時,復古又經典不管在哪一個年代,服裝秀都是時尚圈的家常便飯,很多流行的元素都是在時裝秀被人所熟知並運用,所以,時裝秀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八十年代的一場時裝秀,雖然已經過去了30年了,但在如今看來卻依舊非常時尚,這種超高水準真是望塵莫及。難怪網友們都說:真正的時裝永不過時,復古又經典。這身短款的黑色皮衣搭配蕾絲半身裙,在皮衣的帥氣上又增添了蕾絲的性感,兩種截然不同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卻沒有絲毫違和感。
  • ...普通話報名入口官網|報名時間-廣東省普通話水平測試在線報名系統
    廣東省普通話報名入口官網為廣東省普通話水平測試在線報名系統(http://gdbm.cltt.org/pscweb/index.html),廣東省普通話報名時間:各個地市普通話報名時間不一,具體普通話考試報名時間詳情還需關注各地語言文字水平測試中心(語言文字網),以當年公布的報名時間考試時間為準。
  • 重讀八十年代,讀出了什麼
    而今天,當我們回顧審視那個時代的文壇,除了「重讀八十年代」之外,又會有什麼新的發現?  他們親歷了許多重要時刻,也具備用文字回應和解釋歷史的能力  據不完全統計,僅僅在今年,就有上海文藝出版社的《一個人的文學史》、中信出版社的 《重讀八十年代》、上海書店出版社的《「80年代文學」研究讀本 》、中國社科院出版社的 《激情的樣式——20世紀80年代女性寫作》、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當代文學:終結與起點——八十、九十年代的文學與文化
  • 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確立與實施
    它的誕生和推行,標誌著我國推廣、普及普通話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的新階段。普通話水平測試的提出最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至今已有二十餘年,其過程大致經歷了醞釀、研製、測試三個階段。20世紀80年代的初、中期,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兩個文明建設事業的飛速發展,普通話逐步普及,全社會對推廣普通話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 九十年代活躍在廣東電視臺的十大美女主持人,你還記得多少個?
    馬婷曾主持過《家庭百事通》、《文化生活》、《學講普通話》、《百花園》等節目。而由她和柳敬東、喻明主持的《搖錢樹》更是深入民心,當中她的阿英扮相成為了觀眾難以忘懷的經典形象。2,,王惠明王惠明畢業於廣東電視臺舉辦的第二期藝術培訓班,九十年代廣東電視珠江臺第一小生陳維聰是比她早一屆的師兄。她從1988年3月進入廣東電視臺從事主持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