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終於也對用戶隱私「動刀子」了,對業內傳遞了什麼信號?

2021-01-17 老楊雜事談

這幾天被Google詔安的前摩託羅拉總裁Rick Osterloh發布的消息刷屏了,綜合而言就是這麼句話:

I’m excited to announce that Google has completed its acquisition of Fitbit and I want to personally welcome this talented team to Google。

什麼意思呢?翻譯過來就是,Google完成了對Fitbit的收購,他要親自歡迎這支才華橫溢的團隊。

Fitbit這個公司相信國內有很多朋友都不陌生,這家以運動健康為主的公司,在十多年來摸爬滾打,不僅積累了眾多的用戶,還收穫了海量的數據,並且,巧妙的結合在一起,為自己的產品、服務、生態做深度的優化及改良,通過可穿戴設備,讓使用者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運動中去。

不久之前,Fitbit還上市了擁有最先進算法的健康智能穿戴手錶Fitbit Sense,其具有壓力檢測和心臟健康檢測功能,因採用了最新的Inspire2傳感器,所以帶來的功能極為強大,結果也非常準確,Fitbit還在APP中增加了新的Health Mertrics儀錶盤,可以讓用戶跟蹤並查看心率的變化、呼吸頻率以及血氧飽和度,這些功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用戶可以更好的管理健康、預測風險,同時,Fitbit還結合了大數據分析等能力,通過fitbit Premium提供定製化的健康建議、指導等,讓用戶切身感受到Fitbit在健康運動領域的專業性能力。

但是,Fitbit一直以來也備受用戶的質疑,有用戶認為Fitbit在後臺對自己身體健康做數據搜集、分析,並通過某種不為人知的渠道提供給人身保險公司、健康醫療康復單位、甚至是某些招聘企業,這些數據將成為對用戶未來購買保險、被廣告推銷、找尋工作的一種「潛性」考慮元素,所以,Fitbit也一直在強調「對用戶的健康數據是絕對保密的」,「絕非有外界傳言的那種情況發生」等。

然而,這次Google收購Fitbit也僅限於對設備層面,而非對數據層面,Fitbit很清楚,數據才是自己安身立命之本,可是,Google現在的願景是期望創新技術、設備和服務能夠幫助消費者增強知識、鍛鍊身體獲得健康和幸福,隱私和安全則是實現這個願景至關重要的一環。

這次Google雖只收購了Fitbit的設備,但其宣稱將於全球監管機構合作,採取一種維護消費者隱私的方法,包括:建立一系列具有約束力的承諾,確認Fitbit用戶健康數據不會用於Google的廣告、Fitbit用戶的數據會將與其他Google廣告數據分開等。

此外,通過Android API,使得Fitbit的設備能夠與Android OS手機連接並相互可操作,保持Fitbit用戶選擇的第三方APP服務等,這些承諾會在全球範圍內執行,使得所有使用Fitbit產品和Android產品的用戶能夠從中受益,Google還會定期與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合作進行檢測與排查,確保生態中的合作夥伴們能夠有效執行這些承諾。

結合之前Google宣布過的,要在Google assistant中加入「訪客模式」,這種模式類似於Chrome的「隱身模式」,激活以後,Google將不會保存用戶的任何互動數據與信息,這個功能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個性化用戶的體驗」已經被眾多科技行業中的公司給做成了「搜集使用情況數據,以便提供有針對性的廣告」的結果,對用戶產生了諸多類似「廣告轟炸」等讓人討厭的行為,相信許多人和老楊都有切身體會,某頭部媒體平臺,哪怕用戶說了什麼話,馬上也會在首頁上推送與之相關的廣告信息,著實讓人討厭,老楊也正因如此,毅然決然地放棄了某頭部媒體平臺的使用。

結合上面這兩條信息,Google正在傳遞給用戶一個感知:Google不會搜集用戶信息,請大家放心,稍安勿躁。但是,老楊總有一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要知道,Google以前標榜自己「不作惡」,可被扒拉出來卻「惡貫滿盈」。

但是,不管怎樣,Google這次所宣布出來的內容也是令人震驚的,也是讓國內諸多智慧型手機、智能穿戴甚至是APP開發公司都要面對的,現在用戶已經不是以前的「網盲」了,尤其對隱私和安全上的覺醒,對信息保密的訴求也愈發提出質疑和顧慮,從阿里的螞蟻推出的「花唄」和「借唄」,其本身也是對用戶隱私信息的一種搜集,而且,通過你在「花唄」和「借唄」上的消費等,綜合來分析你的消費能力、消費喜好等等,可以這麼說,在某種情況下,你在阿里面前,就和沒穿衣服一樣。

看這篇文章的你是怎麼想的?歡迎下方留言告訴老楊和其他人。

若你有興趣或者想聊一下這個話題,下方留言,關注老楊,了解科技最新信息。

本文章為老楊雜事談原創,若需引用或轉載,請註明出處,若有抄襲,必追責到底。

相關焦點

  • 蘋果郵箱疑似洩露,用戶隱私遭曝光,新iPhone信號引起眾議
    文|蝸牛有品今天早上,一則有關蘋果的負面消息瞬間引起大眾高度關注,據路透社爆料:蘋果郵箱疑似被黑客入侵,大量用戶隱私曝光,目前已經約有5億部iPhone遭到攻擊。目前蘋果發言人已經承認有該事件,並宣布會在短時間內更新系統漏洞保護用戶隱私。知名手機取證公司ZecOps發布緊急通告,該漏洞可以被不法粉絲遠程控制,調用竊取知名人士隱私。郵件洩露問題讓iPhone以安全出名的招牌蕩然無存,負責人含糊其辭的回答,讓我們不得不思考用戶的隱私誰負責。
  • Google第九次嘗試使用消息傳遞服務將基於RCS
    在某些(不是全部,不是三星製造的)Android設備上附帶的Google Messages應用程式中,Google將提供其自己的基於RCS的消息傳遞服務,用戶可以選擇加入。谷歌再次表示,它將在本月某個時候首次在英國和法國提供自己的RCS服務。但是Google最初在2015年收購了Jibe Mobile(一家為運營商提供後端RCS服務的公司)時就開始涉足RCS 。
  • 大數據時代,用戶的隱私如何守護
    近幾年各大公司均持續關注用戶的隱私安全。例如蘋果 在2016 年 6 月份的WWDC 大會上就提出了一項名為Differential Privacy 的差分隱私技術。蘋果聲稱他能通過數據計算出用戶群體的行為模式,但是卻無法獲得每個用戶個體的數據。那麼差分隱私技術又是怎麼做的呢?在大數據時代,如何才能保證我們的隱私呢?
  • iOS用戶有福了!蘋果明年初啟用這項功能,從此不怕廠商窺視隱私
    蘋果的反追蹤的隱私功能終於要來了!作為一項隱私保護措施,蘋果要求iOS開發者在應用中加入用戶許可選項,明確是否允許應用追蹤用戶網上活動,以實現個性化廣告推送。根據海外科技媒體MacRumors用戶的反饋,反追蹤徵求權限的對話框已經開始在iOS14.4Beta1中出現。某用戶分享了一張屏幕截圖,該圖顯示NBA應用程式正請求追蹤用戶的活動,並帶有可自定義的精美圖片,並提示收集的數據將為用戶提供「更好的個性化廣告體驗」。
  • 大年初三 忌動刀子和剪子
    大年初三 忌動刀子和剪子時間:2019-02-07 13:2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年初三 忌動刀子和剪子 說是初三動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難免,所以,大年初一至初三都不宜動刀或剪刀。 在東北,每年的正月初三,在北方很多老百姓都稱之為掃帚日。
  • Google Play 下架原因之用戶數據
    EU-U.S., Swiss Privacy Shield(歐盟-美國和瑞士-美國隱私護盾) 在獲取、使用或處理由 Google 提供的個人信息時,如果這些個人信息來自歐盟地區或瑞士,而且可用以直接或間接地識別個人身份(以下簡稱「歐盟個人信息」),那麼您必須: 遵守所有有關隱私、數據安全和數據保護的適用法律
  • 用戶可拒絕APP跟蹤隱私,蘋果率先實現
    不過現在看來,蘋果將會在iOS 14.4系統中,允許用戶在使用APP時拒絕自己的隱私數據被軟體跟蹤收集,這也意味著在智慧型手機出現多年後,我們的隱私終於能得到保護了!事實上,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用戶多年,手機系統商也不是沒有進行改善。
  • 不動刀子不化妝 內雙如何自然地變成雙眼皮?
    不動刀子不化妝 內雙如何自然地變成雙眼皮?時間:2017-06-02 22:08   來源:豆瓣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不動刀子不化妝 內雙如何自然地變成雙眼皮? 好多姑娘都挺感興趣的,內雙如何自然的變成外雙,而不是通過手術去做,自然成型的雙眼皮會有很多的小紋路,我覺得特別好看。
  • Google Meet將開放任何有Google帳號的用戶免費使用
    因此Google決定將付費的Google Meet提供給所有人使用,從5月初開始,任何人只要具備Google帳號,即可以工作或私人電子郵件信箱到meet.google.com註冊、或以專屬的Google Meet iOS或Android版App,或從Gmail、Google行程表啟動Meet通信。
  • 動不動就動刀子?到底怎麼了?19歲男孩與保潔員發生口角誤殺父親
    有殺父弒母,有刺殺兒童,為什麼這麼多人如此控制不住自己,那樣意氣用事,非要拼個你死我活,「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自己的衝動,一失手成千古恨,千不該,萬不該,缺少這種精神,那就是包容和謙讓,理解和寬恕。
  • 清華學業評價改革傳遞了什麼信號
    清華學業評價改革傳遞了什麼信號來源:科技日報 2015-5-19 林莉君  清華大學今天上午正式公布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學業評價體系」方案,將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實施新的學業評價體系。從2015級本科生和研究生開始,清華大學學生正式成績單中的成績記錄將以等級制形式呈現,百分制將成為歷史。
  • Google力倡用戶隱私,YouTube、地圖與搜索都將有無痕模式
    身為可能是全球握有最多用戶數據的Google,在I/O大會上特別強調用戶隱私的重要性,也公布針對各平臺或產品的隱私保護作法,讓數據的掌控權回到用戶手上。過去幾年來,Google用戶只要登錄Google帳號(Google Account)就能調整自己的隱私設置,為了方便用戶訪問自己的Google帳號,Google原本在Gmail、Drive、通訊錄及Pay等服務的右上方嵌入了用戶的帳號圖標,一點擊就能連接至Google帳號。
  • MIUI 12.5體驗:保護用戶隱私 將安全進行到底
    有了MIUI 12.5的觸感幫助,視障用戶可以在聽覺信息失效時完成他們想要進行的手機操作。安全從MIUI 12開始,安全已經成為MIUI系統的核心,現在MIUI 12.5針對安全再次升級,對於用戶的隱私保護更加完善。
  • Technobombs.com:Google+.vs Facebook
    朋友列表)Google圈子因為操作簡便,採用html5,可以直接拖拽朋友到一個圈子中,而facebook好友列表則相對操作比較複雜,更重要的是,google圈子使得你在分享信息的時候可以有所針對,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的一些隱私,讓信息流只流相關的圈子的朋友。
  • 它可能在向我們傳遞著什麼信號?要注意了!
    接著這期我們來了解一下我們鼻子都帶給我們什麼信號吧! 常說生命在於一呼一吸之間,在人的五官中,鼻子雖小,卻對人體的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鼻子作為人體與空氣打交道的第一關口,外與自然相通,內與很多重要器官相連接,是人體感知身體變化的重要器官之一。那它都給了哪些小信號給我們呢?接下來就跟著小樂一起來了解一下鼻子給我們發出哪些小信號吧。
  • 從隱私設定看Google與蘋果的區別
    在Android上安裝應用時,系統會詢問是否授權地理位置、通訊錄等信息,不同意則不會安裝;而iOS在安裝應用時不會問什麼(除非有進行內容分級),有些內容是一定會授予的,比如聯網,而照片和位置等敏感信息,應用在使用時就需要獲得授權。後者似乎顯得更符合常理。
  • 10家網際網路平臺下架存款產品,傳遞什麼信號
    部分平臺回應大同小異,均表示尚未持有存款產品的新用戶暫時無法開通相關業務,但已購用戶目前不受影響,會持續密切關注監管動態,並嚴格落實相關規範。早前,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在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上表示,網際網路平臺存款業務存在部分問題,開展此類金融業務,屬『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應納入金融監管範圍。
  • 如何保護隱私之瀏覽器Cookie的防範
    在文章《如何保護隱私之關於軟體和服務的選擇》主要介紹了選擇"軟體"和"服務"的一般性原則。從《如何保護隱私之瀏覽器如何導致隱私洩漏》中我們了解了瀏覽器洩露隱私的幾個原因,那麼具體的該如何保護隱私呢?本文將從瀏覽器Cookie的防範說起,助你加強隱私防護。★什麼是"cookie"?
  • 蘋果推隱私新政,小扎要慌,臉書廣告收入或減半,用戶:我願意
    無意間的一次瀏覽工作,你的收入,住址等隱私就已經被洩露,甚至你看到的廣告,你購物時網站顯示的價格都被網際網路記住,甚至還可能會被打包出售。 所以,近幾年來,無論是蘋果還是安卓都在加大對用戶隱私保護的研發。
  • Google翻譯更新了!劃重點:中國用戶可無障礙使用
    昨日,令多數用戶興奮的是,Google翻譯App終於更新了!8年來,用戶可通過translate.google.cn訪問網頁版的Google翻譯,現在用戶還可下載Android和iOS版本應用。據了解,新版Google翻譯5.8增加了英語與韓語間的Word Lens(即時相機翻譯)功能,同時優化了中國用戶體驗,國內用戶可以通過應用市場下載Android版本應用或登陸AppStore下載iOS版本應用。Google翻譯系列軟體最新版本下載Google翻譯為用戶設計了多樣化的使用方法:可通過鍵盤輸入、手寫輸入甚至語音輸入進行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