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被Google詔安的前摩託羅拉總裁Rick Osterloh發布的消息刷屏了,綜合而言就是這麼句話:
I’m excited to announce that Google has completed its acquisition of Fitbit and I want to personally welcome this talented team to Google。
什麼意思呢?翻譯過來就是,Google完成了對Fitbit的收購,他要親自歡迎這支才華橫溢的團隊。
Fitbit這個公司相信國內有很多朋友都不陌生,這家以運動健康為主的公司,在十多年來摸爬滾打,不僅積累了眾多的用戶,還收穫了海量的數據,並且,巧妙的結合在一起,為自己的產品、服務、生態做深度的優化及改良,通過可穿戴設備,讓使用者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運動中去。
不久之前,Fitbit還上市了擁有最先進算法的健康智能穿戴手錶Fitbit Sense,其具有壓力檢測和心臟健康檢測功能,因採用了最新的Inspire2傳感器,所以帶來的功能極為強大,結果也非常準確,Fitbit還在APP中增加了新的Health Mertrics儀錶盤,可以讓用戶跟蹤並查看心率的變化、呼吸頻率以及血氧飽和度,這些功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用戶可以更好的管理健康、預測風險,同時,Fitbit還結合了大數據分析等能力,通過fitbit Premium提供定製化的健康建議、指導等,讓用戶切身感受到Fitbit在健康運動領域的專業性能力。
但是,Fitbit一直以來也備受用戶的質疑,有用戶認為Fitbit在後臺對自己身體健康做數據搜集、分析,並通過某種不為人知的渠道提供給人身保險公司、健康醫療康復單位、甚至是某些招聘企業,這些數據將成為對用戶未來購買保險、被廣告推銷、找尋工作的一種「潛性」考慮元素,所以,Fitbit也一直在強調「對用戶的健康數據是絕對保密的」,「絕非有外界傳言的那種情況發生」等。
然而,這次Google收購Fitbit也僅限於對設備層面,而非對數據層面,Fitbit很清楚,數據才是自己安身立命之本,可是,Google現在的願景是期望創新技術、設備和服務能夠幫助消費者增強知識、鍛鍊身體獲得健康和幸福,隱私和安全則是實現這個願景至關重要的一環。
這次Google雖只收購了Fitbit的設備,但其宣稱將於全球監管機構合作,採取一種維護消費者隱私的方法,包括:建立一系列具有約束力的承諾,確認Fitbit用戶健康數據不會用於Google的廣告、Fitbit用戶的數據會將與其他Google廣告數據分開等。
此外,通過Android API,使得Fitbit的設備能夠與Android OS手機連接並相互可操作,保持Fitbit用戶選擇的第三方APP服務等,這些承諾會在全球範圍內執行,使得所有使用Fitbit產品和Android產品的用戶能夠從中受益,Google還會定期與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合作進行檢測與排查,確保生態中的合作夥伴們能夠有效執行這些承諾。
結合之前Google宣布過的,要在Google assistant中加入「訪客模式」,這種模式類似於Chrome的「隱身模式」,激活以後,Google將不會保存用戶的任何互動數據與信息,這個功能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個性化用戶的體驗」已經被眾多科技行業中的公司給做成了「搜集使用情況數據,以便提供有針對性的廣告」的結果,對用戶產生了諸多類似「廣告轟炸」等讓人討厭的行為,相信許多人和老楊都有切身體會,某頭部媒體平臺,哪怕用戶說了什麼話,馬上也會在首頁上推送與之相關的廣告信息,著實讓人討厭,老楊也正因如此,毅然決然地放棄了某頭部媒體平臺的使用。
結合上面這兩條信息,Google正在傳遞給用戶一個感知:Google不會搜集用戶信息,請大家放心,稍安勿躁。但是,老楊總有一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要知道,Google以前標榜自己「不作惡」,可被扒拉出來卻「惡貫滿盈」。
但是,不管怎樣,Google這次所宣布出來的內容也是令人震驚的,也是讓國內諸多智慧型手機、智能穿戴甚至是APP開發公司都要面對的,現在用戶已經不是以前的「網盲」了,尤其對隱私和安全上的覺醒,對信息保密的訴求也愈發提出質疑和顧慮,從阿里的螞蟻推出的「花唄」和「借唄」,其本身也是對用戶隱私信息的一種搜集,而且,通過你在「花唄」和「借唄」上的消費等,綜合來分析你的消費能力、消費喜好等等,可以這麼說,在某種情況下,你在阿里面前,就和沒穿衣服一樣。
看這篇文章的你是怎麼想的?歡迎下方留言告訴老楊和其他人。
若你有興趣或者想聊一下這個話題,下方留言,關注老楊,了解科技最新信息。
本文章為老楊雜事談原創,若需引用或轉載,請註明出處,若有抄襲,必追責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