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臺辦主任 薛雲偉(圖片來源:河南臺辦)
1987年,兩岸隔絕的大門被打開,開啟兩岸民間交流交往新紀元。30年來,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推動下,兩岸交流交往克難前進,譜寫了一曲曲波瀾壯闊的樂章。回顧豫臺兩地30年的交流交往歷程,在交流交往中增進兩地人民的感情,拉近彼此的距離;在優勢互補中,密切了兩地的經貿合作,促進了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豫臺人員往來密切。河南與臺灣淵源久遠,血脈相連,豫臺兩地文緣相承、根緣相連。臺灣同胞自稱為「河洛郎」。這種特殊的淵源關係,吸引更多的臺灣同胞回老家河南尋根拜祖、觀光旅遊、投資興業。
豫臺人員往來密切熱絡。30年來,豫臺兩地人員交流互動頻繁,廣大臺灣同胞來河南參訪、旅遊、尋根,特別是2009年2月8日鄭州與臺北實現空中直航後,兩地人員交流更便捷、更熱絡。
一是高層往來不斷。2007年,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來豫參加黃帝故裡拜祖大典,掀開豫臺兩地高層人士交流新篇章。隨後,臺灣政界高層人士宋楚瑜、吳伯雄、蕭萬長、鬱慕明、江丙坤、林豐正、蔣孝嚴、詹春柏、胡志強、劉兆玄、饒穎奇、林中森等紛紛來豫或參加重大涉臺活動,或尋根祭祖、參訪交流。同時,我省領導率團赴臺參訪活動也取得豐碩成果。2009年,時任省人大主任徐光春率「中原文化寶島行」參訪團赴臺交流,2011年,時任省長郭庚茂率「中原經濟區合作之旅——走進臺灣」參訪團赴臺交流,2014年,時任省長謝伏瞻率「中原情•一家親」參訪團赴臺交流。每次活動都主題突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特色鮮明,有力促進了豫臺兩地交流與合作。
二是基層往來深入。每年,我省都積極邀請30多個臺灣基層社團,1000餘人來豫參訪。臺灣彰化鄉裡長參訪團、高雄市裡長參訪團、桃園中壢區鄉裡長參訪團、臺灣河南同鄉會參訪團、中南部民意代表參訪團、同盟會臺北分會、臺灣南投市文化參訪團、臺灣桃園市裡長參訪團、臺灣張廖簡宗親總會、臺灣桃園市張廖簡宗親會等基層團組紛紛來豫考察交流。我省也組織旅遊系統基層公務員赴臺考察鄉村旅遊、濮陽市「美麗鄉村示範鄉鎮」交流團赴臺交流、河南省社區基層工作人員赴臺交流考察等活動。
三是青年交流熱絡。我省連續多年舉辦臺灣青年夏(冬)令營、研習營活動,每年都組織近20個臺灣高校青年河南參訪團,400餘名青年大學生來豫參訪,增進他們對河南的認知和加強兩地青年學生的相互了解。四是搭建平臺,促進兩地交流。30年來,我們注重加強涉臺交流平臺建設,打造精品交流品牌,促進了兩地的交流互動。我省連續舉辦了黃帝故裡拜祖大典、「河南臺灣月」、豫臺經貿洽談會、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海峽兩岸(洛陽)河洛文化高峰論壇、兩岸鬼谷子文化論壇、兩岸漢字文化節、兩岸周易文化研討會、兩岸關公文化研討會等多項重大涉臺品牌活動,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開展豫臺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豫臺兩地人員往來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為豫臺兩地交流合作奠定了深厚基礎、提供了強勁動力。
自2009年河南被確定為直航點和赴臺旅遊開放區域後,豫臺人員往來迅速升溫。2013年6月鄭州獲準成為個人赴臺遊開放城市以來,豫臺兩地人員往來更是日益熱絡。據不完全統計,30年來,豫臺兩地人員往來達600萬餘人次。
豫臺經貿合作成果豐碩。1988年,河南省第一家臺資企業河南福龍焊錫有限公司在鄭州落戶。30年來,富士康集團、友嘉集團、臺塑集團、統一集團、旺旺集團、頂新集團、正林集團、藍天集團等臺灣知名大企業紛紛到河南投資建廠,眾多中小企業紛紛跟進。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上半年,全省累計批准臺資企業2036家,累計合同利用臺資291.33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172.91 億美元。
一是平臺搭建。通過做好海外臺商中原行、豫臺經貿洽談會、歷屆中國(河南)國際貿易投資洽談會、河南省現代服務業開放合作洽談會、臺資企業中西部發展交流對接會、豫臺電子信息產業交流合作會等涉臺經貿活動,搭建了豫臺兩地經貿合作的多個平臺,來豫投資臺商與日俱增,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是項目帶動。充分發揮臺資大型企業投資的帶動效應,重點引進了一批高端製造業、電子信息產業、金融服務業等項目。2010年7月,鄭州市政府與富士康集團籤署了項目投資協議,標誌著富士康集團正式邁出在河南的投資步伐。目前,鄭州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蘋果智慧型手機生產基地。2014年10月,友嘉(河南)精密機械產業園一期工程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開工奠基。一期工程項目建成後將填補我國在「十三軸五聯動」高端數控工具機領域的空白。1995年,河南籍臺商王任生先生創辦鄭州丹尼斯百貨有限公司。經過20年的發展,丹尼斯百貨已成為河南最大的商業零售企業,在河南擁有大小門店約500家,覆蓋15個地市,形成了以鄭州為中心、輻射河南全省的大銷售網絡。丹尼斯集團在河南的快速發展,成為在豫臺商成功的典範。
三是園區集聚。從2007年開始,全省陸續設立了臺商投資園區,各類企業紛紛落戶園區,園區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目前,全省臺商投資園區共26個,其中國家級1家,省級6家,市級15個、縣級4個,入駐臺資企業116家。這些臺資企業在河南不斷發展壯大,河南已成為廣大臺資企業成長發展的沃土、投資興業的理想之地。
豫臺媒體互動頻繁。媒體是兩岸交流的先行者和推動者。30年來,豫臺兩地媒體交流互動經常化、業務化,增進了彼此了解,加強了業務合作,有力地為推動兩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營造了有利於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輿論氛圍。
從2006年舉辦的「尋根覽勝中原行」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開始,到2017年「豫來豫好•快樂中原行」兩岸網絡達人及媒體聯合採訪活動,我省11年來共成功舉辦了15屆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每次聯合採訪活動都突出一個主題,通過經常性的交流互動,兩岸媒體建立了密切聯繫,加強了合作,為我省開展對臺宣傳提供了有力保障。多年來共邀請到臺灣「中國電視公司」、中天電視臺、聯合報系、東森電視臺、TVBS電視臺、年代、中評社、工商時報、中國時報和臺灣中南部的臺灣新聞網、文化新聞報、中華時報等多家主流媒體70餘批次680名記者,對河南進行集中宣傳報導,共發稿3萬餘篇(幅),採訪足跡遍布河南,增進中華文化認同,傳遞兩岸正能量,較好地宣傳推介了河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豐富的旅遊文化資源、良好的經貿投資環境和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提高了河南在島內的影響力和美譽度,產生了積極的經濟和社會效應,島內一時掀起「中原風」。
30年來,我省組織省內媒體30批次、340名記者赴島內參訪交流,增強了豫臺兩地媒體交流互動性,促進了媒體間的合作。
豫臺合作前景廣闊。河南是農業大省、人口大省、經濟大省、文化大省,交通區位優勢明顯,隨著我省「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河南自貿區」、「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六大國家戰略」的相繼實施,河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戰略疊加效應持續增強,為豫臺兩地交流合作提供了重大的開放機遇、產業機遇和市場機遇。展望未來,豫臺兩地優勢互補性強,合作發展的空間和前景廣闊。
30年彈指一揮間,豫臺交流合作將開啟新的徵程。隨著十九大的勝利召開,面對新時代,我們將深入貫徹十九大精神,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深化豫臺經貿合作,推進兩地文化、教育等領域交流,促進兩地人民心靈契合,更好地服務全國對臺工作大局和河南經濟社會建設,積極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