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擔當的人」引領名冠集團做大做強
作為70後青年莞商的傑出代表,莫冠良通過學習創新,帶領名冠集團走向產業多元化,涉及建築、酒店、鋼鐵製造、房地產、港口物流等多個領域,年產值達數十億元 。
人物檔案
姓名:莫冠良
年齡:42
籍貫:廣東東莞
所在企業及職務:廣東名冠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裁
社會職務:廣東省政協委員、世界莞商聯合會副會長、東莞市工商聯(總商會)副主席、東莞殘疾人基金會副會長、廣東省慈善總會理事、江門市政協常委等
個人事跡:1992年大學建築專業畢業後,進入名冠集團,從施工員做起。1993年底,參與中國第一家鄉鎮四星級酒店——寮步金凱悅酒店的籌備工作。1996年酒店開張運營。
此後,莫冠良引領名冠集團經營發展走向多元化,形成酒店業、地產建築業、港口物流業、工業製造等核心業務,集團旗下有金凱悅酒店集團、地產、港口物流、鋼鐵製造等四大板塊十幾家企業集團。為大力促進省內經濟發展,莫冠良還引進外資企業100多家。多次獲得「廣東省百強民營企業」和「東莞市50強民營企業」榮譽。
多年來,莫冠良致富思源,自覺回報社會,以集團或個人名義向各種社會公益事業捐款超過2600萬元。去年,莫冠良獲得「東莞市優秀民營企業家」稱號。
個人名言:有擔當(對家庭、對朋友、對企業、對社會都要有擔當)
平頭、淺黃色的polo衫配牛仔褲,和藹的笑容,待人彬彬有禮。莫冠良,名冠集團「掌舵人」,這位出身書香家庭的老闆,在員工眼中,低調務實,從沒有架子。
早在1985年,莫冠良還在讀中學時,父親莫志明辭去校長職務,下海創業,成立建築公司。此後,莫冠良經常下到工地幹活,和工人們同吃同住。
1988年高考,莫冠良被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建築專業錄取,1992年畢業,回到父親的公司,從施工員做起。可以說,莫冠良是和父親一起白手起家,創立名冠集團並將其發展壯大的。莫冠良也因此自嘲自己是半個「富二代」。
1998年開始,父親莫志明逐漸將集團的管理放手交給莫冠良。2004年,莫冠良全面接掌集團,通過學習,創新集團管理經營模式,使企業更加規範、完善和科學。目前,名冠集團旗下產業涉及建築業、酒店業、鋼鐵製造業、房地產業、港口物流業等多個領域,年產值達數十億元。
創業:建起中國首家鄉鎮四星級酒店
莫冠良是東莞企石人。上高中之前,他從沒想過以後要做生意,「當時我的理想就是先考一個好的大學。」莫冠良說,自己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是當老師的父親1985年下海創業,成立建築工程隊。從那時起,每年寒暑假,莫冠良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工地上度過,和工人們同吃同住,一起幹活,搬搬抬抬的苦活累活都不在話下。
這段經歷,讓莫冠良開始對建築業感興趣,「我當時不懂,看到水泥沙石鋼筋混在一起,就能建起一棟高樓,覺得很神奇,特別佩服工程師、建築師等專業人士。」
高考時,在父親建議下,莫冠良選擇了建築業,並被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建築專業錄取。「選擇這個專業,就是想著畢業後回公司,和爸爸一起將建築行業做大做強。」莫冠良說。
1992年大學畢業後,莫冠良進入父親創辦的華宇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從施工員做起,每天都要下工地。
經過近10年發展,華宇建築公司壯大了。因為經常要接待客人和外商,而當時的東莞,環境舒適的酒店並不多,一些好的技術人員也不願意來東莞。莫冠良和父親商量,決定建一家酒店,讓集團產業走向多元化,分攤經營風險。
說幹就幹,同年底,名冠集團籌辦中國第一家鄉鎮四星級酒店——寮步金凱悅酒店,同時籌辦的,還有華宇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和一家生產家庭用品的公司。
莫冠良身兼多職,經常忙得廢寢忘食。他坦言,剛開始,只是想做一家環境舒適的普通小酒店,但第一次籌辦,完全沒有經驗,只能請教認識的外商,併到香港甚至外國的酒店參觀學習,之後,決定擴大酒店規模,提升酒店檔次。這才有了中國第一家鄉鎮四星級酒店。
然而,酒店進入運營階段後,卻面臨缺乏管理經驗的窘境。「後來終於想到跟香港一家酒店合作,請他們幫忙管理,我們從一旁學習,上手後,他們再把管理權還給我們。」莫冠良回憶。1996年,名冠集團三喜臨門,寮步金凱悅酒店順利運營後,客源滾滾,同期籌辦的兩家公司也先後投產。
長江商學院學成歸來,完善集團管理模式
隨後的五六年裡,名冠集團越走越遠,產業越來越多元化,先後增添多個成員:鳳崗金凱悅酒店、廣東華冠鋼鐵有限公司、石龍金凱悅酒店、名冠港口物流公司……目前,名冠集團旗下已有金凱悅酒店業、地產建築業、港口物流業、鋼鐵製造四大板塊十多家企業集團。
莫冠良把這一切都歸功於父親莫志明。
剛剛大學畢業,父親就贈給莫冠良一句話:做生意其實就是出來交朋結友,多一個朋友多一單生意,多一單生意就多一個朋友。
「這句話我到現在都記得,就是要把生意和朋友放在一起,把每一個客戶和合作夥伴當朋友,做生意要誠信。」莫冠良說,他一直秉承父親這個原則,遇到過很多生意上的「貴人」,事業發展一直順風順水。
2004年,莫冠良全盤接掌名冠集團。
「那幾年,也是集團走向多元化,發展壯大最快的時期,我發現自己的經營管理水平有點跟不上集團的發展。」莫冠良說。2006年、2007年,莫冠良半脫產進入長江商學院CEO總裁班,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這段學習經歷提高了他的經營管理能力,而和同學、老師的交流,也讓他的思維和眼界得到空前的開闊。
從長江商學院學成歸來後,莫冠良做了三件事:一是著手建立集團的ERP信息化管理系統;二是重建集團人事架構,從總裁到公司基層小組長,職權重新界定;三是界定集團總公司和各子公司的關係,收回子公司的人事權、採購權、財務權,讓企業專注生產銷售。
通過完善管理,「集團工作反應快了,沒有以前那麼多漏洞了,貪汙舞弊的事少了,節約了很多成本,比如以前每年消耗大量紙張,現在基本做到了無紙化辦公。」莫冠良說,此後,公司的經營管理更高效、精細、規範和科學。目前,他正在努力推動集團旗下的華冠鋼鐵有限公司上市。
做個有擔當的人,霍英東是他的偶像
莫冠良從小愛看書,這個習慣堅持到現在,不僅看經濟學方面的書,歷史、小說、文學類的都看,最近正在看《牛奶可樂經濟學》。平時哪怕再忙,他也是IPAD不離手,一有空就抓緊看一下書。他說IPAD看書攜帶方便、環保還省錢。太太擔心他看書太多傷眼,常勸他少看點書。
儘管看書多,但莫冠良說話不喜歡文縐縐,他的座右銘是「有擔當」,這也是他常常跟員工說的一句話,「有擔當,從農民到首相都知道是什麼意思。」
莫冠良覺得,一位優秀民營企業家最重要的品質就是一定要有擔當:對家庭有擔當,怎麼忙都要多陪家裡人;對朋友有擔當,朋友有需要一定要鼎力相助;對企業有擔當,那麼多員工跟著自己,他們要養妻活兒,必須將企業搞好,給他們更好的生活;對社會要有擔當,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多做慈善回饋社會。
就在剛剛過去的4月,他捐了150萬給企石做教育扶貧基金,「從爸爸創立集團公司到現在,我們一共捐了2600多萬元做慈善。集團每年都會準備一筆錢做慈善,而每年的捐款都會超出這個預算。」
「企業做大了應該回饋社會。」莫冠良一直把霍英東作為自己的偶像,「他對國家民族,對社會弱勢群體都有慈愛之心,是真正的愛國者,慈善企業家,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在跟隨了莫冠良十幾年的總裁辦副總監何楚坤眼裡,老闆不僅態度和藹,沒架子,對員工的關心更是無微不至,哪怕員工的小孩入學遇到困難,他都會盡全力去幫忙。
人物對話
創造學習型管理團隊能讓企業永葆活力
東莞時報:創業難,守業更難,你遇到最大的難題是什麼?又是如何渡過難關的?
莫冠良:當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時,業務增加迅速,而人才培養和管理卻沒跟上,導致公司在流程管理、成本控制上產生很大漏洞,出現了「企業發展越快,風險越大」的情況。
針對這種情況,公司開始逐步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引進先進的管理體系,不斷優化企業的管理流程,讓企業逐步走上現代化企業管理軌道。
東莞時報:很多企業做大做強之後,通常會走多化元之路,作為企業決策者,你在傳統行業面前,如何面對多元化進行創新?
莫冠良:傳統行業過去的盈利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經濟環境的要求,企業要改革舊的營運機制,創新「以服務客戶為中心」,打造全整合營銷運營管理企業,培養狼性精英營銷團隊。如通過對客戶和市場的進一步細分,以應對客戶需求越來越多的差異性和個性化;提升企業後支持能力,創建企業行政、後勤、營收三大板塊,全整合營銷運營管理企業搶佔市場;進一步完善ERP信息化系統管理,優化企業的動作流程,提升企業的動作效率。
東莞時報:目前國家、省、市各級政府,為促進創業創新制定了系列優惠政策,你認為什麼樣的政策,才能真正促進企業有效、快速發展?
莫冠良:東莞市委已出臺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的2014年1號文件,明確了330多項具體改革任務。其中將對企業較為關注的項目投資建設審批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進一步精簡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而稅收優惠起到的作用也會更加明顯,越來越多的企業步入低毛利時代,政府稅收的優惠政策將會積極推動企業步入穩步發展的良性軌道。
東莞時報:諸多企業都有「摸著石頭過河」的經歷,請問你是如何面對自身的失誤(錯誤),又會如何面對中層管理人員的失誤?
莫冠良:人難免會有失誤、錯誤,我們在出現錯誤以後要敢於面對,從錯誤中得到經驗,不斷進步。當中層管理人員犯錯時,不能一味批評,這將導致員工都不敢去嘗試無經驗的事情,解決問題也不敢去找新的方法,久而久之,企業就不能創新,沒有活力。在批評管理幹部的同時,還要幫助他們學會分析錯誤,這樣才能大大提高員工成長的速度,減少再次犯錯的機率。
東莞時報:企業家通常很忙,請問你有鍛鍊身體的時間嗎?通常會喜歡哪種體育,並樂與朋友分享?
莫冠良:身體是本錢,我無論多忙,都要抽時間鍛鍊身體。我特別喜歡打高爾夫,一有時間就會約上幾個朋友一起打。既鍛鍊了身體,緩解了壓力,又加深了朋友間的感情。
東莞時報:企業家應酬多,請問面對真正的朋友,你會如何接待他應酬他?
莫冠良:有時會招待朋友一起吃飯,也會喝一點酒,培養一點氣氛,但都不會喝太多。有時也會邀請幾個朋友一起喝喝茶,溝通感情。真正的朋友在於交心,應酬形式已不重要。我父親曾經有一幅與朋友共勉的對聯:「朋友是天朋友是地,有了朋友頂天立地。兄弟是風兄弟是雨,有了兄弟呼風喚雨。」
東莞時報:請問你每周會有幾次與家人一起吃飯,在繁忙的工作中,如何處理與家人及孩子的共樂時間?
莫冠良:吃飯是一家人最好的團聚時間,無論多忙都不會錯過,每周陪家人吃飯的次數不少於3次,每學期至少到學校開一次家長會,節假日一般都是陪家人度過,寒暑假通常會和家人出外旅遊。
東莞時報:當前各個行業都在熱衷轉型升級,有人還認為轉型就是推倒重來、升級就是拋棄傳統,你認為,你所在的行業(企業),怎樣才能真正實現轉型升級?
莫冠良:很多傳統行業都可以藉助轉型升級得更強更大,推倒重來時間成本、建設成本太高,沒必要。對於企業來講,我認為目前需要做的是企業營運模式、管理思想的創新升級,如藉助多元化渠道、電子商務等,構建全新的運營模式和服務模式;藉助信息化管理系統及先進的管理體系,不斷優化管理流程;創建學習型企業,讓企業管理團隊具備不斷學習的能力,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真正實現轉型升級,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東莞時報:網際網路平臺催生的電子商務風靡中國,你會嘗試電商嗎?電商對你所在的行業有什麼促進作用?
莫冠良:我們一直藉助第三方電商平臺銷售酒店產品,其它的企業產品尚不具備電商推銷條件,以後條件成熟了我們會積極考慮。
電商平臺對酒店產品的銷售成效是顯而易見的,消費者通過這個平臺可以很直觀地了解和購買酒店產品,也利於我們收集消費者的意見,從而不斷推出更加符合消費者需要的產品,有助於樹立酒店品牌、提高酒店知名度。
東莞時報:創業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學習中,你如何看待「莞商精神」,繼承並發揮這種精神,你認為目前急需學習什麼,並對後輩有什麼忠告?
莫冠良:「厚德務實,敢為人先」是莞商精神的集中體現。「厚德」即遵禮儀、知榮辱、崇道德、恪品行、行正道。「務實」體現了東莞人講實幹,幹實事、求實效的工作作風和生活態度。「敢為人先」是勇於開拓創新。
莞商目前急需學習創新,學習新科技,不能躺在功勞簿上,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不斷應用新科技,以應對社會的發展。同時要學習全球化市場觀察與判斷意識,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格局。
提到對後輩的忠告,簡單說,就是要勤奮務實。
(東莞時報記者 鄧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