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谷上的孩子
四川在線消息 (四川日報記者 遊飛 整理)都知道《西遊記》裡沙和尚是在流沙河裡被唐僧點化的,知道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回來,也是在流沙河被千年老龜顛到河裡,打溼了所有經書。可你知道這流沙河在哪裡嗎?漢源傳說就在當地。
大渡河流經漢源全縣,而其中有大半就是傳說中唐僧西天取經所過的流沙河。這條河在洪水季節,泥漿沙石一翻一個筋鬥,兩岸周邊街坊人戶覺得地皮在震動,耳朵驚得聾。這裡流傳了很多唐僧師徒當天西天取經的傳說故事。
傳說當年唐僧師徒走攏河邊,豬八戒出風頭顯本事,前頭去踩水,結果被水裡的刀石打翻下去。一陣豬叫喚被洪水聲音壓倒,孫悟空沒有聽到,以為是他鑽進水裡耍。直到聽出他在奔命叫喚時,已經衝攏一個大灘口。這時孫悟空跳下河,用金箍棒把扡拗了起來。再看豬八戒的樣子:渾身都是大青包,鼻洞裡塞滿了黃泥巴,差點被淹死。幸好孫悟空推拿得法,才慢慢活轉來。現在流沙河中救人和牽人過河,都是拄起木棒跟猴子一樣一跳一跳的走才衝不倒,這都是那時學來的乖。
漢源縣至今都有個曬經鄉,曬經鄉還有曬經關和曬經石。豐厚鄉還有個曬經寺。關於這些地名和古蹟,都有一段西遊傳說。
唐僧師徒四人取經回來,又要過流沙河,孫悟空精靈,曉得河水厲害,就叫原來的鎮河之主沙和尚把唐僧和經書分幾次先送過河,最後才牽豬八戒過河。豬八戒擔起經書,強行下水,哪曉得剛一伸腳,就跟上次一樣,挨了幾下泥漿水頭的刀石,身子一偏,把經書全部打溼。
豬兒戒只得退轉來,犯了罪一樣把長嘴筒子揣在胸口裡,半天都不敢伸起來,一瘸一拐的在那對門山腳下曬經書。後人特別修了一座廟子在那裡,就取名叫「曬經寺」,傳說就是現在的豐厚鄉梨花小學校址。
又傳說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途中,途徑流沙河,得到一個已修道千年的大烏龜幫助渡過了河。渡河時唐僧答應幫大烏龜問佛祖究竟有多少歲,還有為什麼自己還不能轉成人身。哪曉得唐僧見到佛祖時忘了這事。取經回來大烏龜又幫師徒四人渡河,渡到河中間大烏龜問起這事,唐僧答不出來,烏龜氣憤了,一下就沉到水底,連孫悟空都來不及跳到半空,結果把經書全部打溼了。
唐僧師徒上了岸,把經書弄出來曬,但這流沙河邊儘是卵石。於是找到現在曬經鄉的古路埡口那裡,找到一塊大石板,把經書攤在上面曬乾了。據說現在大石板上,還有斑斑點點的經書字痕。
傳說故事無從考證,但大渡河大峽谷的絕妙風光,卻是真實無疑。
大渡河大峽谷所在的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雅安市漢源縣東部、樂山市金口河區西北、涼山州甘洛縣北部,總面積93.57平方公裡。該地質公園集峽谷、急流、奇峰、湖泊、典型地質剖面、珍稀動植物、歷史文化古蹟和民族風情於一體,是最佳地質景觀和生態旅遊地。主要景觀有大渡河大峽谷、天下第一柱、長河壩隧道、一線天橋、地質天書、深溪溝、老昌溝和白熊溝峽谷及瀑布、大瓦山皇木觀景點等。
其中的大渡河大峽谷是該地質公園最具代表性的地質遺蹟景觀。數百萬年來,大渡河像一把鋒利的巨鋸,每天切割著大峽谷底部的巖石,使峽谷不斷變深變寬。峽谷兩岸保存完好並充分暴露不同地質時期的巖層,從峽谷底向上整齊排列著,巖石中含有豐富的具有代表意義的古生物化石,傲然一部完整且形象的「地質教科書」,它反映了該地區長達10億年的地質演化歷史,具有極高的科普和欣賞價值。大渡河大峽谷東西長17公裡,最大谷深達2690米,最窄處僅70餘米,其兩側壁立千仞,奇峰異石層出不窮,千姿百態,如雕如畫,谷內蔭風習習,幽幻險峻,舉目遠眺,大峽谷宛如一條巨大的地縫,向遠處蜿蜒而去,氣勢雄偉、壯觀秀麗。
壯美的大峽谷之一—地質天書
深溪溝峽谷是大峽谷北岸又一支溝峽谷,谷深1300米,寬10-30米,長約12公裡。峽谷兩壁奇險陡峭,綠蔭蔥蔥,飛泉瀑布,集幽、奇、秀為一體。行走在深溪溝峽谷中,逐漸可看見股股水霧從前方飄來。
□攻略
交通
到大渡河大峽谷,可走雅西高速漢源站下,沿國道108線經流沙河大橋,過橋轉上306省道,往金口河方向前行約50公裡即可。
美食
漢源的特色美食,有清溪黃牛肉、壇壇肉、榨榨面等。
清溪黃牛肉選材源自泥巴山放養的黃牛肉,取清溪山泉水,利用特別的烹飪技術,牛蹄、牛骨頭湯、牛頭、牛雜、牛肉等入口清香、爽口、化渣。
壇壇肉是選取豬肉進行特殊處理後,放進鍋裡進行油炸,直到去盡大部分的水分。接下來就是把炸好了的豬肉放進罈子保存起來。一般保存的時間很長,不會出現異味和變質。當需要吃肉的時候,就在罈子裡撈出一坨來,放進鍋裡化去表面的油,取出來後用刀切成小片。將豬肉小片和菜一起炒,直到菜熟了,然後放進調料,起鍋。
榨榨面是漢源當地的一種本土特色麵食,是用蕎麥麵經加工磨細後摻水揉和而成,這道面的味道絕就絕在酸菜上,這是當地清溪產的酸菜,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加上傳統工藝製作而成,味道酸辣爽口,回味有一種淡淡的清苦香。
壯美的大峽谷
鳥瞰大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