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孫學梅(左二)在為患兒診治。
受冷空氣影響,近期,臨沂市每天的最低氣溫多在0℃以下,上周最低氣溫達-7℃。冷空氣過境,流感高發期也隨之而來。兩周來,臨沂市各大醫院呼吸科、兒科就診人數與平時相比,呈明顯增加趨勢。其中,市人民醫院兒科門診接診數量為平時的2倍左右。醫生提醒市民,近期流感病例增多,流感進入高發期,應密切防範。
門診就診量激增,近兩周患兒數量為平時的2倍
12月21日,記者在市人民醫院兒科門診看到,門診人流較大,患兒都在家長的陪同下,候診或者等待輸液。
最近一段時間,市人民醫院兒科門診就診量猛增,就診尖峰時段,連候診室、輸液室等區域也都擠滿了患兒和家長。
據市人民醫院兒科主任孫學梅介紹,平時兒科的就診量一般是每天600-700例,最近兩周已經達到每天1300-1400例左右了,其中很大一部分患兒都有發熱症狀,大部分都是流感。
孫學梅表示,近期流感主要影響的是抵抗力不足的嬰幼兒以及學齡階段兒童,一般兒童的發熱症狀會持續3到5天,還伴有頭痛、咽痛、關節肌肉酸痛等症狀,個別患者可能引發心肌炎、腦炎、肺炎等疾病。兒童跟大人相比免疫力低,幼兒園、學校人員密集,所以更容易感染,並且兒童是流感高危人群,5歲以下兒童更易發生嚴重併發症,更應加強預防。
孫學梅介紹,市人民醫院兒科門診目前已啟動高峰應急預案,增加兒科坐診醫生,也增加了兒科專科病房床位,同時新開闢部分輸液區、觀察區等,以滿足患兒的就診需求。
顧不上工作,陪娃看病的家長几乎都是請假來的
孩子生病輸液,自然少不了家長的陪伴和照顧。21日是周一,很多家長不得不暫停手頭工作,陪著孩子到醫院就診。
市民高先生告訴記者,孩子正上三年級,周五放學回家就說頭疼,周末在家休息了兩天,但仍然高燒不退。「沒辦法,只能向單位請假。我們來得比較早,已經輸上液了,好多來晚的還沒排上呢,人太多了。」
趙女士一家三口都不同程度出現了感冒症狀,上幼兒園的孩子症狀最重,一直是39℃的高燒,「我們倆是雙職工,周日晚上孩子體溫突然上來了,沒辦法,我和孩子爸爸雙雙請了假,來醫院來診斷一下才放心。」
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她本來不願帶孩子來醫院就診,以為在家吃點藥就能「壓下去」,但是孩子一直高燒不退,病情耽誤不起啊,雖然是周一,單位裡事情最多,但她還是請假帶著孩子來就診。雖然門診人流較多,但人人都戴著口罩,感覺大家的防護意識還是很到位的。
21日,市人民醫院兒科門診內情況。
提醒:流感≠感冒,兒童流感應引起足夠重視及時就診
孫學梅表示,近年來,每年冬春季節或氣候驟變,特別11月、12月開始到次年1月、2月,都是流感高發期。不少成年人都紛紛中招,更別說抵抗力差的兒童。資料顯示,兒童流感的發生率約為成人的1.5-3倍。
孫學梅表示,流感是一種由季節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不同於普通感冒,可以短時間內在大範圍人群中流行,傳染性高,持續時間更長,全身症狀更重,併發症和病死率也比較高。普通感冒,具有季節性不明顯,症狀也是不發熱或輕、中度發熱,無寒顫等特點。
兒童流感起病急,主要症狀為高熱,通常體溫達38.5℃以上,常伴有畏寒、寒戰,也有可能出現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普通感冒的症狀,少部分會有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兒童流感引起的急性喉炎、中耳炎、氣管炎、支氣管炎以及肺炎等,都比成人常見。
孫學梅表示,孩子出現流感症狀,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一旦出現持續高熱、伴有劇烈咳嗽、呼吸困難等重症傾向,應該及時到醫院專科門診就診,避免嚴重併發症的出現。
相關連結:兒童流感併發症有哪些
肺炎及其他呼吸系統併發症
肺炎是流感患兒最常見的併發症,多見於2歲以下嬰幼兒,多於48小時內持續高熱或起病2-3天後體溫逐漸升高,常有氣促、喘息、發紺、呼吸困難,可伴有嘔吐、腹瀉等症狀。
神經系統併發症
包括腦病、腦炎、腦膜炎、脊髓炎、吉蘭巴雷症候群等。多在流感病毒感染後12-72小時出現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驚厥,可在24小時內進展至昏迷、腦疝,甚至死亡。
心臟損傷
部分患兒出現心肌酶升高,心電圖改變,少數可能發生心肌炎甚至暴發性心肌炎。
急性肌炎和橫紋肌溶解
急性肌炎是流感的一種相對少見的併發症,受累肌肉極度壓痛,最常見於小腿肌肉,嚴重病例可出現肌肉腫脹和海綿樣變性。血清磷酸肌酸酶顯著增高,肌紅蛋白升高,可引起腎衰竭。輕微的暫時性肌炎伴肌酸激酶輕度升高較典型急性肌炎更常見。
其他併發症
中耳炎較常見,有10%—50%的患兒會並發中耳炎,中耳炎的典型發病時間為流感症狀出現後3~4天。肝臟損害多表現為轉氨酶異常、繼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等。流感病毒感染後可引起免疫功能紊亂,還可出現低鉀血症等電解質紊亂等。重症病例可出現肌酐水平增高,甚至溶血尿毒症候群、急性腎小球腎炎、急性腎損傷等。危重症病例可出現膿毒性休克、噬血細胞症候群,危及生命。
流感怎樣預防?
1、疫苗預防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種者患流感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推薦60歲及以上老年人、6月齡至5歲兒童、孕婦、6月齡以下兒童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慢性病患者和醫務人員等重點人群優先接種流感疫苗。
2、藥物預防
藥物預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種,建議對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密切接觸者且未接種疫苗或接種疫苗後尚未獲得免疫力進行暴露後藥物預防,可使用奧司他韋和扎那米韋等。
3、一般預防
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特別是飯前便後、觸摸眼睛、鼻或口腔後、外出回家後;儘量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動水洗淨;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儘量減少到人員密集、空氣汙濁的場所;應儘量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不得不接觸時需做好個人防護,如佩戴口罩。家裡有人感染流感,建議儘可能隔離,減少與孩子接觸;根據氣溫變化為孩子增減衣物、平衡膳食、加強鍛鍊、保證睡眠,增強體質和免疫力。
本版文圖 臨報融媒記者江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