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公布!

2020-12-23 澎湃新聞

日前,中國海洋學會、中國太平洋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印發《關於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及獲選海洋優秀科技圖書的通知》。

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通過評審委員會評審及獎勵委員會審核確定了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33項和海洋優秀科技圖書16項。其中「中國海-西太平洋地質地球物理特徵綜合研究與系列圖編制」項目獲特等獎,「大黃魚脂類營養研究」等11個項目獲一等獎,「卵形鯧鰺種質資源遺傳評價與種質創新及養殖關鍵技術」等21個項目獲二等獎;《南海深水地質災害》等16種圖書獲2019年度海洋優秀科技圖書。

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

特等獎

1. 項目名稱:中國海-西太平洋地質地球物理特徵綜合研究與系列圖編制

推薦單位:中國海洋湖沼學會、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主要完成單位: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張訓華、溫珍河、郭興偉、郝天珧、侯方輝、張明華、楊金玉、尹 航、羅偉東、王忠蕾、丘學林、朱曉青、王保軍、陸 凱、王明健

一等獎

1.項目名稱:大黃魚脂類營養研究

推薦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主要完成人:艾慶輝、麥康森、徐 瑋、左然濤、張文兵、張彥嬌、廖 凱、王 珺、李慶飛、李松林、王天嬌、蔡佐楠、譚 朋、杜健龍、董小敬

2.項目名稱:沿海水域有害生物規模化高效綠色防控的新技術

推薦單位:廈門大學

主要完成單位:廈門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廈門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白敏冬、田一平、黃金良、艾春香、林少雲、俞 哲、黃凌風、章春星、餘憶玄、張均東、張小芳、鄭琦琳、萬樂鑫、黃曉典、鍾子清

3.項目名稱:極地魚類適應性進化機制研究

推薦單位:上海海洋大學

主要完成單位:上海海洋大學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華南師範大學

主要完成人:陳良標、許強華、彭長連、黃 巧、曹立雪、陸 穎、鄧 成、李文豪、翟萬營、沈 玉、江守文、吳智超、張俊芳、陳作舟、彭司華

4.項目名稱:靜止軌道衛星海洋水色遙感關鍵技術

推薦單位: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主要完成單位: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杭州師範大學

中山大學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何賢強、陶邦一、傅雨田、丘仲鋒、丁 靜、周 斌、白 雁、龔 芳、朱乾坤、陳小燕、鬍子峰、劉 佳、黃海清、王迪峰、王天愚

5.項目名稱:中法海洋衛星聯合探測波浪譜和海面風場工程技術與實踐

推薦單位: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

主要完成單位: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

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西安分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主要完成人:蔣興偉、王麗麗、劉建強、董曉龍、Daniele Hauser、黃耀輝、孫從容、Patrick Castillan、閻 誠、翁春明、朱 迪、郎姝燕、徐 瑩、林文明、丁振宇

6.項目名稱:海洋生物膠原食品健康功能和生物材料功效的精準應用

推薦單位:上海海洋大學

主要完成單位:上海海洋大學、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中國農業大學、

煙臺新時代健康產業有限公司、

濱州萬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有限公司、

煙臺嘉惠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煙臺朗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吳文惠、李文軍、李 博、王 桐、張淑敏、徐 萍、李 亞、秦 松、王 蕾、劉 寧、尹利端、鍾 建、李 傑、包 斌、郭銳華

7.項目名稱:海洋突發事件模擬、預測與溯源系統的建立與應用

推薦單位: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主要完成單位: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喬方利、趙 昌、王關鎖、尹麗萍、王 剛、夏長水、張 敏、舒 啟、張遠凌、肖 斌

8.項目名稱:深水海管關鍵力學性能研究成果及工程應用

推薦單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浙江大學、

中海油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

主要完成人:段夢蘭、梁 旭、安 晨、李麗瑋、劉軍鵬、王 懿、張恩勇、王赤忠、裴曉梅、張 玉、黃 俊、朱嶸華、林方堅、段青峰、王金龍

9.項目名稱:渤海灣灘海地區高效鑽完井技術研究與規模應用

推薦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中國石油集團渤海鑽探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主要完成人:周寶義、廖興松、張海軍、馮 強、蔣官澄、劉天恩、王偉忠、唐世忠、夏漢玲、何書梅、杜 強、孫景濤、金海峰、柳 鶴、袁照永

10.項目名稱:智能化海上溢油預警預測技術與應用示範

推薦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深圳市朗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國家海洋局南海信息中心

主要完成人:牟 林、王力哲、秦 浩、陳小島、遊大偉、蔣浩宇、高 佳、陳總威、王道勝、趙恩金

11.項目名稱:北極快速變化與海洋生態系統響應

推薦單位: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主要完成單位: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

中國極地研究中心、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

中國海洋大學、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廈門大學、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

主要完成人:餘興光、林龍山、吳 軍、何劍鋒、卞林根、高眾勇、謝周清、趙進平、莊燕培、陳 敏、雷瑞波、董純明、宋普慶、黃勇勇、林榮澄

二等獎

1. 項目名稱:卵形鯧鰺種質資源遺傳評價與種質創新及養殖關鍵技術

推薦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

海南大學

主要完成人:張殿昌、周永燦、郭華陽、朱克誠、孫 雲、郭 梁、王世鋒、劉寶鎖、張 楠、楊靜文

2. 項目名稱:海洋脂溶性毒素的原位富集與精準檢測技術研發及應用

推薦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李愛峰、陳軍輝、邱江兵、何秀平、馬啟敏、鄭 立、紀 瑩、王 帥、趙 慧、曹 為

3. 項目名稱:浙江近海曼氏無針烏賊資源規模化修復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推薦單位:浙江海洋大學

主要完成單位:浙江海洋大學、

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

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試驗場、

浙江裕洋水產有限公司蒼南分公司

主要完成人:呂振明、史會來、遲長鳳、郭寶英、張 濤、劉立芹、平洪領、梁 君、張建設、陳國業

4. 項目名稱:海洋功能微生物酶資源的開發與轉化技術研究

推薦單位: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中國海洋大學、

國家海洋局煙臺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

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

主要完成人:胡曉珂、王 鵬、唐海田、紀瑩璐、閔 軍、張海坤、張京良、王彩霞、李 巖、方素雲

5. 項目名稱:抗帕金森病海洋酸性多糖/寡糖的發現、優化及機制研究

推薦單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浙江工業大學、

南通大學

主要完成人:王 晶、張全斌、金維華、劉淮德、張文靜、劉英娟、趙婷婷、耿麗華、張 虹

6. 項目名稱:海洋能標準體系建設與關鍵技術標準研製

推薦單位: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

主要完成單位: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

國家海洋技術中心、

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海洋大學

主要完成人:徐春紅、郭小勇、夏登文、高豔波、陳國海、郭佩芳、湯鈺婧、陳 華、李芝鳳、張文娜

7. 項目名稱:濱海風暴潮災害風險分析關鍵技術及應用

推薦單位:浙江大學

主要完成單位: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自然資源部海洋減災中心、

浙江大學

主要完成人:曾 劍、孫志林、國志興、陳甫源、胡金春、於普兵、張 堯、陳 剛、金 新、石先武

8. 項目名稱:海洋工程材料化學成分快速分析技術

推薦單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杜米芳、李治亞、高靈清、張斌彬 、杜麗麗

9. 項目名稱:萊州灣南部複雜斜坡成藏認識與油氣重大突破

推薦單位: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主要完成單位: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主要完成人:徐長貴、王 昕、柴永波、吳立偉、楊海風、姚 佳、吳俊剛、陳保柱、周園園、石文龍

10. 海洋鋼鐵材料表面腐蝕微生物群落組成、腐蝕機理及其控制技術研究

推薦單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中國海洋大學

主要完成人:段繼周、翟曉凡、肖 慧、管 方、馬 巖、張一夢、李曉紅、張 傑、唐學璽、侯保榮

11. 項目名稱:人類活動影響下膠州灣海岸帶地質環境演變規律

推薦單位: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主要完成單位:青島大學、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島地質工程勘察院

主要完成人:張建偉、孫永福、宋玉鵬、劉洪華、袁西龍、張永強、牛玉生、曹成林、張 強、曲萬隆

12. 項目名稱:海洋食品重金屬殘留脫除關鍵技術及應用示範

推薦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大連棒棰島海產股份有限公司、

榮成泰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青島海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徐 瑩、劉炳傑、李鈺金、封福鮮、周少平、李春生、孫 遜、張丹丹、陳 鵬、汪東風

13. 項目名稱:東海區小黃魚種群生物學及其資源管理技術研究與應用

推薦單位: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

主要完成單位: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

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

主要完成人:熊 瑛、林龍山、仲霞銘、劉尊雷、楊 健、徐開達、湯建華、劉 勇、吳 磊、薛利建

14. 項目名稱:歧口灘海區增儲建產一體化技術創新與實踐

推薦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主要完成人:袁淑琴、劉文鈺、饒 敏、張衛江、祝文亮、倪金忠、付曉麗、王建富、紀建崢、陳 璞

15. 項目名稱:近海水體環境有機汙染物被動採樣監測技術研發及應用

推薦單位:南開大學

主要完成單位:南開大學、

天津市水產研究所、

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主要完成人:汪 磊、孫紅文、戴媛媛、董玉波、吳穎虹、唐雪嬌

16. 項目名稱:輕型環保型11.3萬噸Aframax油輪研發和建造

推薦單位: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單位: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高愛華、夏登柱、楊 鑫、郭世璽、靖佳超、顧洪彬、周春霞、程紹堅、張玉瑩、付 佳

17. 項目名稱:疏浚泥規模化利用成套技術研究及應用

推薦單位:自然資源部南海局

主要完成單位:國家海洋局南海規劃與環境研究院、

河海大學、

中交四航局港灣工程設計院有限公司、

佛山歐神諾陶瓷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石 萍、田海濤、朱 偉、王 亮、陳雙華、薛 飛、舒 實、鄭樹龍、黃 毅、王秋生

18. 項目名稱:智能船舶運行與維護系統研製

推薦單位: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船舶工業系統工程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邱伯華、魏慕恆、何 曉、張 羽、關文淵、譚 笑、黃澹斐、李 晗、李永傑、孫文秋實

19. 項目名稱:深遠海半潛式漁業養殖裝備

推薦單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單位: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湖北海洋工程裝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王 宇、嚴 俊、劉 波、李 璇、李偉鋒、聶雪軍、曹國強、吳 豐、李 松、李 勇

20. 項目名稱:船用冰溫保鮮冷藏裝置

推薦單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葉 琳、李正謀、丁之劼、單家傑、曹 承、李 卉、茅一峰、馬 飛、宋春紅、童 歡

21. 項目名稱:YMD-FROUDE HOFMANN RLS295 低速大功率雙向水力測功器製造技術研究

推薦單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單位:宜昌船舶柴油機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何偉光、陳子軍、郝博魁、王 嵩、彭萬興、孫仁君、朱江華、曾豔峰、周 義、衛 軍

2019年度海洋優秀科技圖書獲優名單

1. 南海深水地質災害

作者:吳時國 孫運寶 李清平 等

責任編輯:周杰

2. 海底構造系統(上、下冊)

作者:李三忠 索豔慧 劉博 等

責任編輯:周杰

3. 海底地震勘測理論與應用

作者:阮愛國 等

責任編輯:孟美岑 陳姣姣

4. 紅樹林

作者:範航清 等

責任編輯:方振發

5. 南極大陸邊緣形成演化與資源效應

作者:丁巍偉,尹希傑,梁瑞才,董崇志,王春陽,趙陽慧,裴彥良

責任編輯:王溪

6. 中國溫帶風暴潮災害史料集

作者:於福江 董劍希 李明傑 等

責任編輯:沈婷婷

7. 潛水寶典

作者:杭行

責任編輯:趙武,黃新峰

8. 海洋環境中的氨基脲汙染及其生物效應

作者:徐英江 田秀慧 張小軍 宮向紅 等

責任編輯:楊傳霞 趙娟

9. 中國海洋浮遊橈足類多樣性

作者:連光山,王彥國,孫柔鑫,黃將修

責任編輯:鄭跟娣,錢曉彬

10. 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8)

作者: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課題組

責任編輯:高朝君 常青青

11. 海洋技術基礎

作者:陳鷹 等

責任編輯:鄭跟娣

12. 海洋調查方法

作者:侍茂崇 等

責任編輯:鄭跟娣

13. 從地幔到深空:南極陸地系統的科學

作者:劉小漢

責任編輯:白燕

14. 變化、影響和響應:北極生態環境觀測與研究

作者:餘興光

責任編輯:白燕

15. 現代海底熱液硫化物成礦地質學

作者:李家彪 等

責任編輯:孟美岑、韓鵬、陳姣姣

16. 循環、作用和影響:南大洋觀測與研究

作者:張海生

責任編輯:白燕

來源:中國海洋學會

未來兩天近海預報

預計明天,

渤海、黃海、東海、釣魚島附近海域、臺灣海峽、南海北部、巴士海峽、臺灣以東洋面有1.3到2.3米的中浪區;

南海中部、南部、北部灣有0.8到1.5米的輕浪到中浪。

預計後天,

我國近海無大浪區。

3月11-16日西北太平洋數值預報圖

明日濱海出行提示

沿岸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我國沿岸海域整體海況不錯,大連、連雲港、舟山、深圳海域有中浪,其他沿岸海域都是輕浪,雖然都適宜濱海休閒,但建議大家能宅就宅;

上海、深圳、北海、海口海域受輕霧影響,舟山、平潭、廈門海域受小陣雨影響,海面視程較差。

未來三天詳情請查看「潮汐預報」

我國主要沿岸海域包含:

Ⅰ大連;Ⅱ天津;Ⅲ青島;Ⅳ連雲港;Ⅴ上海;Ⅵ舟山;Ⅶ平潭;Ⅷ廈門;Ⅸ深圳;Ⅹ北海;Ⅺ海口;Ⅻ三亞。

主要航線海況

預計明天,

大連至煙臺、上海至普陀山、廈門至金門航線有中浪,乘船舒適度為二級;海口至北海航線有輕浪但伴有輕霧,視程較差,乘船舒適度也為二級;

雖然我國各主要旅遊航線海況均適宜乘船出行,但建議大家能宅就宅。

未來兩天詳情請查看「航線預報」

我國主要旅行航線包含:

①大連-煙臺;②上海-普陀山;③海口-北海;④廈門-金門;⑤深圳-珠海;⑥海口-海安;⑦三亞-西沙北礁航線。

乘船舒適度分為五級:

一級:海面狀況極佳,非常適宜乘船旅行;

二級:海面狀況優良,適宜乘船旅行;

三級:海面狀況良好,較適宜乘船旅行;

四級:海面狀況較差,基本適宜乘船旅行;

五級:湧浪偏大,不適宜乘船旅行。

美麗海島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長山群島附近海域有2.2米的中浪,不適宜乘船出行;

長島、黃巖島附近海域有2米的中浪,覺華島、菩提島、劉公島、靈山島、秦山島、連島、東極島、東山島、釣魚島、南澳島、萬山群島、川山群島、海陵島、南三島、東海島、永興島、永暑礁附近海域有1.3-1.7米的中浪,這些海島較適宜乘船出行,但建議大家能宅就宅;

我國其他各美麗海島附近海域都是輕浪,海況適宜乘船出行和海島遊玩,但還是建議大家能宅就宅。

未來三天詳情請查看「海島預報」

美麗海島是指以下的35個海島:

覺華島、長山群島、菩提島、長島、劉公島、靈山島、秦山島、連島、崇明島、嵊泗列島、岱山島、東極島、普陀山、大陳島、玉環島、洞頭島、南麂島、嵛山島、三都島、平潭島、湄洲島、東山島、釣魚島、南澳島、萬山群島、川山群島、海陵島、南三島、東海島、潿洲島、分界洲島、蜈支洲島、永興島、黃巖島、永暑礁。

美麗海島

(圖片來自網絡)

原標題:《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公布!》

相關焦點

  • 2019科學技術獎與勞動模範獲獎名單正式公布
    科學技術獎與勞動模範獲獎名單正式公布陶衛行業36家企業、42位勞模接受表彰在本次大會上,「2019中國建材家居行業科學技術獎」與「2019全國建材家居行業勞動模範」獲獎名單正式公布,國家科技部、工信部、商務部、全國總工會等相關領導現場為獲獎單位與個人頒獎。
  • 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名單出爐
    近日,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出爐,33個獲獎項目中,有11個項目由來自青島的科研單位擔綱完成。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青島名單)特等獎項目名稱:中國海-西太平洋地質地球物理特徵綜合研究與系列圖編制主要完成單位: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 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出爐!唯一特等獎來自深圳(附完整獲獎名單)
    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出爐!在新基建的背景之下,來自科學技術領域的突破與成就更加引人注目。昨日,廣東省科技創新大會正式召開,大會頒發了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包括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2項,二等獎12項;技術發明獎一等獎9項,二等獎5項;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29項,二等獎105項。在科技進步獎類目中,來自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的團隊憑藉「三維環境智能感知系統研發及應用」項目,摘得了特等獎。這也是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唯一的特等獎。
  • 齊魯政情丨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公布,解碼山東近五年獲獎項目
    1月10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公布了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和人選名單,山東省共32個項目獲獎。作為我國最權威的政府科技獎勵,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頒發,每年都是科技界的盛事。五年來,山東在獲獎數量繼續保持高位的同時,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 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名單公布 曲阜師範大學多項成果獲獎
    1月4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關於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曲阜師範大學5項成果獲獎,其中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自然科學獎獲獎數量連續兩年居省屬高校第一。
  • 海洋科學技術獎頒獎 中國海洋大學獲獎數量創新高
    2019年10月26日至28日,中國海洋學會成立40周年暨2019海洋學術(國際)雙年會及海洋科學技術獎頒獎儀式(以下簡稱學術雙年會)在海南三亞舉行。中國海洋學會理事長陳連增、三亞市人民政府市長阿東致辭。開幕式上為2018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和海洋優秀科技圖書獲得者頒發獎勵證書,表彰在海洋科學技術創新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中國海洋大學共主持獲得5項二等獎和5項海洋優秀科技圖書,獲獎數量創歷史新高,位居全國獲獎單位首位,獲獎率50%,遠高於該獎勵的平均授獎率(38%)。
  • 山東省高校科學技術獎名單公布 濟南大學15項成果獲獎
    山東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珂珂)近日,山東省教育廳公布了2019年度山東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濟南大學有15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0項。山東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獎勵工作由省教育廳負責組織實施。旨在表彰獎勵在科學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師、科技工作者,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和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創造性,提升山東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能力,更好地服務山東經濟社會發展。
  • 2020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擬獲獎項目及海洋優秀科技圖書擬獲優書目...
    原創 中國海洋學會 中國海洋學會2020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擬獲獎項目及海洋優秀科技圖書擬獲優書目公示2020年10月23-24日,海洋科學技術獎獎勵辦公室組織召開了2020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評審會議,
  • 關於公布2020年浙江省生態環境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的通知
    關於公布2020年浙江省生態環境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的通知 2020-12-11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公布 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獲獎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1月5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2020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根據《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規定,經省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和省科技廳審核,省政府批准,授予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省科學技術最高獎。
  • 2019年度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 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獲最...
    12月22日上午,2019年度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召開,表彰了為青島市科技事業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  由中國海洋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徐佳副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海水淡化高效膜材料製備及膜集成關鍵技術研究」榮獲2019年度青島市自然科學一等獎,該獎項全市每年僅有不超過兩項,這也是中國海洋大學時隔七年再次斬獲青島市自然科學最高獎項。
  • 2020年度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名單公布!
    經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獎勵委員會審定、水利部批准,日前,2020年度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正式公布。其中,「高危堰塞湖應急處置關鍵技術與實踐」成果獲2020年度大禹水利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特等獎,「多沙河流水庫減淤興利運用關鍵技術」等8項成果獲科技進步一等獎,「入河排汙布設分區理論與多元優化關鍵技術及應用」等15項成果獲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二等獎,「水資源取用水協同監管平臺關鍵技術及應用」等17項成果獲科技進步三等獎;「大型河工模型智能測控系統開發」成果獲技術發明一等獎,「
  • 青島市2019年度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完整版來啦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12月22日上午,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三樓禮堂召開,對獲得2019年度市科學技術獎的項目和人員進行表彰獎勵。2019年度全市共有155個項目(人選)獲獎,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劉佔傑總經理榮獲市科學技術最高獎,另外10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6項成果獲技術發明獎、132項成果獲科技進步獎、5人獲國際合作獎。
  •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受理項目公布(附全名單)―高校科技...
    3月24日,科技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發布公告,對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1500多項受理項目進行公示。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規定,對形式審查合格予以受理的330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259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以及934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在科技部網站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網站同時公布。對形式審查合格予以受理的6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專用項目、18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專用項目在一定範圍內公布。
  • 2020年度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公布!
    昨日,2020年度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在其官網上公示,擬對101個成果授獎,其中包括吳文俊人工智慧最高成就獎1項,吳文俊人工智慧傑出貢獻獎3項,吳文俊人工智慧自然科學獎20項,吳文俊人工智慧技術發明獎8項,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進步獎25項、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進步獎企業技術創新工程項目17項,吳文俊人工智慧科技進步獎科普項目3項、吳文俊人工智慧優秀青年獎
  • 青島155個項目(人選)獲2019年度青島市科學技術獎
    ,對獲得2019年度市科學技術獎的項目和人員進行表彰獎勵。2019年度全市共有155個項目(人選)獲獎,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劉佔傑總經理榮獲市科學技術最高獎,另外10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6項成果獲技術發明獎、132項成果獲科技進步獎、5人獲國際合作獎。
  •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張建偉獲海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新聞網訊 8月13日,在青島召開的第22屆中國科協年會分論壇——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暨2020海洋學術(國際)會議上,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張建偉等申報的「人類活動影響下膠州灣海岸帶地質環境演變規律」獲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我校為第一獲獎單位。
  • 14個項目通過本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透露深圳科創秘密
    8月3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正式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初評結果,14個深圳項目初評通過。本年度初評通過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4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專用項目另行公布。記者發現,初評通過的14個深圳項目中,包括5項技術發明獎和9項科技進步獎。
  • 2019年度「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科學技術獎」頒獎大會在京舉行
    2020年11月16日,2019年度「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科學技術獎」、「電工行業—正泰科技獎」頒獎大會在北京西郊賓館隆重舉行。「含異構多源和交通負荷的複雜配電網安全運行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特高壓裝備電磁瞬態寬頻等效電路的建模及其應用」、「高可靠性高效率新能源車用電驅動系統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三合一」電子公路技術開發、研製及工程示範」、「複雜電網高性能自適應差動保護關鍵技術及應用」等5項科技成果獲2019年度「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科學技術獎」壹等獎。
  • 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出爐!獲獎項目(人)有何特點?
    3月25日,全省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召開,大會頒發了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其中突出貢獻獎2人、自然科學獎24項、技術發明獎14項、科技進步獎135項、科技合作獎4人,合計179項(人)。獲獎項目(人)特點2019年度省科學技術獎的總體獲獎率為28.1%,與2018年度相比,獲獎項目數量增加3項(人)。更多的優秀成果湧現,充分展示了我省大力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科技創新強省取得的突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