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摔手機殼,這個概念和產品的出現嚴格來說是隨著2007年第一代蘋果的發布才開始的,2008年6月10號iPhone3G發布,後續的手機產品從車都壓不壞的NOKIA變成了全面屏的移動智慧型手機,再到如今正面玻璃屏幕背板還是玻璃的各種旗艦機,手機越來越好看,摔機卻越來越心痛。iPhone11 pro max碎屏維修2559元,背板玻璃維修4659元,每次維修還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摔機變成了每一個用戶繞不開的話題。
說到防摔保護,不得不從汽車說起。汽車應該是目前生活中我們最頻繁接觸到的具有強保護性能的產品,畢竟人的肉體在時速100km/h時是脆弱不堪的,所以100多年來這麼多工程師苦心孤詣的研究汽車撞擊過程中如何做到對人體的最大保護。
車前身的高強度防撞梁,合金鋼的車架結構,車內安全氣囊,隨時提醒你系好的安全帶都是一道道生命保障線。將汽車行駛過程中的動能Ek=(mv^2)/2一步步吸收消耗,讓我們在意外中得以安全。
得益於汽車的防撞保護原理,Defense手機殼將前人的智慧應用到了智慧型手機的保護上,研發並申請了「五層分散吸收式防摔系統」的手機防摔結構。
那Defense Shield是如何將汽車防撞保護原理應用到手機殼上的呢。
TPU外框=>車防撞前梁,吸收第一波衝擊能量;
鎂鋁合金框=>車身合金結構,在緩衝力的同時迅速將受力分散到整個車身,避免單點受力過大造成損傷;
緩震氣囊=>安全氣囊,在手機與殼碰撞,人與車體碰撞時做到最柔軟的保護;
緊固殼體=>安全帶,在碰撞時防止人體衝出座位,防止手機脫離手機殼。
當手機落地時,通常最先與手機殼四角觸碰,這時的衝擊力也是最大的,為了能夠快速且大量的吸收衝擊能量,我們外圈採用了2.5mm厚度的TPU軟膠,軟膠太硬則不能迅速吸能,太軟則形變過大直接衝擊到手機,經過不斷測試我們將硬度也鎖定在固定範圍。
當TPU吸收大部分能量後會將能量傳遞到與它緊密接觸的鎂鋁合金邊框,合金邊框的剛性很強,迅速的將受力通過整個邊框傳遞到TPE和PC背板上。而在手機殼內部,也就是手機殼直接與手機接觸地方,我們特意增加了緩震氣囊,就像汽車的安全氣囊一樣去防止衝擊中人與車身的撞擊受力。
最後,借鑑安全帶的原理,將手機殼邊沿包裹做緊,讓手機在摔機時不會掉出手機殼。
手機摔落時主要是摔落中的重力勢能轉化動能,單點受力過大造成手機撞壞。
Ep= mgh,我們計算下iPhone11pro max從1m高度摔落時手機所承受的衝擊是2.2焦耳。手機防摔的原理都是怎樣最大程度的讓手機殼將2.2焦耳的動能吸收,而不是直接加載在手機上。
目前市場上有超過1萬款手機殼,大體可以分為輕薄透明款,帶有一定厚度的綜合款,以及專業的防摔款。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手機殼。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