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教師評職稱不再要求發論文 考核改革的開始

2020-12-11 東方網

  海南教師評職稱「不再要求發論文」

  東方網6月26日消息:海南省近日出臺《中小學、中職教師教育教學論文代表作鑑定實施辦法》,論文發表不再作為教師評職稱的硬性條件。教師為了評職稱花錢買論文,或者花錢買版面出版論文等「論文造假」現象,在中國教育界已經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這種上下心知肚明的學術造假,實乃教師職稱評審機制孕育出的一大怪胎。

  不發表論文不等於水平低

  職稱對教師來言,既是工資待遇,也是水平的代表,於是,有人不惜一切,將職稱評定當作人生三喜之外的又一喜,更是比買一棟樓房都重要。

  職稱評審過程中一些「硬槓子」也很多,但發表論文卻是最硬的硬體。現在論文發表也不再看文章水平,而看你的鈔票厚薄。寫論文找槍手,發論文找代發論文中心,發了論文,職稱自然就到手。而那些沒有門路,找錯門的教師就只能坐失良機。

  其實,不發表論文不等於教師沒水平,或者水平不高。評職稱時將論文作為一個參考,主要以教學實績說話,以教學水平說話,這樣公平得多。白峰

  上海交大老師晏才宏的「悲劇」,但願不再上演

  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的確可以體現一個教師的學術成果和綜合素質,藉助這個「硬槓子」來評定職稱當然沒錯。

  然而,現實中這些好事常常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走形、變味——一些真正有水平的論文被束之高閣無法發表,一些七拼八湊內容空洞無任何學術價值的文章,卻能堂而皇之地刊發;一些能力素質兼備的教師,他們把畢生的心血用在所從事的教育工作中,可就因為沒有拿到刊有自己論文的期刊,從而不能晉級、晉升,甚至抱憾終身。

  前一種情況是制度漏洞下的腐敗,後一種情況則是體制僵化的惡果。

  一個好的教育體制,應該能創造一個使具有真才實學者脫穎而出的環境,應該建立一個「能者上,庸者下」的順暢通道。上海交通大學教師晏才宏,教學水平和師風師德有口皆碑,但限於沒有所謂的論文,至死也未評上副教授的「悲劇」,足以讓我們反思和檢討現行教師職稱評審體制的弊端。寸草心

  這只是教育考核評價體系改革的開始

  筆者當過多年教師,對教師發表論文深有感觸。不少地方教育部門規定,評定中教一級職稱,必須在地市級以上報刊雜誌發表一篇專業論文;評定高級教師,必須在省級以上報刊雜誌上發表兩篇專業論文。為此,很多中小學教師為了發表論文,不得不請客送禮,不得不託人找關係。早有媒體報導,兩年前,一篇4000字左右的論文,學報所收的「版面費」一般是320元至700元,核心期刊則是800元至1200元,不論論文質量如何,明碼標價,只要見錢就「賣版」。

  在這種情況之下,取消「職稱論文」不失為一件好事,至少為數眾多的教師是拍手稱快的。

  但是,取消了「職稱論文」之後,如何公平公正地評定中小學教師職稱,還是教育部門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取消「職稱論文」,僅僅是改革和完善教育考核評價體系的一個開始。艾才琴

  棄絕形式主義之舉,值得推而廣之

  這不禁令人想起兩個月前爆出的一則醜聞:海南教育期刊社旗下雜誌《新教育》2008年第2期被「克隆」;「克隆」期刊上的論文被認定為發表無效,1400多名受騙教師可能與職稱評審無緣。據悉,「克隆」期刊每篇論文收取幾百到一千多元不等……涉案金額達100多萬元。

  時至今日,看到海南省出臺新規「論文發表不再作為中小學教師評職稱的硬性條件」,令人感到禁不住的歡欣鼓舞。另外,筆者還有兩點建議:

  其一,希望能夠更進一步,在評審之業績條件中降低論文的所佔權重,變「主要材料」為「參考依據」。畢竟,中小學教師論文寫得多好,都不及書教得好、人育得好。

  其二,海南省棄絕「形式主義」的務實之舉,希望能得到其他省借鑑,在全國普遍推行。

相關焦點

  • 職稱論文發表,教師評職稱一定要發論文嗎
    教師評職稱一定要發論文嗎?不一定。教師可以是幼兒園教師、中小學教師、高校教師等,不同層級的教師,面對的職稱條件是不同的,所以,是否一定要發論文的標準也是有差異的。發論文是教師評職稱考核的標準之一,對於論文這一標準,是選擇性要求和硬性要求,不同的學校單位,有不同的要求。
  • 教師評職稱一定要發論文嗎
    教師評職稱一定要發論文嗎?不一定。教師可以是幼兒園教師、中小學教師、高校教師等,不同層級的教師,面對的職稱條件是不同的,所以,是否一定要發論文的標準也是有差異的。  教師評職稱一定要發論文嗎  發論文是教師評職稱考核的標準之一,對於論文這一標準
  • 評職稱不再必考外語 論文不再是硬槓槓
    評職稱不再必考外語 論文不再是硬槓槓 原標題:   中新網北京1月9日電(記者 李金磊)職稱制度迎來大變革。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8日印發《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要求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的傾向。
  • 師者 發論文評職稱也?
    原標題:師者 發論文評職稱也?  笑,開不起啊。   但是,清華是什麼地方?全國最聰明的腦袋雲集之所,怎麼就解決不好這個矛盾呢?怎麼就找不出一條路,能讓會科研和會教書的老師都能活得滋潤呢?很簡單,分兩條考核線路不就行了嗎?就像新聞單位,編輯記者各自有自己的序列。對校方來說,這種魚和熊掌得兼的好事,何樂而不為。
  • 「沒有一篇論文評教授,入校一年評教授!」多地高校職稱評審在改革
    共青團中央有態度 有溫度 全網青年都在關注沒有一篇「達標」論文卻評上了教授,最近,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教師蔣華松成為該校憑教學專長晉升教授的第一人。類似這樣不單純以論文來評職稱的高校越來越多。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有百餘所高校進行了職稱評審。
  • 評職稱英語、計算機、論文將不再是限制性條件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對於面臨評職稱的人來說,傳遞出不少好消息!
  • 川鄉村教師評職稱不再要求論文英語
    據新華社成都專電(記者 吳曉穎 黃毅)為建設「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的鄉村教師隊伍,四川省近日出臺新規定,內容包括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建立專項基金等。同時,鄉村教師評職稱不作外語成績要求,不作發表論文的剛性要求。  自今年起,四川省屬免費師範生年度招錄培養名額從2000名增加至3000名,重點為鄉村中小學校定向培養「一專多能」的教師。
  • 評職稱,我也不想考外語發論文
    據悉,鄉村教師職稱評聘對論文及外語不作剛性要求,職稱(職務)評聘將向鄉村學校傾斜,改進鄉村教師評審標準,不作外語成績(外語教師除外)、發表論文的剛性要求(6月9日《京華時報》)。     政府對鄉村教師提高待遇,並提供多種惠利政策,是民心之所向。在網上,提高鄉村教師工資還被稱作是「最沒有爭議的漲工資」。
  • 評上職稱就賦閒?部分中小學教師評上職稱後就轉崗
    評上職稱,相當於「多年媳婦熬成婆」「職稱之爭就是利益之爭。」一位高校教師說,老師的收入、住房公積金、職業年金的數額與職稱掛鈎,職稱高低還會影響課題申請、論文發表等職業生涯的全部環節。 許多教師為了評上職稱用盡辦法,不僅學著努力鑽營,更用造假蹭獎等方式增加評上可能性。
  • 教師評職稱論文發表刊物要求
    教師評職稱,論文發表不具有一票否決權,但論文並沒有從評審文件中消失,代表教師發表論文,在評職稱時會有相應的加分,加分多了,晉升的機率就高。不過職稱論文要在評審單位認可的刊物上發表才有效。關於教師評職稱論文發表刊物要求,如下介紹。
  • 別再讓大家為評職稱「花錢發論文」了
    那些為發表而發表的論文,並沒有什麼科研價值。這純粹是浪費紙張、浪費精力、浪費錢財。「合理設置職稱評審中的論文和科研成果條件」,首先就應該需要清理、廢除那些不必要的論文發表要求。  中辦、國辦近日印發了《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
  • 高校教師評職稱,到底看「論文」還是看「教案」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高校教師職稱改革徵求意見:克服唯學歷、論文等傾向》,如下:《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指導意見》擬提出,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不簡單把論文、專利、承擔項目、獲獎情況、出國(出境)學習經歷等作為限制性條件。嚴把思想和師德師風考核。把好思想關,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推行代表性成果評價。
  • 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聚焦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題: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聚焦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新華社記者為進一步完善高校教師評價機制,人社部、教育部前不久發布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克服在高校教師職稱評定中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相關不良傾向如何破?改革還要過幾道關?
  • 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聚焦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 題: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聚焦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新華社記者為進一步完善高校教師評價機制,人社部、教育部前不久發布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克服在高校教師職稱評定中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相關不良傾向如何破?
  • 高校教師職稱咋評更科學?聚焦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
    為進一步完善高校教師評價機制,人社部、教育部前不久發布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克服在高校教師職稱評定中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  相關不良傾向如何破?改革還要過幾道關?新華社記者就此走訪了多地高校與相關教育管理部門。
  • 改革方案出臺:中職教師可評正高級職稱,論文論著不再作為硬指標
    ZAKER 哈爾濱記者 於勇瀾為加快推進全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評價制度改革,省人社廳、省教育廳制定出臺了《黑龍江省深化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改革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層級設置,增設了正高級職稱(正高級講師、正高級實習指導教師
  • 沒有論文也能評教授!南理工職稱改革「動真格」
    新華社南京9月9日電 沒有論文也能評教授、優秀團隊負責人可自主選聘團隊成員晉升高級職稱、加大職稱破格力度……南京理工大學自2016年啟動實施職稱評審改革以來,極大調動了教師隊伍積極性,促進教學和科研同頻共振。
  • 河南職稱改革新政出臺,以後職稱這樣評!
    根據《意見》,我省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總體目標是:用2年時間基本完成下放職稱評審權限、暢通職稱評聘「綠色通道」、向基層一線實施傾斜等重點改革事項據了解,在前期向18個省轄市下放中小學高級教師職稱評審權限,在15所高校和4家大型企業及省農科院、省社科院試行單位自主評審的基礎上,我省將有序向各省轄市下放衛生系列副高級職稱評審權限,向縣(市、區)下放中小學一級教師職稱評審權限;在所有高校和符合條件的企事業單位推進自主評審
  • 職稱制度進行改革 外語考試不再作為考核硬要求
    職稱制度進行改革 外語考試不再作為考核硬要求 原標題:   徐駿繪(新華社發)  核心閱讀  今年1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持續推進職稱制度改革,並提出對職稱外語考試不作統一要求
  • 沒論文也能評教授,抓住了高校職稱改革關鍵
    否則,僅有職稱指揮棒轉動,教學邊緣化現狀未必能有效解決。據媒體報導,近日,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蔣華松在今年的職稱評審中,在「並無一篇論文、無一分科研」的情況下,「全靠的是他平時課堂教學的表現和成績」成功入圍,獲評教授職稱。有媒體報導時說,南林大這一教授評審政策,在全國高校中都堪稱創新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