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易經》中三條「吉兆」,悟透一條,也可福氣綿綿

2020-12-11 瀟湘晨報

古人云:「《易經》之重,在於包羅萬象,點透世人。」

《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辨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

我們常說「以史為鏡」,讀懂《易經》中的這三點,就會越努力越幸運,更可讓自己活得更通透,福氣綿綿不絕。

順天應人,適時而動

《周易》有言:「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事大矣哉!」夏桀、商紂暴虐無度。商湯、周武順乎天道,合於民心,放桀誅紂,革故鼎新,改變舊制。

天人合一,其實就是要順天應人,順乎天理而適應人情。

所謂順天,就是按照天道的客觀規律辦事,要重視存在、順應自然、尊重規律,循「道」守義。應人,就是要講人性、講人品、講人情,就是正確的為人處事,激發人的內生動力,這樣就會有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文韜武略,為劉備建立蜀漢立下了不世奇功,是中國歷史上流傳千古的一代名相。但從「順天應人」角度縱觀其一生,諸葛亮傾盡才華,鞠躬盡瘁,也只是幫蜀漢維持了幾十年光景。

分析其原因,這「時勢」並不在蜀漢。當時的漢室氣數已盡,所謂正統也不過是頂帽子。蜀魏百姓均已厭戰,長年戰爭難得一時平靜,此時再連年北伐,也算是逆天而行。

所以司馬光說:「諸葛亮自負才能,逆天而行,自取敗之也。」東漢末年隱士司馬徽也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順天並不是宿命論,不是聽天由命,而是要順天道,懂借勢,順勢而為;正道而行,唯善唯德,以得地利;順應人心,可以利己但不能損人,經營好人脈,做順應人心的的事,以得人和。

惶惶大勢,順之者事半功倍;世道人心,應乎者方能成事。

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周易》有言:「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正位,就是擺正自已的位置,坐得穩,坐得正。凝命,「凝」就是凝聚精神,發掘智慧。「命」,就是人的命運。

所以,「正位凝命」意思是說,君子應當擺正自已的位置,端正而穩重,凝聚精神,發掘智慧,以此來完成自已的人生使命,實現人生的最高價值。

《長短經·反經》裡,講了孔子與子路之間的一件事。

有一次子路去做邵這個地方的長官,魯國的卿大夫季氏限百姓在五個月以內開通一條運河,由子路主管這件事。為了要鼓勵大家做工,公家的經費又不夠,子路就自己掏腰包,把自己的薪水貼上,乃至從家裡弄糧食來,供給大家吃。

孔子聽到了這個消息,馬上派子貢去,把子路做好給工人吃的飯倒掉,把鐵鍋給砸破。

子路氣壞了,跑去跟老師吵架,對孔子說:「先生天天教我們要做好人好事,推行仁義,現在我這樣做,卻讓子貢來搗亂。您這是嫉妒我行仁義嗎?」

孔子卻說:「子路!你不要糊塗,當了天子的人,因為天下都是自己的,所以能愛天下;當了諸侯,就愛自己國家的人民;當了大夫就只管自己職務以內的事;普通人,就愛自己的家人。仁義之舉當然是好事,但是超過了範圍的仁義,就侵犯了別人的權威。對你自己,對大家、對長遠發展都是不利的。」

曉得自己的本分,擺正自己的位置,也要恰到好處。

在哪個位置想哪個位置的事,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不越矩,安住自己的心,莊重自己的使命,集中精神,摒除雜念,應對好眼前的每項挑戰,就會無往而不利。

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易經》裡面多次提到一句話,「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此處的「自」不是「來自」的意思,而是指「自己」。

「自天佑之」是告訴我們,自己努力,「天」才會幫助我們,也就是「天助自助者」。

當所有江東文臣們抱頭鼠竄,紛紛請降時,是周瑜一語定乾坤,西聯劉備,北拒曹操。獻連環,施苦肉,使反間,用詐降,一夜赤壁火,千秋碧水江,為後人留下了一段「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千秋神話。

梁啓超在解釋「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時說:「亁象言君子自勵猶天之運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人之生世,猶舟之航行於海,順風逆風,因時而異。如必風順後揚帆,登岸無日矣!」

做人,也應像天道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

在困難面前,不要等待別人的援助,要自己想辦法克服,挺過去。其實,當一個人感到所有外部的幫助都已被切斷之後,他就會盡最大的努力,以最堅忍不拔的毅力去奮鬥。

【來源: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人到中年,悟透2條道理,可以積德積福
    《易經》中的這2條「吉兆」,你若能悟透一條,也能大富大貴。人到中年,讀懂《易經》中的這2條「天機」,可以積德積福!《易經》: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現在的很多人都有一個錯誤的思維,都想一步登天。在《易經》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當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六三爻辭,廚房中有美味佳餚。《象傳》之中說:廚房中有美味佳餚,是因為不稱其位。
  • 悟透英語中的「一」算入門,悟透「三」才是高手,所謂三生萬物!
    在上次文章「學了多年英語,始終不得章法,原來是沒有悟透這個一」中提到,只要把中文中的「主謂賓」找到,然後再根據英語句法永遠都是「主謂賓」的特點就不難翻譯出英語。悟透了這一點才算是走進了英語的大門,但是想要達到融會貫通的高手程度,光有這個一還是遠遠不夠的,今天就帶著大家來進一步感悟其中的奧秘——即《易經》中的一生二,二生三的理論如何應用到英語中?三是什麼?三又如何演變出千變萬化的句子?請看下圖:
  • 《易經》中最具大智慧的3句話,你若能悟透一句,便可不再平庸
    外行人讀《易經》,沒能深刻領悟本質,經常把它用來佔卜、算命、看風水,這就是非常不可取了,也是一種膚淺的表現!《易經》充滿著大智慧,通過現象看本質,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是一部總結預測規律理論的書籍!《易經》中,這3句話最為經典,最具有大智慧,你若能悟透一句,就代表你開悟了,便可不再平庸!
  • 易經:一個人,大有作為,有福氣,定是悟透了這個字,內有天機
    《易經》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部重要哲學著作,可謂包羅萬象。仔細鑽研,我們會發現,易經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易經》中蘊含了很多做人做事的準則,假設我們能夠參破一、二,人生必然不同。三顧茅廬在這兩個故事傳說中,周文王和劉備,都表現出了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謙」。悟透這個「謙」字,必然大有作為有福氣。對此,《易經》第十五卦謙卦,寫得明明白白。
  • 《易經》裡的這三大智慧,悟透它,就像開掛了一樣
    人生其實一點都不難,《易經》裡暗藏的這三大智慧,真正悟透它的人恐怕只有10%。《易經》坎卦:直面坎坷坎,坑穴。在遇到坎坷的時候,人總是銳氣大減,但是一個人的良好的品德和人生大智慧就體現在如何面對艱難困苦中。遇到困難時,一不可輕舉妄動,別亂中出錯;二學會打破常規,體現大智慧;三戰勝自己,一切會向好的方向發展的。《易經》漸卦:循序漸進漸,循序漸進。
  • 佛說:女人的福氣,都是靠自己修來的,早日悟透三件事,好運自來
    塵世之中,每個人都想福氣纏身,受到諸佛菩薩的護佑,但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佛祖慈悲,不渡無緣之人!自己的人生,還是要自己做主;自己的福氣,還是要自己去培福。如今的塵世之中,男女早已不像古時那樣,早已平等待之,所以,一個女子若想擁有幸福圓滿的人生,自然也不能光靠別人施捨,還需自己努力,正如佛說:女子的福氣,都是自己修來的,儘早悟透這三件事,好運自來。
  • 《易經》64卦只有一卦代表「吉」,悟透此卦的人,多數能大富大貴
    古人云:「《易經》之重,在於包羅萬象,點透世人。」有些人,為了生活得更好,而學習各種各樣的大師。能學會學習,卻發現自己的生活沒有改變。其實,成功最大成功學奧義在於《易經》裡面。如果我們能讀懂《易經》,我們就能讓我們的生活不再平庸。我們不僅要自己發財致富,還要造福子孫後代,讓好運不斷。我們知道周文王姬昌以伏羲八卦為基礎,經過深入研究和反覆計算,最終推導出並確立了《周易》易經六十四卦。在這64個卦中,有63個卦既有好運氣,也有厄運。
  • 易經中最經典的5句話,每天多讀幾遍,悟懂就是福氣
    易經是我國的「群經之首」,也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不論是四書五經還是國學經典,其思想的根源都和易經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易經在古代,一直是儒家學者研究的重要書籍,即便到了今天,易經的思維也在生活中各個領域被我們廣泛應用。
  • 「人在做,天在看」《易經》中不可背離的6條天規,悟透了受益匪淺
    《易經》是我國古代文明的產物,是一本古老的經典著作,從各個方面闡述了天地世間的萬象變化。這是一本博大精深的辯證法著作,將自然與社會兩種科學結合在一起。 《易經》包括《連山》,《歸藏》和《周易》三部。除了《周易》,其餘兩本已經丟失。你自己的人生必須自己去完成。不要聽不必要的或偶然之詞。您是否有能耐是主要問題。
  • 什麼人福氣薄?《易經》中的一個字是關鍵!懂得人可能福氣自來
    一個人的福氣,是可以自己造的,讀懂《易經》中的一個字,福氣自然來。人生是禍是福,很多時候,就看你能否守住這一個「止」字。這是《易經》「艮卦」給我們的一點啟示,那,為什麼這麼說呢?所以說,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個「止」字,自然能夠趨福避禍,最後福氣也就不請自來。《易經》就是一部遇事指南,它沒有最標準的答案,只是給了我們一個參考,那就是「合宜」。因為事物變化無常,此時的標準答案,可能轉眼之間就成了謬誤。所以《易經》只是告訴我們只要適合當時的情況,就是適宜的做法。
  • 悟透自己(難得一見的好文)
    所謂認識自己,也就是要悟自己,正確認識自己,既要知道自己的優勢,也要明白自己的不足。人一旦悟透了自己楊絳先生曾說:人生中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那一刻你才會懂,走遍世界,也不過是為了找到一條走回內心的路。
  • 《易經》裡,與創業相關的十大人生智慧,悟透了不成功都難
    三、物極必反《易經》乾卦曰:「上九,亢龍有悔。」事情發展過頭了,如果自己還不懂得自控,不懂得放手,那麼結局,就是悔恨。飛龍在天,已經是最鼎盛的狀態,發展到了極點。這個時候,應該收斂,克制,創新。在陰陽交錯往來中,陰退陽進,陽隱陰顯,相反相成循環不已。這種陰陽的交互就是天的法則,也就是《周易》的道理。我們看太極圖,雖然很簡單,但是含義很深刻。只是由兩條魚組成,一個是陽魚,一個是陰魚。白色的是陽魚,黑色的是陰魚。白魚中間的魚眼睛是黑色的,這表示陽中有陰;黑魚的眼睛是白色的,這表示陰中有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這樣才稱之為和諧。
  • 易經:一個人「發財前」有3大徵兆,如果有一個,好運就要來臨
    尤其是,《易經》還洩露出,一個人「發大財」前有3個徵兆,如果有一個,好運就要來臨:德可配位,福來全收《易經·繫辭下》告訴大家:"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謙虛謹慎,自帶吉兆《周易》「謙卦」有言:「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由此可見,從天道到人道,都是崇尚一個「謙」字,因為天地鬼神人皆好「謙」,謙虛本是自帶吉兆。
  • 易經3大成功定律:人拼到最後,從來不是靠努力,悟透後福報不斷
    易經3大成功定律:人拼到最後,從來不是靠努力,悟透後福報不斷《易經》實際上是1部匯總規律性的經典著作,它對日常生活的許多 現象,都用自身的眼光,匯總了在其中內在運作基本原理,用大家如今的科學專有名詞而言,就是「定律」。
  • 古老的《易經》,很早就說透了女子要以柔勝強的道理
    《易經》這部千古奇書,不但有象、數神奇的預測功能,更有義理卦、爻辭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與智慧。書籍中六十四卦代表著人生中的各種不同處境與遭遇。悟透了六十四卦,便能趨吉避兇,無往不利。其實早在幾千年的人類社會,古聖先賢們就在《易經:姤》卦中揭示了,女人強,好景不長的道理。姤,女壯,勿用取女。姤即相遇的意思。
  • 易經:一個人要想有福氣,堅持這3條規則,諸事多順利!
    《易經》這本書,我很喜歡閱讀,因為每次都能悟到不同的東西。它可以教會我為人處世的方法,獲得成功的戰略,讓我每一次的閱讀都會收穫頗豐。今天就和大家談談福氣。一個人的福氣,是可以自己創造的,堅持《易經》中的這3條規則,諸事多順利!1.
  • 一條路走不通時,可以換條路走——親子學《易經》第一講
    他從小就學《易經》,深知易經的變化規律,他說人間路太多太多了,這條走不通了,就走另外一條路。  他開始整理自己的武俠小說,將小說變成劇本,讓別人拍成了電視劇,在七十、八十、九十年代初期,是老少皆喜歡的電視劇。這之後,他又說還想讀書,就到劍橋去學習,開始是去當學者,後來就正兒八經的讀學位,86歲,一位老爺爺,寫了論文,取得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 《易經》:人要自己掌握命運,悟透這2個字,命運大反轉
    接下來書中說到:「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你容易了,別人才能了解,你簡單了,別人才能跟從。別人了解你,才會來親近你,別人跟從你,你才能成就功業。
  • 夜讀丨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
    為我盡一杯,與君發三願。一願世清平,二願身強健。三願臨老頭,數與君相見。白居易與友人三天見了三次面,以此詩贈與老友,並在詩中訴說自己的願望:第一願天下太平;第二願老友身體能夠依舊強健;第三願等到彼此都年老的時候,還能時常相聚,把酒言歡。
  • 夜讀丨人生八度,你有幾度?
    推薦閱讀 夜讀丨愛子女是天性,愛父母是人性!夜讀丨水低為海,人低為王夜讀丨這三件事,暴露了你的修養(經典)夜讀丨最高級的聰明,是靠譜夜讀丨有一種人,一輩子都不會老>夜讀丨一個人能不能成大事,要看這件事夜讀丨"半"(深度好文)夜讀丨人生沒有不幸福,只有不知足夜讀丨你如何過一天,便如何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