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安32萬中小學生同上一堂戰疫思政課

2020-12-23 騰訊網

近日,寶安區32萬中小學生同上一堂思政課,1萬多名教師在線學習觀摩,以思政雲課堂為平臺,講述寶安同心戰疫故事,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綻放光芒,為思政課教育教學做出了示範,提供了方案,反響強烈,引發師生家長廣泛熱議。

貫穿一條根本主線

在舉國上下眾志成城、戮力同心抗擊新冠肺炎的關鍵節點,在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一周年之際,怎樣以思政課堂為戰場講好抗疫故事,怎樣更好創新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怎樣更好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本次雲課堂由寶安區道德與法治學科教研員蔡蘇瑜和獲得深圳市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的福永中學劉雲老師共同精心研討策劃、設計撰寫講課文稿內容,劉雲老師講授。

思政課重在價值塑造、導航引領。寶安區「同上一堂思政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主線和基本內核,主要講述疫情防控中,在寶安區委區政府的帶領下,寶安人眾志成城、同舟共濟、守衛家園、抗擊疫情的典型人物故事,具象、生動、活潑闡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要義,守正創新引導全區中小學生牢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引導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凸顯一個顯著特點

將抗擊疫情一線湧現出的可感可觸可學的典型故事,有機融入課堂,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我區中小學生心中落地生根,是這次思政課的一個顯著特點。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課堂中既有來自寶安中醫院援鄂醫療隊的逆行者謝嘉嘉,也有24小時堅守疫情防控「環衛防線」的寶安環境園的工作人員;既有奮戰一線、築牢社區疫情防火牆的新樂派出所警長劉彥超,也有從講堂走到抗疫一線,開設線上家庭教育課,用英語科普抗疫知識的寶安教師劉米竹;既有免費捐給湖北黃岡20噸蔬菜的新安街道「天天晨鮮」生活超市老闆彭學文,也有辛勤值守在社區抗疫一線的侯識彬和汪春紅夫妻;既有像對待家人一樣為留觀人員解決各種困難的福海街道社區網格員何明友,也有滯留家鄉期間主動報名就地就近參與疫情防控的黨員志願者聶俊……

寶安區海灣中學思政課教師王玉婷通過寶安區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在線學習觀摩。

明確一個根本問題

講好思政課首要在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

著眼於此,寶安區委根據正在發生的經濟政治教育衛生重大社會情境,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要義和文明創建的精神實質,對全區防疫先進事跡進課堂作出專門部署安排,對「空中課堂」課程與教學在線學習提出明確工作要求。區委宣傳部、教育局把共抗疫情作為推進學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實踐和生動教材,大力推動寶安區思政課教學優勢轉化為抗疫鬥爭的強大力量和創新實踐,牢牢把握教育改革發展的「九個堅持」,讓學生更好的領會抗疫過程中所彰顯的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妍霞說,「組織策劃開展全區中小學生『同上一堂思政課』的目的,就是要通過身邊鮮活的事例、感人的故事,生動的表達,展現寶安文明抗疫的暖心行動,展現寶安湧現出的凡人善舉、守望相助、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精神風貌,更好的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區中小學心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更好的培育社會主義時代新人。」

寶安區教育局深入總結中小學校思政教育工作,精心組織策劃,狠抓實施落實,明確目標任務、組織架構、活動內容、具體要求,為思政雲課堂的開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撐。區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吳永明說,「組織開展這堂思政課的初衷就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新時代育人目標,讓全區的中小學生更準確的思考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深入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為頂天立地的人。」

寶安區海韻學校一(6)班學生黃懷瑤通過「空中課堂」授課平臺進行觀看學習。

引領一種價值觀念

價值效果和實際影響是檢驗思政課的重要標尺。

「同上一堂思政課」的主講教師劉雲說,考慮到觀課對象群體是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的學生,如何找到三者的共鳴點、契合點、共通點,讓思政課課堂價值效果最大化,關鍵在於融入思想情感,多角度、多層面講好寶安抗疫故事。

寶安區道德與法治學科教研員蔡蘇瑜說,「這堂課首次嘗試32萬中小學生、1萬多名教師在線學習觀摩,開創了在線學習新紀錄,講好了寶安的戰疫故事,引導學生充分理解個人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相互關係。」

「在抗疫前線,有許許多多像白衣天使一樣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逆行者,正是他們在前線用生命抗擊疫情擴散,才換來了我們的美好生活。我們要遵守法規、奮發學習,用優異成績回報守護我們的逆行者和偉大祖國。」 在觀課後寶安區上合小學陳飛宇同學寫下這樣的感受。

「從抗擊疫情的案例出發,通過這些鮮活的事例引導我區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中國也必因這次疫情,更團結更有民族凝聚力。」在線學習觀摩後的寶安區興圍小學陳麗珊老師如是說。

陪同孩子一起觀看這堂思政課的文匯學校陳泳玥同學的家長劉愛華表示,這堂課融入寶安抗擊疫情典型事例,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讓孩子們體會到一線醫護人員、公安幹警、基層幹部、社區工作者等所有人的英勇無畏和辛苦付出。孩子看完後,更懂得了感恩、擔當和珍惜。

寶安日報全媒體記者:梁修明

通訊員:朱瑒 蔡蘇瑜 文/圖

快評:

讓思政課更好發揮立德樹人關鍵作用(梁修明)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讓思政課更好發揮立德樹人關鍵作用,重在抓好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這個根本。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指出:「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這為思政課教師講好思政課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出了前進方向,明確了行動綱領。

子夜終將盡,春日終到來。在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的特殊時刻,寶安區32萬中小學生同上一堂思政課,1萬多名教師通過寶安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進行在線學習與觀摩,以思政課為平臺,凝聚合力、同心戰疫,讓核心價值觀綻放光芒,是對思政課教育教學的一次創新實踐和探索。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思政課更好發揮立德樹人關鍵作用,思政課教師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為引領,加強理論學習與素養提升,將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會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本領;要用人格化的方式彰顯理想信念的磅礴力量,引導學生把對崇高理想的遵從融入到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之中,書寫無愧於時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要講實講細講好,努力把思政課辦成學生「喜歡上的學科」「喜歡上的課堂」「喜歡思政科教師」「三喜歡」的好課程。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中小學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最需要思政課教師導航引領、叩啟心扉、生發智慧。有理由相信,讓思政課更好發揮立德樹人關鍵作用,只要抓好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這個根本,寶安思政課就能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達到潤物無聲、春風化雨的教育效果,就能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寶安中小學生心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就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來源:寶安日報

相關焦點

  • 白山市星泰外國語學校組織全體師生「同上一堂戰疫思政大課」
    為創新開展疫情防控期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把思政治課教學優勢轉化為支持防疫鬥爭的強大力量,涵養廣大中小學校學生的愛黨愛國情懷,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與人民網聯合組織全省中小學校學生「同上一堂戰疫思政大課」。
  • 武漢市蔡甸區4.8萬餘名中小學生同上一堂戰「疫」思政課
    9月16日,武漢市蔡甸區教育局組織開展了一堂生動鮮活的戰「疫」思政課,全區48000餘名中小學生以思政雲課堂為平臺,同時在線聆聽了蔡甸戰「疫」故事。下午2:30分,在武漢市蔡甸區幸福路中學思政課主會場《逆行者之光》——蔡甸區「最美逆行者」的抗疫故事專題節目,從蔡甸區7個抗疫個人和集體典型,講述了身邊英雄的故事,激勵中小學生「從小學先鋒,長大當先鋒」。
  • 華北理工大學:以「疫」為「材」,開展戰疫思政課
    新學期伊始,華北理工大學推出戰疫思政課——戰疫故事大講堂,邀請附屬醫院曾經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擔當主講人,以親身經歷,深情講述戰疫一線的感人故事,生動展現醫者仁心的責任與擔當,深刻詮釋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抗疫精神,為全校大學生上了一堂堂生動活潑、充滿正能量的思政課。
  • 保定清苑12萬中小學生同上「雲端」思政課
    長城網訊(記者 劉鑫鵬 通訊員 崔洋帆)9月11日晚,保定清苑區12萬中小學生通過直播共同上了一堂精彩的「雲端」思政課,聆聽抗戰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此次思政雲課堂活動由清苑區委宣傳部主辦,清苑區委統戰部、教體局、地管辦、廣播電視臺聯合承辦,主題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紅色文化進校園」。
  • 「雲端」潤「心田」 奏響戰疫「最強音」——積極探索構建「雲思政...
    作為新中國最早成立的軍工院校,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聚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研究思政工作規律,充分把握新形勢、瞄準新問題、運用新技術、推進新舉措,將疫情「危機」轉化為思政教育的「契機」,全面挖掘戰疫中生動、鮮活、典型的育人元素,積極開展「思政課戰疫小課堂」專項活動,探索構建起線上線下、課內課外「戰疫」思政工作新格局,從「雲端」到「心田」,講好中國、武漢、學院的戰疫故事,奏響愛國戰疫最強音。
  • 上好高校戰疫思政課:讓大學生的身邊事成為育人的著力點
    高校思政課具有唱響和傳遞這種聲音的能力和場域。如果說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是與疫情的正面交鋒,那麼上好高校戰疫思政課則是抗擊疫情最有力的後方補給。把戰「疫」和思政課有機融合,是特殊時期思政教育真正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關鍵所在。高校思政課要善於把有意義的戰「疫」紀事轉化為有意思的教學理論。
  • 實踐育人激發思政課無限活力
    深入挖掘師生戰疫過程中的先進典型和感人故事,將戰疫蘊藏的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轉為育人實效,是該校構建思政實踐、社會實踐以及專業實踐「三合一」實踐育人模式的探索。  早在幾年前,武漢紡織大學就邁開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探索步伐。2019年,學校進一步加強思政課實踐環節的頂層設計,專門成立思政課實踐教學課部,同時淘汰實踐「水課」,努力打造實踐「金課」,致力於構建綜合性、開放性、社會性的實踐課程體系,進一步規範思政課實踐教學。
  • 媒體看天外 |《中國教育報》頭版報導我校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
    作為天津外國語大學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聯盟校,嶽陽道小學正在和其他9所聯盟校「同上一堂抗疫思政課」。如今,同一主題,不同學段,線上或線下「同上一堂課」,已成為天津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探索的一種新常態。「小學階段重在啟蒙性學習,初中階段重在體驗性學習,高中階段重在常識性學習,本科階段重在理論性學習。」
  • 同上一堂抗疫思政大課 齊奏一曲愛國主義華章 天津外國語大學舉辦...
    這是來自嶽陽道小學的梅潔、新華中學的吳錦春、第四中學的蘇金英、外大附屬中學的孫楠、外大的宋婷等5名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在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同上一堂抗疫思政課」教學論壇的現場。隨著天津市中小學全面複課工作陸續啟動,如何講好抗疫思政課是擺在學校面前的一個問題。
  • 【戰「疫」思政課】人民網:高校思政大課 講好戰「疫」故事
    教育部從總體要求、加強教學內容創新、開展「思政課戰疫小課堂」專題活動、共建共享教學資源、加強網絡集體備課、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強化組織領導、加強信息報送等八個方面做出安排部署。《中國教育報》2月22日報導,全國各地高校因地制宜,凝聚特色化思政資源庫,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多種方式如期開課。
  • 在線學習進行時:今天下午,江西全省大中學生同上一堂戰「疫」課
    3月27日14:30,人民網聯合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廳共同推出的「同上一堂戰『疫』課 江西專場」打響「上課鈴」。把課堂搬到網際網路,「同上一堂戰『疫』課 江西專場」是人民網在3月9日聯合教育部社會科學司舉辦「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之後,思政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地方的一次創新探索。 「碼好學生價值觀建設的第一塊磚,很重要」,「同上一堂戰『疫』課 江西專場」活動預告發出後,有網友發出這樣的感慨,如何讓「有意義」的思政課變得也「有意思」,這是思政教學工作者面臨的共性問題。
  • 思政工作者|貴州理工學院楊立傑:堅守思政課教師的初心與使命
    面對國家的期待和思政課發展的現實困境,楊立傑老師的做法是——堅持守正與創新相統一,聚焦課堂內容讓配方更精良,豐富教學方式讓工藝更精湛,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讓包裝更時尚。在她的課堂上,最鮮活的時事熱點、校園的大事小情、學生身邊的疑難困惑都有可能成為楊老師精心安排的教學內容,學生對思政課內容深奧枯燥無味無用的印象有所改變,學生的抬頭率、點頭率也得到了提升。
  • 轉變理念重引領 推進思政課發展
    區教師進修學院多措並舉,狠抓區域中小學思政課創新發展的實踐與探索,構建了「六大育人載體」,為廣大中小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奠基,為全區教育的創新發展尋路,推進了區域思政課程優質發展,成效顯著。    「理念先行」夯實思政育人實踐根基    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和治學思想,是學院辦學方向和發展創新的決定因素。
  • 西安市新城區大力推進思政課建設
    堅持五育並舉,在辦好思政課上下功夫,在加強思政課隊伍上下功夫,努力讓每一堂思政課有意思有意義,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點實施「三項工程」,即實施理想信念教育工程,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工程,實施素質教育示範工程,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 一校一策,這裡的思政課精彩紛呈
    「此次共建是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我們民辦高校的牽手,是對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思政課建設的幫扶和助推。」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副校長兼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劉忠孝表示。「黑龍江高校的思政課跳出了快樂舞步。」周蘇婭對兩校思政課共建前景十分看好。
  • 「雲端」潤「心田」奏響戰疫「最強音」
    作為新中國最早成立的軍工院校,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聚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研究思政工作規律,充分把握新形勢、瞄準新問題、運用新技術、推進新舉措,將疫情「危機」轉化為思政教育的「契機」,全面挖掘戰疫中生動、鮮活、典型的育人元素,積極開展「思政課戰疫小課堂」專項活動,探索構建起線上線下、課內課外「戰疫」思政工作新格局,從「雲端」到「心田」,講好中國、武漢、學院的戰疫故事,奏響愛國戰疫最強音。
  • 5名教師講述抗疫一線故事,黃陂區14.7萬名學子同上一節思政課
    楚天都市報9月1日訊(記者郭會橋 通訊員王力軍)眾志成城,齊心「戰疫」。今天是武漢市中小學開學第一天,黃陂區14.7萬名學子順利返校。今天上午9時許,黃陂區14.7萬名學子同上一節思政課,聆聽該區五位教師的抗疫故事。黃陂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開學第一課」主旋律還是聚焦「戰疫」,讓五名在一線抗疫的教師講述自己的故事,以此致敬戰疫英雄,為學生系好新學期的第一粒扣子。
  • 讓思政課年輕起來
    新時代的思政課面向的是新時代的年輕人,新時代的年輕人誕生於改革開放的成果豐碩期,物質文化生活達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豐足狀態,特別是網絡、電子、信息、科技等手段的超乎尋常的豐富,理論、知識、觀點、要素超乎尋常的爆炸式集聚。
  • 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師數量首破10萬大關
    今天,教育部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最新數據。會上,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司長劉貴芹介紹,總的來看,「十三五」時期,高校思政課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高校思政課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更好發揮了立德樹人關鍵課程作用。
  • 「雲端」潤「心田」 奏響戰疫「最強音」
    作為新中國最早成立的軍工院校,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聚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研究思政工作規律,充分把握新形勢、瞄準新問題、運用新技術、推進新舉措,將疫情「危機」轉化為思政教育的「契機」,全面挖掘戰疫中生動、鮮活、典型的育人元素,積極開展「思政課戰疫小課堂」專項活動,探索構建起線上線下、課內課外「戰疫」思政工作新格局,從「雲端」到「心田」,講好中國、武漢、學院的戰疫故事,奏響愛國戰疫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