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已經越來越盛行,這些年來在電商的推動下,不少的消費者從之前的不相信到現在什麼東西都網購,從小到幾塊錢的衛生紙到成千上萬的服裝或者電子用品,都選擇網購,應為他給予了消費者更多的選擇,而且價格也比實體店便宜更多。
但是隨著網購的普及,問題也出現了,我們買的服裝經常貨不對板,家電經常出問題難道是我們的運氣不好?
帶著這樣的疑問,今天我給大家普及一下你買的服裝為什麼和展示圖片不一樣,家電為什麼老出問題,使用壽命縮短,餐廳的菜品出品為什麼和圖片上的格格不入,因為我以前是一個專職的商品攝影師,期間這個方面有涉及到。
服裝貨不對板的問題出在哪裡,為何質量如此不堪一擊?
1.服裝在拍攝的時候都是商家經過千挑萬選好幾種面料,定版打樣多個同版不同品的服裝,分為AB兩款,甚至更多,在拍攝的時候,拿的是最好的那一版服裝,然後進行拍攝,最後經過後期處理,圖片放大到200-300倍,修正每一個細節,單獨調整服裝的顏色,再上傳到網頁展示,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一件在網上展示的服裝商品有質感,畫面整潔的一幅圖,而在你下訂單後,給你發貨的商品往往不是圖片中所看到的質感分明的圖片,而是他們發了一件同版不同面料的B版產品。
2.曾經我問過一個老闆,他說我不管怎樣,圖片要漂亮,模特也要漂亮,我不怕別人退貨,我就怕顧客看了你的圖片不沒有購買的欲望。(意思你只管拍好圖,服裝的質量你不用管),他所拍攝的那批貨,質量確實不敢恭維,但他們有自己的後期,看了他們的網頁後,銷量還是不錯。
3.期間拍攝過一個小眾品牌的T恤衫,八十多件,我帶著他去見外SOHO挑選模特,他選了一個烏克蘭的男模特,價格不菲,是一些留學生或者長期做網拍這一行的模特,籤證到了就回國,重新續籤再過來,總共下來80多件衣服算上模特花了14000多,對於他們來講這都不算什麼,期間拍攝的時候,我看了下他們的衣服,質量特別好,一個線頭都沒有,問了下價格才幾十元,我說買兩件,他不賣,給我了他們的網店名稱,一周後買了幾件,花了不到二百,拿到衣服的那一刻,瞬間明白他為什麼不賣了,因為我手上的服裝和拍攝時候的服裝根本不是一個面料,而網店的圖片全部是我那天拍攝的,後期處理的很精緻。
4.大品牌一般在網上賣的一半幾乎是庫存,或者是有瑕疵的產品,再就是同版不同面料的服裝,和實體店還是有區別的,在某著名品牌的旗艦店買了件梭織褲子,到貨後發現褲腿表面有一個隆起的線頭,剪了整條褲子就廢了,抽又抽不回去,果斷退貨,要是實體店當時就可以換貨,這說明這件衣服在實體店沒有賣出去,就放到網上降價處理了,當然還有好多國內實體店沒有上過的貨,你買回來發現原來是國外的舊款。
5.在網購衣服上我們出現最大的誤區就是,「看~這件衣服哪件好看」,這也是大多數男同胞和閨蜜在網購的時候經常問對方的一句話,所以在我們網購的時候,我們只單純的看了一下圖片好不好看,有可能就像上圖中的模特小姐姐,她穿在身上,當然漂亮,如果你的女友拿著這樣照片問你這個衣服好看嗎?結果你對比了一下,還是這張圖片好看,完全沒有考慮這件衣服穿在140斤的女友身上是什麼狀態。所以說我們也不能看圖,對於專業做服裝不偷工減料的電商,這一點是不公平的,也要考慮自身原因。
為什麼去餐廳吃飯的時候,往往服務員傳過來的菜,和圖片上的不一樣,小於心理預期?
1.在拍攝食物的的時候是最考驗攝影師的構圖和搭景的功底了,還要與廚師溝通做菜的技巧,那就是不要做熟,因為做熟了就沒有形狀了,醬汁有料只放一種,如果全部按照正規烹飪手法做出來,拍出來的圖片幾乎是黑乎乎,乾癟癟的一團,看上去沒有食慾,所以以在菜譜上看到的是沒有做熟的菜拍出來的圖片。
2.在廚師做出來沒有完全做熟的菜品上,還要用刷子在每個菜品的材料上用刷子刷油,給沒一個食材做美容,保持石材有光澤有食慾,如果一盤菜品擺盤不夠豐滿,攝影師還需要用一些其他的材料墊底,烘託出菜品量多又有視覺衝擊力,再重申一下,你在菜譜上看到的食材有時候是全生的,就好比豆腐一類的炒過之後就會形狀不一,所以我們用全生的澆一下汁,撒點料擺盤,拍攝就完成了。其實在《舌尖上的中國》裡面的食材做法上,有好多鏡頭是在工作室裡調整完成的,整體拍攝是在當地取景的。
3.另外鏡頭也是一方面,有些食材,比如魚子醬,很小的顆粒,要是用普通鏡頭拍攝出來是沒有感覺,沒有魚子醬的特徵,就勾不起食客的對食材的好奇,如果用百微鏡頭拍攝,把微觀的食材放到數倍,那呈現出的效果就足以讓人產生食慾,下圖就是用百微鏡頭拍攝的魚子醬,是不是很有食慾很壯觀,其實,這道菜等服務員放到你桌上的時候,你會發現,怎麼那麼小一堆,而且價格也不菲。
4.後期的Photoshop修正每一張圖片的色階,以及每種食材的色彩的各種增量,最後統一調整真箇菜品圖片的格調與食材景色搭配,形成一種意境,對於這樣的菜譜,你不會覺得他沒有食慾的。
5.確實如此,菜品圖片的好壞決定著這款菜品的銷量,和服裝是一樣的道理,但是菜品雖然圖片是半真半假,但做出來的食物只要好吃就可以,擺盤也會拋之腦後,但有些餐廳因為廚師流動量大,做出來的菜品就會和圖片上的完全不一樣,口味也會很糟糕,在大型餐飲做過服務員的應該都會收到客人投訴菜品和菜譜不一樣的問題。
家電產品為什麼在維修的時候,維修師傅就會確定的對你說:「是在網上買的吧?」
1.家電這一行業,基本沒有假貨,一旦有冒牌貨,單憑做工和肉眼是可以區分的,因為冒牌貨在仿造logo和材質方面與正品不同,所以說我們在買到某個品牌的家電同時是沒有假貨這個說法的。
2.那為什麼維修師傅會直截了當的認為你的家電是網購的?但自己明明白白的去實體店裡看好了型號,現場了解過,購買的是這個品牌的家電,而且跟實體店的機器型號是一模一樣,為什麼就會被區分出來呢?我們都知道,在一些電商平臺上有些家電錶明是電商專供,也有些沒有標電商專供,其實有很多是電商專供的。
3.電商專供機和實體店的機器雖然型號都是一樣的,但是SN碼或者標識碼和實體店所售產品不一樣,維修工單從這一點就會認定你的機器是網上購買的。
4.由於電商平臺比較廣泛,以低價格為競爭力,這些家電為了提升銷量,在網絡專供商品上用一些質量比實體店用料質量差的零件來裝配機器,或者簡配零件,例如變壓器的銅線少纏幾圈,變壓器的鐵片用次一點的,電線用細一些的,PCB電路板做薄一點,有些零件去了也能正常使用,所以電商專供的機器雖然在外表上和實體店內的機器是一樣,但是內部的電路和用料是不能和實體店內的產品媲美的,應為電路設計功率大,電子元器件長期經受高功率運行,時間長了就壞了,最多也就是1-2年的壽命,這個說法也不是很肯定,如果一個微波爐實體店你500買的可能用10年,你在網上買的花了120元,有可能只能用半年。
文末我們再說一下智慧型手機和筆記本電腦
智慧型手機其實網上並不便宜,實體店的優惠力度比電商便宜很多,實體店也感覺到很大的壓力,做促銷,網上絕對便宜的機器要麼是尾貨,要麼就是實體店處理有問題的機器,在返廠之後流到電商平臺,這類機器一般有小的劃痕,屏幕與機身之間有些間隙,不對稱,這是在沒有出現全面屏手機時候可以鑑別的一種方法,現在幾乎智能從機身劃痕上面來鑑別,有保護膜的更容易檢測出來,筆記本電腦也是同樣的方法,只不過保修貼不能隨便撕掉,返廠的機器重新加工,內部也是不太可能看出來異常的,所以說便宜是有道理的,中關村就有這麼一批專業做貨的,平臺的電子產品做到幾乎冰點價格,他們就開始掃貨,加上專業增值稅發票可以抵稅,能撈到不少利潤。
感謝閱讀,我是有料的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