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計生委婦幼司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婦幼保健機構3044所,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3.53萬所。婦幼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中醫藥對婦幼健康事業具有特殊意義,中醫藥在預防、調理、診斷及治療等方面具有副作用小、風險低的特點,符合孕產婦及嬰幼兒人群對治療和用藥安全性的需求,特別是中醫藥的就診方式,還可促進醫患溝通和情感交流。在婦幼健康領域中強化中醫藥應用,有助於提升婦幼健康服務能力,有利於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
2014年4月,第一屆中國婦幼健康與中醫藥發展大會在京召開,中醫藥相關工作被納入國家衛生計生委婦幼司工作要點。中醫治療婦幼疾病有何優勢、中醫科在婦幼保健院中能發揮多大作用、中醫在婦幼保健領域如何實現長遠發展等一系列問題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近日,記者走訪並連線廣東佛山市南海區婦幼保健院、北京婦產醫院及山東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中醫科,一探究竟。
特色一:
中西醫結合治未病,讓1+1>2
經驗:中醫科與臨床各科室密切配合開展中西醫結合工作,通過對體檢人群的體質辨證分型進行孕前人群體質調理及孕期疾病治療等,獨創性地把婦女保健納入治未病範疇,在院內形成一個完整的中醫治未病系統。
「佛山市中西醫結合治未病特色專科」的稱號,無疑是廣東省南海區婦幼保健院中醫科的亮點。中醫治未病與西醫相結合到底能否在婦幼保健院中發揮作用?對此,該科主任周俊亮信心滿滿。
2006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決定在全國遴選10所中醫醫院建立「治未病中心」,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然而,早在2005年,南海區婦幼保健院就提出了「治未病」設想,開始了孕前女性體質保健的研究,並於2006年開始了大規模臨床研究。2008年,該院成立中醫治未病中心。
「醫生就像園丁一樣,在果樹長大之前,打蟲、施肥、澆水,意在可以為老百姓預防疾病。」周俊亮這樣介紹中醫科的核心理念,與該院院長潘佩光提出的「沃土、育種、護苗、鬆土」理念異曲同工。潘佩光認為,體質自衡是健康之源,體質偏頗為百病之因,女性的身體好比土壤,胎兒就在這個土壤中發育,如果土壤比較肥沃,氣血充足,胎兒就會發育得較好。女性這塊土壤質量的優劣,直接關係到胎兒體質的優劣。
在這一理論指導下,根據每個人的不同體質,制定出一套標準、完善、科學、簡便的規範化可實施方案,進行系統調理保健。
「體檢科、婦保科、兒保科、中醫科等科室一起發力,和其他科室密切合作,打造黃金銜接口。」周俊亮介紹,中醫科與臨床各科室都密切配合開展中西醫結合工作,通過對體檢人群的體質辨證分型,指導辨證施食,包括對孕前人群的體質調理、孕期疾病的綜合治療及與產科合作指導產後調養等,在院內形成一個完整的中醫治未病系統,發揮1+1>2的作用。
「通過調理,使患者達到陰陽平衡、氣通血順、臟腑安和、神清氣爽的狀態,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周俊亮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想讓患者吃得香、睡得棒、心情好,健健康康養育下一代。
特色二:
中藥保胎有特色,惠及三代人
經驗:堅持傳統中醫辨證論治,基於名老中醫打下的科研基礎和醫療經驗,形成治療女性不孕及免疫性反覆自然流產等中醫保胎特色。
北京婦產醫院中醫科看上去和其他醫院中醫科沒有什麼區別,但在患者眼裡,它卻像伏天裡的一片樹蔭,讓人安心。該科主任何軍琴介紹,來中醫科就診的患者大多是因復發性流產或不孕症等從外地慕名而來,吸引她們的便是中醫科這把「養血活血安胎」的刷子。
何軍琴介紹,中醫科得益於已故北京名老中醫趙松泉先生所創的「溫腎養血顆粒」和「培育顆粒」。曾被稱為「送子觀音」的趙老是該科第一位主任,他將中醫調周法與西醫性腺軸很好地結合在不孕症治療中,體現了中西醫理論的最初結合。之後,名老中醫李恩棠所創的「養血安胎顆粒」成了婦產醫院的「名藥」,該藥治療母兒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症,基本可替代西醫換血療法。
如今,這些傳承下來的中藥均已成為該院的製劑,而中醫科針對抗體異常或血性免疫抗體異常所導致的先兆流產和復發性流產等進行保胎,也成為中醫科有影響力的「招牌」。「『養血安胎顆粒』製劑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並連續追蹤20餘年未發現不良反應。」何軍琴介紹,這些製劑臨床應用已30餘載,最早使用過的孩子現在已生第三代了。
特色三:
中醫小兒外治康復,以科研帶臨床
經驗:針對中醫兒科常見病,採用非藥物外治療法提高患兒依從性,針對某些頑固性疑難病種,探索新技術,以科研帶動臨床,形成中醫小兒外治康復特色。
青島市衛生局授予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中醫科「中醫小兒外治康復特色專科」榮譽稱號,已經連續有15個年頭了。該院中醫科學科帶頭人徐濤表示,中醫科探索兒童外治法得益於科研力量的支持,以科研帶動臨床,是讓中醫發揮更大作用的一個途徑。
然而,該科是如何實現科研與臨床並重的?中醫小兒外治康復又有何經驗?
徐濤舉例說,原發性遺尿症是兒科常見病,也是頑固性疑難病種,原有的耳針、穴位貼敷等治療方法雖有一定療效,但治療效果往往趕不上病情變化。如能打破原有傳統,加以頭針結合體針的治療方法,從兒童體質入手,可使療效明顯加強。「根據不同症狀,將遺尿症患兒分為肺脾氣虛、腎氣不足、心腎不交和肝經溼熱等不同證型,施以不同針法,配以不同方藥,讓每個孩子都有適合自己病情的治療方案。」在徐濤眼裡,正是中醫科進行的大量科研對這一疑難病帶來了新的希望,不僅沒有「埋沒」中醫療法,反而加強了中醫療效,這讓徐濤看到了中醫科發展的新方向。
截至目前,該科共主持科研課題8項,包括2012年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及省級課題等,確定了中醫藥治療疑難疾病臨床優化方案,並已對其有效性作出療效評估。
徐濤認為,傳統醫學的先天優勢固然需要傳承發展,但必須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而開展科學技術研究不失為有效途徑。同時,堅持繼承與創新並重,以提高臨床療效為科學研究出發點,有助於實現中醫的振興,也成為該科努力的方向。(本報記者 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