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同從3歲開始接觸音樂,擅長的是彈琴和吉他,經常與父親在舞臺上組樂隊,對舞臺表演也甚有經驗。方大同的父親在夏威夷一家酒店做管理工作,其父是舊金山出生的美籍華人,後搬至夏威夷。母親方梁玉蘭女士在上海開創了NEW BEAT英語教育中心,並且開始著手編寫教材。12歲,同是因為母親工作原因,搬家至廣州。方大同的外婆是美國華人第一代演員。14歲搬家到香港,方大同在上海讀了五年小學,由於期間一直都在不斷的搬家,所以選擇了美國遠程的函授教育,一直讀到高中。在這段空閒的日子中,方大同還為其母親的英語教材NEW BEAT編寫了近百首曲子,並且為該教材的英文發音錄音。
總的來說大同的音樂素養非常高,對比最近很火的李榮浩和很有創作實力的胡彥斌,我認為是方大同>胡彥斌>李榮浩。大同是我從初中就開始關注的歌手,那個時候他還很小眾,小眾到什麼程度呢,就是把QQ音樂華語男歌手往下翻20頁都不帶見他的名字的。第一次聽他的歌是love song~第一次聽love song 就感覺夏日露天咖啡店迎面而來的微風,異常的清新。從此就愛上了這個戴眼鏡的大男孩。大同第一張專輯soul boy 很方大同式的專輯,不管是春風吹,南音。你都感覺不到能找出第二個和他曲風相近的人。但是一個新人沒有人買專輯沒有人聽那他就沒有任何意義。推出了第二張專輯。愛愛愛,這張裡面有了很多符合大眾胃口的暖情歌,他也開始漸漸的上道了,摸索出了大眾受用的風格。所以他下一張專輯未來裡有了更多大家熟悉喜愛的情歌,但是依舊會有那麼幾首方大同式的小眾歌曲,忘了美麗這一類的。真正讓他成為小天王的專輯毫無疑問是橙月!
這張專輯裡幾乎包含了他所有最擅長的東西。r&b,soul,pop,藍調等。其實題主如果聽他的歌很多的話會發現他的歌動用的樂器不論是弦樂還是管樂非常多,典型的是薩克斯,這是他的成長經歷決定的,在夏威夷出生度過童年,聽了很多貓王、MJ、Stevie Wonder這些人的歌,對於這些復古的樂器,都能用出自己的風格。橙月整張專輯都非常棒,很少有一整張專輯都擁有那麼高的質量。一個有才華並且用心的人閃光是早晚的事情。以及後來的專輯15、回到未來、危險世界。可能你不那麼愛聽,但這是他對自己風格的一種嘗試,但是每張專輯總有幾首那麼愛聽的情歌。我確確實實能感受到大同是在認真的做音樂。他熱愛音樂說一些題外話,大同是真正在這個比較浮躁世界裡面靜下來做音樂玩音樂的人,緋聞很少。為了做專輯累到爆肝,演唱會上會請崔健當嘉賓,最近也在準備「音樂很窮」演唱會,他不在意紅不紅,因為他想紅很簡單,他只在意能不能有好的音樂。貼一篇關於他出道經歷的文章吧。我相信大家會愛上這個總是戴黑框眼鏡的大男孩。
他從十五六歲就開始寫歌,將Demo寄給很多不同的唱片公司,希望可以將自己的音樂唱給大家聽。他第一次寄出就有公司給他打電話。他興高採烈地去了。結果,公司的人看到他,失望的說,年齡也太小了吧。就這樣被拒絕了一次。然後他又去了別的公司。他的音樂有著吸引人的力量,卻總是被各種各樣的理由拒絕。甚至有人覺得他不太適合出唱片。香港新人輩出的年代,小小的他在裡面算不了什麼。他繼續,並選擇了他很關注的華納唱片。他親自將Demo交給市場部的人,那個看起來很溫和的中年人說,放在那裡吧,聽過了會給你電話。他等了一個禮拜,沒有回應,他又去,卻驚訝地看到他的Demo被放在一旁的置物箱裡,已經蒙了一層灰,孤零零地蜷在角落。他拿出來,放在那個中年人面前,輕聲說,請您聽聽我的歌!那人皺皺眉頭,放到那邊有空會聽的。他沒有動,執著地,一字一句地說,請您聽聽我的歌!謙遜又有禮貌,卻有著不容拒絕的堅持。被摔過的盒帶稍微有一點變聲,但一點也不影響他溫暖的聲音和行雲流水的曲調。一曲罷,那個中年人皺著眉頭的表情終於舒緩了,方大同是吧,她說,下周來公司開會吧!
那年,他17歲,以為自己終於可以唱歌給所有人聽了。結果他們說,你從幕後開始做起吧。又是一堆理由,說他年紀比較小,覺得他做的音樂和他的年齡有點不相符,比較難做。他說,我明白的,而且我做的音樂在當時的香港來說並不是主流,聽眾可能會覺得有點陌生。他們叫他繼續寫歌。他點頭應允,沒有一句反對的話。其間,他回到曾呆過的上海和廣東,從小到大輾轉過太多的城市,看到風景,他常常覺得自己的心裡住了個老人,這些讓他的性格變得溫潤如玉。即便是等待,他也不白白浪費時間。他開始自學彈琴,每天繼續寫自己喜歡的歌。有次他和經理一起去酒吧,他在臺上緩緩唱起一首情歌,優雅又荒涼,一曲罷了,臺下掌聲雷動,經理說,太棒了太棒了,大同大同,這個歌,一定要發表!結果這首歌成了後來張惠妹那首紅遍街頭巷尾的歌《勇敢》,她啞著嗓子唱,是我勇敢太久,決定為你一個人而活,阿妹將它演繹的盪氣迴腸。那時候方大同走在臺北的西門町,聽阿妹的即興歌友會,唱到《勇敢》的時候,歌迷如潮水般湧動的掌聲讓他想起酒吧的那夜,他的歌原來這麼受歡迎。
但公司還是沒有跟他籤唱片約,只是建議,不如嘗試作曲給別的歌手。但凡是別的新人,在未成名前遭受這樣的待遇,要不選擇離開,要不就死心塌地地待在幕後。他不。他想,寫歌就寫歌吧,就當「曲線救國」。他很喜歡去錄音室,空閒的時候,他會在麥前輕輕地唱一首歌,聽到的人都覺得他非常有潛力,包括天后鄭秀文也被驚豔到,非要去看看他,然後向音樂總監力薦,說,這麼好的聲音,一定要有出專輯的機會。周圍的人推薦以及方大同一大摞首首都清新動聽的Demo帶,讓公司決定正式與他籤約,華納高層終於意識到,如果損失掉這個好聲音和好才華,或者再過許多年,他們也找不到可以替代的了。然而沒想到的是,那一年高層人事有變動,原本負責他們這一批新人的經理離職,那個溫和的中年人臨走前拍拍他的肩膀說,大同,不好意思,你恐怕又要等等了。只是那麼簡單的幾句話,卻輕易否定了他3年等待的時光。那一紙輕飄飄的合約,又在觸手可及的時候飛走了。他平靜地回家,將學了多年的太極拳從頭到尾打一遍,再叮叮咚咚地彈鋼琴,將硬皮鼓敲打的盪氣迴腸,直到他累了,躺下來呼呼大睡。第二天,新上任的經理看到隔間的辦公室裡,有個年輕人埋頭在譜曲,他時而波動幾下吉他弦,然後又快速地在紙上寫寫畫畫。隔著老遠都能感受到他身上堅定的味道。
他選擇了繼續等待,他是太不容易死心的人,而且,他相信自己的表現能讓新的高層滿意。接著寫歌,接著發表,他寫的歌,只要旋律響起來,就沒有人想關掉。這麼精彩的音樂才華終於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當年為他聲音驚豔的鄭秀文,還力邀他在新歌《多得他》做個和聲。兩年後,他終於在華納唱片的合約上,籤上了方大同的名字。2005年他發了第一張專輯《SOUL BOY》。受到了一定的關注,但並沒有引起轟動。接受採訪時他說,我明白,我的歌不是旋律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或者,只有小部分人會喜歡。其實他並不是那麼適合娛樂圈的人,他大部分時候都像一棵樹,安靜地守在一旁。在鎂光燈下,他害羞沉默,低頭慢慢回答記者的問題。他像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在尖銳迷亂的娛樂圈,他身上籠罩著一層薄薄的霧氣,令人無法看清,他吃素,不抽菸喝酒,拒絕婚前性行為,自律的有些不近人情。他堅定地以自己的方式做自己的音樂,即便只是為了小部分為他喝彩的聽眾。他是絕無僅有的在香港發專輯卻不會粵語的歌手,他是香港很少有的R&B和SOUL相融合的歌手,香港周杰倫、陶喆的名號紛紛用在他身上。一開始總是會不太順利,他輕聲提醒自己,既然選擇了,他就會盡最大努力做好。結果等到第二波主打歌《春風吹》開始宣傳的時候,每一家電臺的DJ都興奮地說,他是純正地R&B和SOUL的歌手,他的身上,住著音樂的精神。接著2007年出《未來》的時候,不到一個月,街頭巷尾都想著他那首《LOVE SONG》,無論是前輩陳奕迅還是同為媒體關注的新人蕭敬騰,都對他讚賞有加。他的音樂終於有了無數的共鳴者,瘦弱溫和的他藉助音樂的力量讓自己驕傲地獨立。不過他還是戴大大的黑框眼鏡穿條紋棉襯衣走在大街上,看著和鄰居家哥哥並無區別,也就是他,囊括了2008年幾乎所有的音樂獎項,甚至打敗陳奕迅、古巨基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手的桂冠。2008年去上海拍新專輯《橙月》的封套,他去了曾經生活了6年的浦江路,那裡的法國梧桐依然優雅,那個曾在樹下玩鬧的小孩,終於長大了。他在樹下微微地眯眼,突然想起5歲的時候獲得音樂比賽冠軍時,懵懂中那種奇妙的感覺,好像這一生與這緩緩流動的音符有種奇妙緣分,只要能聽到,只要能唱出,他就能從中獲得平靜和自由。從那個時候開始,他所做的一切夢,都和音樂有關。到真的實現的這一刻,他用力握緊拳頭,清醒地提醒自己,這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