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的高考報名人數為 1071 萬,錄取率大約 80%,也就是說會有 800 萬人最後會進入大學。
高考之後,怎麼填志願,選什麼專業,是擺在考生和家長之前的難題,每個考生和家長都希望找到最優解。
有人會建議考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選專業,但是,大部分考生一直埋頭學習,高考結束的時候發現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興趣和愛好到底是什麼。
填志願,有三個主要因素要考慮:學校,專業,城市。
對不同背景的考生而言,這三個因素優先級會有不同。如果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考生,到一個經濟發達一點的城市,在心智成熟最快的四年,能夠見識到更多東西,就比較重要。如果考生本來在中心城市,到一個二線城市能讀到自己喜歡的專業,也很重要。選什麼專業,常常是最後再考慮的事情。
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學,商業機會多,大學四年,耳濡目染,可以接觸到更多新事物。這種氛圍也是很重要的。
家長都希望給孩子選個好一點的專業,其實想的也無非是幾年後能找個「好工作」。現在的就業環境已經變化了很多,所謂「專業對口」這種事,基本已成為過去時,現在校招,不止看大學招牌,更多的是看一個人的素質和能力。
社會需要的職業和崗位千差萬別,學校裡的專業只是很少的幾門,對應不上。
如果想著以後有一份好工作,那就記得,進了大學之後千萬不要渾渾噩噩混日子,不要以為進了大學就可以輕鬆玩四年。如果這樣想而且這樣混,這個人跟落榜其實沒多大區別。
最糟的就是,高中之前,一直被父母和學校管著,到了大學,可沒人管了,自我約束能力差,又結交了一群整天玩樂的損友,慢慢的就變成一個廢人了。
從這一點看,好大學甚至比好專業更為重要。學校風氣好,周圍都是上進的同齡人,也會督促自己。
不要對大學預期過高,幾乎每個人進入大學後都會有一段時間的失落期,預期中的大學很美好,等你入校了之後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沒選好怎麼辦?上了大學之後發現不喜歡怎麼辦?沒有人總能拿到一手好牌,拿到爛牌也要有耐心去打,不下牌桌,總有機會。
耐心是年輕人最缺少的東西。
即使是有 80% 的人會進入大學,也還是有 20% 的人落榜,或是選擇復讀。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再說,不讀大學也未必就沒有出路,重要的是在今後能有一技傍身。那些上了大學的,如果只是沉迷於遊戲,最後也好不到哪裡去。
人生其實是長跑,不要把考上大學當做自己的人生巔峰,那這一生就太可悲了。
題圖:Ikonimages/高品圖像
各位讀者多半已經遠離大學校園,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高考之後填寫志願,能做出更好的選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