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無疑是眾多大學生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分叉路口。
有的人打算畢業後就工作,早早地便奔赴北上廣深,提前開始在各大名企裡摸爬滾打;有的人準備考研,便以圖書館為家,埋身於題海,兩耳不聞窗外事;
似乎每個人都在大四這一年開始走向了不同的人生軌跡。所以面對選擇我們總是那麼糾結。
所以到底應該怎麼選擇呢?我們先來看看2020年高校畢業生的薪酬和就業報告吧~
此次報告指數依據國內200多個細分領域、600多個城市地區、50萬家企業、200萬條畢業生數據,按照工資水平、就業率、人才成長率、薪酬增長率四個要素,以相應權重,以統計學模型計算得出。
圖自:中國薪酬網
畢業生薪酬指數既反映了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收入變化,也反映了畢業生成長發展狀況,對客觀分析高校畢業生就業趨勢、企業人力資源配置狀況,以及經濟發展走勢具有參考意義。
根據報告,排名前十的高校分別是:
清華大學,為10818元
北京大學,為10698元
上海交通大學,為10673元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為11028元
北京外國語大學,為10922元
外交學院,為10688元
浙江大學,為10461元
中央財經大學,為10065元
上海外國語大學,為10394元
中國人民大學,為10467元
這10所高校中,985高校5所,211高校9所,說明985、211院校畢業生就業機會相對較多、就業質量相對較好、薪酬水平相對較高。如果以畢業生平均月薪過萬作為分水嶺,「萬元戶」一共有24個。這些「萬元戶」之間,薪資差距並不大。此外,從學校所在地來看,一線城市的高校在畢業生薪酬上明顯佔據優勢。榜單中學校位於北京、上海的高校,其平均薪酬較高。浙江大學為浙江省中畢業生平均薪酬最高的高校。而上海交通大學為上海市,平均薪酬最高的高校。也有些知名985高校如:武漢大學,南開大學,湖南大學等排名比較靠後;但不能表明這些學校的畢業生工作不好,這樣的工資水平在當地城市還是有很強競爭力的。上升幅度大的學校:
揚州大學由2019年第205名,躍居今年第98名。
華東政法大學由2019年排名第29名,躍居今年第22名。
北京工商大學由2019年排名第53名,躍居今年第46名。
北京服裝學院由2019年排名第69名,躍居今年第62名。
還有其他一些排名顯著上升的高校,因專業設置符合當前經濟環境、行業發展和企業需求,畢業生工資水平、薪酬增長率相對增幅均較為明顯。熱門專業
因為疫情,不少傳統線下業態受到的衝擊較大,旅遊、廣告/傳媒、金融等行業對應屆生的招聘需求下降明顯。
但是與此同時,新基建、醫療健康、在線教育、直播帶貨等領域發展迅猛,相關行業應屆生的機會增多。
其中,就業綠牌專業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等本科專業畢業生薪資較高,老牌熱門專業金融畢業生薪資依然表現穩定。
雖然越來越多高薪行業已經不再看重專業,但是專業仍然潛移默化的影響部分畢業生進行求職決策。
而高校專業的設置除了自身水平過硬以外,是否符合國家發展前景,也成為影響著學校整體薪資指數的重要因素。
就業城市
除了專業以外,畢業生就業地同樣很重要。因為就業城市的不同,大家的薪資水平差異很大。很多高校畢業生都選擇本地就業,這會大大受到當地薪資水平的影響。
在榜單中,一線城市的院校領跑全國。top50高校中,位於北京的大學共22所,位於上海的有11所,佔據了半壁江山。而榜單上位於一線城市的大學們,畢業生平均薪資都在8000上下。
近年來,越來多數據顯示:大多數名校學生,依然鍾情於北上廣深杭等一線/新一線城市。
對於廣大年輕人來說,經濟實力強勁的城市即使因為房價等原因備受吐槽,但是更高的薪資、更多的機會、創新前沿、產業成熟、開放的社會環境……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依然是夢想起航的地方。
金秋已過,秋季招聘已結束,談到2020就繞不開疫情對就業形勢的強烈衝擊。那麼今年大學生就業情況到底如何?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了一份《2020年秋季大學生就業報告》,一起來看看!↓↓↓
2020屆大學生平均起薪
圖自:智聯招聘網
根據表格顯示,2020屆畢業生首份工作整體起薪為5290元,畢業生起薪分布與學歷成正比,碩士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平均起薪為7337元,本科畢業生為5102元,大專畢業生則在4562元左右。
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就業市場上高學歷依舊在起步時佔據優勢,擁有更高的起點。
最後,用一句名言結尾:努力讀書,不是因為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擁有選擇的自由,但是我們很多人都沒有能力去實現這份擁有。所以,不管我們是選擇大四考研還是工作後再考研,都應該對這個決定投入全部的勇氣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