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一場淅淅瀝瀝的小雨中,武漢美術館在閉館5個月後正式恢復開放,對於這場久別重逢,美術館的工作人員與觀眾心中都有按奈不住的激動。
在疫情期間,武漢美術館雖然沒有面向公眾開放,但是內部工作一直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新任館長陳勇勁也迎難而上,帶領美術館的工作團隊積極籌備開館事宜。
在重新開館的這天,陳勇勁與美術館的工作人員早早就守候在門口,期待迎來開館後的首批觀眾,並為觀眾準備了精美畫冊作為禮物。
第一位觀眾,館長陳勇勁親自送上精美畫冊。
工作人員認真為觀眾測溫、掃碼、登記信息等。
這場疫情給所有人的生活都帶來不小的影響,同樣也給美術館的工作帶來很大改變。
新任館長陳勇勁與媒體對話
新任館長陳勇勁表示,疫情在每個人心中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陰影,在之後的展覽策劃中會更多考慮藝術對人心的撫慰作用,希望用藝術療愈觀眾。
在展覽形式上,則會更加注重線上展覽與線下展覽的結合,使線上展覽更豐富、更有深度。為了避免人群聚集,線下展覽的開幕式活動將取消,或採取其他形式舉行。
目前武漢美術館正在展出的展覽包括「武漢·印象 ——武漢美術館館藏作品展」和「同心戰疫——美術·書法·攝影主題作品展」。
「武漢·印象」作為武漢美術館的一個延續性的文化品牌記載著武漢的歷史與變遷,至今已舉辦七屆。
展出作品有對恢弘歷史的緬懷,也有對生活百態的描繪;有對幽幽古剎的沉思,也有對鬧市街景的再現。一個個場景、一幅幅畫面,呈現出江城獨具特色的自然風光之美、人文內涵之美,展現了武漢市民生活的千姿百態,滲透出獨具漢味的文化差異。
劉壽祥《黃鶴樓雄姿》紙上水彩 2009年
因感染新冠肺炎,劉壽祥於2020年2月13日逝世,得年62歲。黃鶴樓定格在他的畫中,而他的生命定格在這場疫情中。
「武漢·印象」作為此次武漢美術館重啟的首展之一,期望通過此次展覽給疫情之後的武漢增添新的活力,鼓舞人們更加積極地面對疫情帶來的變化,並努力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周韶華 《楚風圖》紙本水墨 | 92cm×111cm | 1990年
聶幹因 《戲妝人物》之二 寫意重彩 | 69cm×69cm | 2009年
樊楓 《新址——武漢美術館》紙本水墨 | 97cm×180cm | 2010年
朱曉果 《舊租界的俄式建築 》布面油畫 | 60cm×50cm | 2010年
郭潤文 《持紅繩的女孩》布面油畫 | 80cm×50cm | 2013年
宋恩厚 《五顏六色》套色木刻 | 48cm×45cm | 1984年
魏謙 《坐著的維吾爾老人》銅版畫 | 26cm×22cm | 1996年
劉壽祥 《黃鶴樓雄姿》紙本水彩 | 54cm×73cm | 2009年
許海剛 《江邊》紙本水彩 | 79cm×149cm | 2014年
陳勇勁 《東湖石》紙本水彩 | 110cm×79cm | 2014年
「同心戰疫——美術·書法·攝影主題作品展」是新冠疫情發生後我市舉辦的首個線下展覽,共展出美術、書法、攝影作品150餘件。
△ 冷軍 《大愛無疆》 國畫
△ 樊楓 《中國效率》 國畫
△ 陳勇勁 《抗疫日誌》 水彩
這些作品生動描繪了全市人民艱苦卓絕,贏取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決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擊戰重大戰略成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的偉大歷史畫卷。
△ 黃德琳 《守望相助 萬眾齊心 戰疫必勝 日月重新》
△ 王軍 《滾石上山 爬坡過坎》
△ 瞿忠謀 《不負韶華》
同時展現了武漢書畫、攝影藝術家們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和眾志成城、同心戰疫的堅定信念。
△ 徐震山 《致敬最美天使》
△ 周國強 《白衣執甲英雄淚》
△ 陳夢藝 《時代偶像的崇拜》
在迎來新任館長後,武漢美術館會有什麼變化呢?
新任館長陳勇勁表示,武漢美術館目前在全國已經有很大影響,也有自己的很不錯的品牌展覽,之後將延續「藝術美麗一座城市」的辦館宗旨,在辦好已有品牌展覽的同時,進一步拓展,引進一些高端展覽,結合美術館的特點和優勢,以現當代藝術為切入點,使呈現的藝術形式更豐富,更好的服務大眾。
目前武漢美術館在有序恢復開放期間,每日限定人數400,全員採取實名制線上預約參觀方式。
預約參觀時間為周二至周日(周一閉館),預約時間段分上午和下午,上午:9:00-12:00,限定人數200,下午:13:30-16:30,限定人數200,中午12:00-13:30為展間館內消毒時段。
預約方式:關注武漢美術館官方微信公眾號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