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1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承赤高速圍場支線蘭旗卡倫鄉路段,放眼望去,向日葵、格桑花、萬壽菊、金盞菊……十多種花卉作物競相開放,仿佛一塊塊五彩斑斕的地毯鑲嵌在青山綠水間,停車拍照的遊人絡繹不絕。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把生態良好作為發展的第一底線,找準生態底線與百姓增收之間的最佳平衡點,讓綠水青山生出了金山銀山,一條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康莊大道,正在圍場百姓腳下延伸……
加大生態環境保護,交出「幸福答卷」。加快推進水土流失防治,去年投資3300萬元實施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河道長度12.5千米,減少水土流失。全力做好國家「坡改梯」試點工程建設,去年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工程投資2500萬元,工程涉及4個鄉鎮6個村,修建梯田10000畝。開展河流生態治理。對水質超標、河道底泥、水體失去自淨能力的河段進行清淤、清障;在河道內恢復綠色水生植物,提升河流水體自淨能力。全面開展「傍水」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做好現有溝渠坑塘垃圾清理工作。今年以更高的站位全面治理水環境。嚴格落實河湖長責任制,持續推進水汙染防治「三年百項」重點工程,完成鄉鎮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劃定,依法取締關閉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沿河養殖企業全部配建糞便汙水處理設施。縣城汙水處理率達到90%,重點鎮具備生活汙水、生活垃圾處置能力,地表水國省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實施坡耕地綜合治理,修建水平梯田1萬畝,同步實施水利配套、田間路修建、溝道治理等工程。
加快林業經濟發展,苗木長起來錢袋鼓起來。今年,該縣聚焦「百萬畝林果」項目,堅持「自主自願、生態共享、合作共贏」原則,充分發揮林業資源優勢,創新林業產業發展方式,依託京津風沙源治理、張承壩上地區造林等國家重點生態造林工程,引導鼓勵中標單位優先僱傭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參與工程建設,增加建檔立卡貧困戶收入;依託公益性崗位設置,以森林、溼地、沙化土地管護為重點,優先安排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與服務和管理,增加工資性收入。通過成立木蘭林業集團,引導建檔立卡貧困戶走林上有產品、林中有旅遊、林下有經濟的經營之路,打造綠化苗木種植、銷售的林業扶貧產業鏈,增加貧困戶經營性收入。爭取投入資金1.5億元,有效實施林業生態建設與保護項目,打造經濟林產業示範村5個,帶動5000戶以上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
實施旅遊扶貧,好風景帶來好光景。發展鄉村旅遊,將土特產品、民俗風情、文化符號等元素進行深挖創新,既豐富了美麗鄉村的內涵,又避免了同質化發展,實現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滿足了旅遊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在御大旅遊公路沿線打造西龍頭鄉、御道口鎮等4處旅遊扶貧節點;在承圍高速公路打造蘭旗卡倫鄉旅遊扶貧節點;在東西旅遊環線打造哈裡哈鄉、半截塔鎮等旅遊扶貧節點。創建了萬家客棧鄉村旅遊品牌,推出了萬家客棧「1+1」鄉村旅遊扶貧模式,現有加盟農戶200戶,直接或間接帶動1.5萬人次穩定脫貧。全縣形成了產業興起、基礎完備、群眾富裕的多贏局面。
原標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生態美 產業興 百姓富——圍場在綠水青山間實現百姓「小康夢」》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