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與複合型人才的搖籃 ——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 2011年的高考已經結束。今年全國參加高考人數933萬人,錄取人數675萬人,雙雙創歷史新高。而同時,今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也依然不容樂觀。雖然有些人認為大學擴招是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但以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每年8%以上的經濟增長率來說,是不應該存在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現在,無論是教育界還是已經或即將踏入就業市場的大學生都已經意識到,我們傳統的教育模式對於現代人才的培養尚未形成有效的轉變。需要國際化人才、培養複合型人才的呼聲雖然已經聽了好幾年,可究竟怎樣的人才才能稱的上國際化複合型人才?怎樣的教育環境才能培養出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的人才?我們還在探索答案。 讓我們看看發達國家比如日本的做法。日本一直以來以教育為立國之根本,日本的教育界也一直在探索21世紀教育的發展方向。這一背景下,有130年歷史的立命館學園在2000年新創立的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簡稱APU),就非常引人注目。因為APU進行了一系列全所未有的大膽嘗試。首先她沒有採用在學園內部原來的名校立命館大學的基礎上建立一所分校,而是遠離京都,將學校建立在九州的別府。第二建立初的目標就是國際化——50%日籍學生、50%留學生,50%日籍教授、50%外籍教授。以讓畢業生適應國際化社會、成功就職於國際企業和組織為目標。現在APU已經成功實現了這一目標。根據2011年對東京證券交易所(東證)一級上市企業的就職率的調查表明,短短10年歷史的APU的學生在這些企業的就職率已經逼近歷史悠久日本名校慶應大學。 在國際社會以及企業中就職,最基本的就是外語水平,所以APU採用英日雙語教學模式。但是學生在報考的時候只需要選擇英語和日語中的一門作為報考基準語言,進入大學後通過專門的語言課程,學習另一門語言並可選修亞太其他語言。在大學一二年級期間,學校安排的通用課程分別使用英語和日語授課,到了三四年級,學生基本能熟練掌握英日雙語並參加雙語授課的專業課學習。 外語只是人和人之間溝通的一個工具,在國際化的企業中,掌握兩門外語是必要的,但工作光靠語言不夠,還需要依賴於專業知識,只有將外語和專業課程結合起來,這樣的外語學習才有實際意義,在就業中才能擁有優勢。反顧中國大學,限於師資力量和學生水平的參差不齊,還不可能做到雙語授課。現在我們對於外語的重視只是增加了外語課的課時比例,促成了學士學位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掛鈎。學生學習外語以應試為中心,往往能夠在GRE和託福考試中獲取高分,但是卻缺乏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能力,更不要說和自己的專業聯繫起來,當大學畢業生們踏上工作崗位後,在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外語幾乎要從頭開始學起。而APU的畢業生已經用外語學習了幾十門專業課程,完成了大量的專業論文,就完全沒有這樣的擔心。 日本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是日本最具特色的英日雙語授課的私立大學,地處九州溫泉之鄉別府,依山傍水,自然風景秀麗。面向全球招生,一年春秋兩季入學,可選擇英語或日語基準報名面試。有完善的學費減免和獎學金制度。學習期間可申請他國交換留學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