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姜贇 實習生 劉安琪
據美國《僑報》報導,華人父母送低齡孩子出國留學,小留學生聽上去是很值得驕傲的身份,但其中辛酸苦楚旁人可能無法參透。讓思想尚不成熟的孩子們獨自海外求學,真的是明智的決定嗎?
小留無法融入ABC
父母們最擔心的就是把孩子送出國後,他們真的能融入當地社會嗎,這個問題恐怕只有孩子們最清楚。哪怕都是會說中文的同齡孩子,小留學生想融入其中也非常困難。
Sara和Rain是兩所不同高中的學生,已經快畢業。一位和家人一起移民美國五年多,另一位是在美國出生的ABC,他們能和來自中國的小留學生們玩到一起嗎?
"從不和他們一起玩,"Sara說,"他們聚在一起都不怎麼學習,好像除了玩啥都不做,而且他們都說中文,就像來了美國繼續過中國生活。"
同樣的,當Rain被問到是否和中國小留學生玩時,他也直搖頭:"不不不,我們都會自己玩。雖然我和我弟弟也會說一點中文,但是他們完全不說英文,我們對彼此的話題都不了解,關鍵的是,他們不怎麼學習。"當幾位墨西哥裔、白人同學被問到類似問題時,他們更加不以為然。
小留心智不成熟
無法自理
除了孩子,家長們也有自己的看法,"我兒子讀高中,之前寄宿在一個白人家庭,後來發現我們的感情越來越疏遠,我就自己過來看他。慢慢發現他整天和一些寄宿中國留學生們一起玩,也不學習。我現在了解了,小孩子真的不能沒有人管,他們心智不成熟,根本不能管理好自己。"一位陳姓家長說,"後來我只能給孩子轉學,給他換一個全新的環境。"
而另一位楊姓媽媽則感慨,表示幸虧當初沒有讓孩子一個人來留學。"女兒初到時讀高一,兩年後才告訴我那段時間有多寂寞。現在她很激動地跟我說,如果我當初沒有陪伴她,她真不知道能不能一個人熬過那段日子。"
送孩子出國做小留學生
許多家長後悔了
"去年暑假和幾個朋友一起出國旅遊,順道接上了在國外讀書的女孩,本來以為是一次非常開心的旅行,但沒想到不久後我和朋友就發現女兒得了厭食症。"在中國大陸夫妻兩人生意都做得很成功的曹女士介紹說,他們家有3個孩子,因為當時中國依然執行計劃生育,所以第二個孩子生在了國外,於是從孩子6歲起,夫妻兩人就讓二女兒出國,寄宿在一個關係很密切的白人朋友家中,做小留學生了。
曹女士在了解了女兒的情況後,馬上將女兒接回了中國。曹女士遭遇的問題並非個例,當她知道女兒的情況後,開始關注圈中送孩子出國做小留學生的父母,沒想到大家都大同小異,發現或大或小的問題苗頭,而幾乎一致的問題就是,小留學生們都和父母很疏離,父母很難和他們交心地溝通,不知道他們的內心究竟在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