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史密斯籃球名人紀念堂是全世界籃球迷朝聖的信仰之地,所有對籃球事業有卓越貢獻的人都以被選入名人堂為榮。
2020年籃球名人堂驕傲與悲痛並存,石佛鄧肯、狼王加內特和故去的黑曼巴科比-布萊恩特三位長者攜手入選,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大前鋒、攻防一體的超級搖擺人、麥可-喬丹之後最好的得分後衛齊聚一堂,名人堂因他們榮光煥發。
科比-布萊恩特——劃時代傳奇分衛 曼巴永恆
從1996年至2016年,NBA全球化戰略推廣的觸角遍及全球,如果非要在這二十年間找一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毫無疑問,科比-布萊恩特是最能代表NBA品牌文化符號的不二人選。
回望他二十載的傳奇生涯,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從板凳席打到聯盟門面,孤獨、桀驁、偏執、勤奮;三年級坐穩首發,從1998-2013年跟腱斷裂之前,連續十五年入選最佳陣容,常青穩定,他的世界沒有登峰造極,只有永無止境。
他偷師了麥可-喬丹的所有技藝,美如畫的翻身後仰跳投瀟灑飄逸,他的眼神殺伐凌厲,三節62分、單場81分、首個得分王賽季場均35.4分,他是史上唯一能和麥可-喬丹比肩的全面得分手——「當他走了,你會發現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也離開了這個世界」。
他九次入選最佳防守一陣,從21歲第一次入選到32歲最後一次入選,長達十年之久的歲月裡始終保持著高昂的防守熱情。2002-03賽季,他每個夜晚既要砍下30分,又要鎖防對手的進攻頭牌場均送出2.2次搶斷——82場全勤,場均出戰41.5分鐘,攻防兩端的意志力將其鍛造為過去二十年間最恐怖的外圍攻防個體。
1996年至2007年,科比從板凳席菜鳥成長為聯盟外圍攻防第一人,但2006、2007年季後賽連續首輪折戟;2008年2月家嫂到來,他開始悔悟,減少持球比重,不再大包大攬,從昔日孤獨的個人英雄主義得分手轉型為無私的團隊領袖,他的單季場均得分從此再未超過30分,但他和湖人都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個人擔當與團隊理念相統一的冠軍之師。
他在2013年遭遇了毀滅性的跟腱斷裂大傷,從此巔峰科比一去不復返;跟腱傷病康復期長達8個月,科比僅復出6場比賽遭遇左膝脛骨骨折再度賽季報銷;養傷10個月後,他拼爭35場比賽後遭遇右肩旋轉袖肌腱撕裂賽季報銷——生涯暮年三度賽季報銷,從頂峰跌入低谷,百折不撓,屹立不倒。他用最後的60分與命運抗爭,彷徨過,吶喊過,始終不曾向命運低頭。
從1996年至2016年,13順位、20載紫金生涯、5座總冠軍、2005-07賽季兩連得分王、2007-08賽季MVP、2008-10兩連FMVP、18次全明星首發、12次最佳防守陣容、15次最佳陣容,他是這二十年來最偉大的得分後衛,名人堂以科比為榮。
蒂姆-鄧肯——重劍無鋒 大巧不工 歷史第一大前鋒
鄧肯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畫面:坐在替補席因笑吃T、原地大風車、招牌45度打板投籃、2008年季後賽三分球絕平太陽......
菜鳥賽季,21歲的鄧肯進攻效率為108,防守效率為95;生涯最後一季,40歲的鄧肯進攻效率為107,防守效率為96——十九年如一日,他的穩定性超越了時間。
鄧肯在維克森林大學心理學專業讀滿4年,喜怒無形於色,心如止水,少年老成:菜鳥賽季場均21.1分11.9板2.7助2.5帽,最佳一陣、最佳二防、全明星替補實至名歸,他與海軍上將大衛-羅賓遜完美兼容,出道即巔峰;二年級斬獲總決賽MVP,彼時的總決賽對手尼克斯是聯盟頂級的防守強隊,場均僅失83分,但鄧肯總決賽場均27分14籃板;2001-03賽季連莊常規賽MVP,2003年總決賽場均24.2分17.0籃板5.2助攻5.3蓋帽,猶如天神下凡,G6加冕之戰21分20籃板10助攻8蓋帽準四雙;2005年馬刺VS活塞史上「最枯燥」總決賽,鄧肯不聲不響場均貢獻20.6分14.1籃板(4.7攻板)2.1助攻2.1蓋帽——2005年夏天,已滿29歲的鄧肯手握2MVP+3FMVP,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已經提前鎖定了歷史第一大前鋒的桂冠。
鄧肯生涯的每一個進球都中規中矩,平淡中蘊含著無比深厚紮實的基本功,「大基本功」絕非浪得虛名:他職業生涯的籃下命中率高達69.4%,擁有完美的背打技藝,兩腰轉身打板跳投絕技看似接近地板流,但他高舉的手臂永遠令對位者可望而不可及;他的場均出手距離為8.1英尺,生涯中距兩分命中率保持在40.3%,優秀的中投大師——鄧肯在常規賽用最簡潔有效的得分方式默默無聞地砍下了26496分,樸實無華。
他在聖城19載,歷任多種角色:1997-2003賽季,雙塔之一,他與功用相仿的大衛-羅賓遜相輔相成;2003-2006年,鄧肯是馬努和帕克騰飛前馬刺的絕對領袖,他與藍領拉蘇-內斯特洛維奇搭檔內線;2006年夏天,鄧肯年滿30歲,戰術軸心向帕克過渡,真正意義上的GDP組合開始各顯神通;2014年奪冠之後,鄧肯基本上處於吃齋念佛的半賦閒狀態,望著冉冉升起的總決賽FMVP卡哇伊,老哥仨逐漸退位讓賢,意味深長地望著馬刺的食堂——鄧肯代表馬刺出戰了1392場常規賽、251場季後賽,他在馬刺收穫了1158場勝利,生涯勝率高達恐怖的70.4%;1999年斬獲第一個總冠軍,2014年贏得最後一個總冠軍,5座總冠軍橫跨十五年,這是鄧肯最偉大之處。
從1997-2016年,見馬刺之盛,方知鄧肯其人。
凱文-加內特——狼性鐵血硬漢 攻防一體超級搖擺人
2000年雪梨奧運會夢四隊隊內訓練,加內特車輪戰單挑了一眾明星隊友,不可阻擋,真正的從一打到五——完美詮釋了狼王的比賽風格,他被譽為「6尺11寸的麥可-喬丹」。
2003-04賽季是加內特的巔峰,常規賽MVP+雙最佳一陣+籃板王,從他的場均數據可見一斑:場均24.2分13.9籃板5.0助攻2.2蓋帽1.5搶斷,攻防一體的全能戰士;身高2米11、體重115公斤,能夠在3-5號位搖擺掃蕩。古典大前鋒諸如巴克利、卡爾-馬龍等皆以保護禁區和籃下一對一單防為主,如加內特般能夠在防守端覆蓋半場,有「一個人聯防」美譽的搖擺人無疑是領先時代的存在,這也是加內特與同時代的大前鋒同行們的本質不同。
加內特在進攻端也與古典大前鋒大為不同:他的生涯場均出手距離為11.3英尺,籃下出手佔比為22.8%、中距兩分出手佔比為21.5%、遠距兩分出手佔比為33.0%——三分線以內出手分布均衡、無死角的得分機器,尤愛中距離,中距兩分命中率高達46.0%,超一流的中投大師。
加內特的比賽方式對大前鋒位置進行了顛覆性的變革,逐漸不再局限于禁區作業,攻防都向三分線擴展——全能搖擺人,集小球時代所需的球員個體突破、投射、傳球、防守能力於一體,巔峰加內特2004年率隊殺入西決,金州勇士2015年奪冠,KG的存在方式領先籃球發展十年之久。
加內特的獨特性在2007-08賽季大放異彩,他從森林狼的全能領袖轉型為綠軍的防守軸心,場均出手數從森林狼最後一季的17.6次下降到13.9次,減少進攻比重,專注防守:個人防守效率為生涯之最的94,他的移動、咆哮、激情、鐵血撐起了綠軍的高壓迫防守體系,綠軍防守效率98.9高居聯盟榜首,加內特也理所當然收穫了生涯唯一一座DPOY獎盃。
2015年2月20日,森林狼用27歲的賽迪斯-楊作為籌碼從籃網接回了38歲的凱文-加內特,「我們需要KG,我們的年輕人失去了狼性。」
從1995-2016年,KG是聯盟最全面大前鋒的代表,狼性精神永遠鼓舞后人。
石佛喜怒無形、狼王激情似火、黑曼巴冷酷如冰,他們的性格和球風不同,但對這項運動的影響力和定義偉大的方式獨一無二。他們代表了NBA過去20年的恢弘盛景,也代表了一代人永駐心中的青春與記憶。
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
(司機)
司機專欄:高冷大叔眼中的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