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不禿點兒反而顯得不合群了呢。
@飛天小皮警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碩士研究生
皮膚問題小巡警
致力於為廣大人民群眾解決皮膚問題
秋冬時節,那一片片飄落的樹葉,就好像我們頭上一根根脫落的頭髮。
身為一名勤勞的打工人,脫髮這件事是再容易不過的。據央視報導的衛健委數據,我國有 2.5 億人飽受脫髮困擾,平均 6 個人裡就有 1 個人脫髮。這年頭,不禿點兒反而顯得不合群了呢。
圖源:Weibo
脫髮容易,想長回來卻很困難,只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口服和外用藥物治療,有些時候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想要對抗漸漸升高的髮際線,漸漸清晰的頭頂皮膚,萬不得已之時只能用上「鈔能力」了——進行毛髮移植(以下簡稱植髮)。
圖源:Weibo
作為脫髮的最後救星——植髮,讓很多朋友充滿了美好的憧憬,但卻又被高昂的費用和對這項技術的不了解而勸退。那今天小皮警就來跟大家好好聊聊植髮。
01 什麼是植髮?什麼人可以植髮?
植髮是將自體的部分毛髮,通過外科手術的方式,移植到頭皮禿髮區或身體其他毛髮缺失部位。
植髮並不會產生新的毛髮, 也不能增加毛髮的總量, 而是通過重置現有的毛髮,使之分布和排列更為合理,達到視覺美觀的效果。移植後的毛髮仍能保持原有的生長特性,並在移植區域內繼續生長。
植髮適用於:
雄激素源性脫髮(又稱脂溢性脫髮)
非活動期瘢痕性脫髮(包括手術、外傷、燒傷造成的脫髮)
體毛缺失(眉毛、睫毛、鬍鬚、陰毛、胸毛等)
毛髮部位的穩定期白癜風
面部輪廓的毛髮修飾(如髮際線重塑,眉毛、睫毛加密等)
植髮手術創傷小,只要不患有嚴重精神及心理疾病、威脅生命的重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和凝血功能障礙等基礎疾病;不是在各種免疫相關性禿髮的活動期,或有頭皮軟組織感染(癬及各種皮炎)的人群,都可以接受治療。
而且,植髮已經是一項成熟的技術了,早在兩個世紀以前,就有關於毛髮移植的記載。1959 年,N Orentreich 提出了著名的「供區優勢」理論,指出枕部毛髮(如下圖藍色區域)不受雄性激素及其代謝產物影響,是長期生長不脫落的「長壽毛囊」。
圖源:NHI MEDICAL
1984 年 Headington 提出了「毛囊單位」的概念,他認為我們的毛髮不是一根一根均勻分布在頭皮上的,而是通常以每 1~3 根為一個單位出現,每一個單位有其相對獨立的皮脂腺、立毛肌、毛囊周圍血管神經叢,稱其為毛囊單位。
圖源:tj HairClinic by RUSSALD MEDICAL
如果以毛囊單位進行移植,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毛囊分離損傷,可提高毛髮移植後的成活率。當前植髮價格的劃定也是按照毛囊單位為標準進行的,通常移植一個毛囊單位 10-20 元不等,根據需要(髮際線或頭頂等)移植 2000-5000 個毛囊單位,一次或分次移植。
02 植髮的方式和過程是怎樣的?
目前常用的植髮方式為毛囊單位頭皮條切取技術(FoIIicuIar unit transpIantation,FUT)和毛囊單位提取技術(FoIIicuIar unit extraction,FUE)。
圖源:hairtransplantationworld
毛囊單位頭皮條切取技術(FUT)
▼
FUT 是相對傳統的一種術式,先從枕部優勢供區切取頭皮條,將頭皮條在顯微鏡或放大鏡下分離為單個毛囊單位移植體,再移植到受區。
打個比方,就像先挖一塊地皮,然後再把地皮上的樹苗一棵棵分離出來,移植到另外一片地上。因為獲取的是頭皮條,所以對頭皮的創傷要更大一些,但對毛囊的損傷小,術後毛囊成活率較高,植髮效果較好。
圖源:Bay Area Cosmetic Surgery Center
毛囊單位提取技術(FUE)
▼
FUE 是比較新的一種術式,採用環鑽對供區單個毛囊單位進行環切,直接從供區獲得單個毛囊單位移植體,隨後在需要移植的部位戳出孔洞,再以一定的密度均勻地將毛囊插入其中,就完成了毛囊的移植。
就好比從地皮上直接連根帶土取出樹苗,然後移植到另一塊土地上。這種術式對醫生的要求更高,但能避免切取整塊頭皮造成的巨大創傷,適用面更廣,傷口恢復時間短,併發症少,且術後瘢痕不明顯,也是目前主流的術式。
圖源:MASSDERM
植髮的過程包括:
術前準備和設計 局部麻醉 製備毛囊移植體 植入移植體 術後處理
圖源:THE WELLNESS CLINIC
03 植髮術後效果如何?
植髮是較為安全成熟的手術,其術後併發症及不良反應比較少,而且恢復期也較短。
出血和感染:如果是嚴格按照手術操作規範進行,出血和感染一般很少見;如果沒有出血,術後 1 天就可以開始輕柔清洗頭部;
結痂和疼痛:術後 1~2 天植髮區域會出現小結痂,可能伴有些許麻木感,緊繃感和疼痛感。術後 3 天疼痛感會逐漸減退,1 周結痂脫落;
腫脹:術後 1~2 天植髮區域會出現腫脹,3~5 天時發展到前額及眼周範圍,一般可在 1 周內基本消退。
一般在術後 2~3 周供區就不會有任何不適了,術後第 4 周植髮區域會完全恢復成自然狀態。
然而,植髮手術的效果並非是立竿見影的,術後毛囊一般進入會退行期和休止期,毛幹術後常會逐漸脫落。
如果是經過正規操作的植髮,正常頭皮上毛囊的成活率可以達到 90~95%。術後 6~12 個月,被移植毛髮逐漸進入生長期,毛幹生長豐富,才能看到植髮的最佳效果。
如果是在瘢痕皮膚上進行移植,則成活率略低,具體根據瘢痕的血液循環而不同。
04 光頭星人也有救啦!
上面所說的植髮技術都是以患者自身還有著充足的供區毛髮,可以「拆東牆補西牆」為前提的。那麼如果是禿髮區域面積大, 或者是全禿的患者, 就沒有救了嗎?
針對這些問題,學者們也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
比如使用人造假髮進行移植,來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
Agrawal 給每位患者使用 1000 根共聚多醯胺纖維進行假髮移植,經過 3 年的隨訪,每年的脫落率為 15%~20%。還有採用尼龍絲作為供發材料的報導。
隨著現代材料科學的發展,假髮移植的感染、脫落及排異等併發症有望進一步改善,假髮移植有望在不久的將來進一步推廣到臨床應用。
植髮前VS植髮後 圖源:文獻[9]
異體甚至異種間的毛囊移植也是一種具有臨床應用前景的方法。
Reynolds 等進行人體試驗,成功地將毛囊球部的結締組織鞘進行同種異體移植,沒有出現免疫排斥反應。現有研究證實嚙齒類動物毛囊之間有特殊的免疫逃逸。
也就是說,在未來我們或許可以利用對象或者寵物身上薅下來的毛進行毛髮移植~
圖源:Weibo
人為製造毛囊的構想也正在努力實現之中。
隨著組織工程和克隆技術的發展,克隆毛髮幹細胞成為可能,毛囊的體外培養與原位細胞培養有了進一步突破,已經在動物身上實驗並取得成功,不過離應用到臨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也是近年來毛髮移植研究的重要方向。
圖源:Weibo
此外還有關於禿髮基因的研究……
屏幕前的你,請不要擔心,要相信脫髮只是暫時的。脫髮的你並不孤單,還有許多醫生和科研人員與你一起戰鬥!只要勤奮打工,努力攢錢,總有一天毛髮移植技術的進展能跟上你脫髮的速度!
圖源:Weibo
參考文獻
[1] 毛髮移植技術臨床應用專家共識[J]. 中華整形外科雜誌, 2017, 33(001):1-3.
[2] 李宇飛(綜述), 雷惠斌(綜述), 江華(審校). 毛髮移植的臨床應用與研究進展[J]. 中國美容醫學, 2010, 19(3):458-459.
[3] https://twcaesthetics.com/fue-hair-transplant/
[4] http://hairtransplantationworld.com/is-fue-hair-transplant-a-preferred-method/
[5] https://bayareahairloss.com/bay-area-hair-restoration/
[6] https://mahairtransplant.com/hair-restoration/
[7] Headington JT.Transverse microscopic anatomy of the humanscalp [J].Arch Dermatol, 1984,120:449-456.
[8] https://www.tjhairtransplant.com/what-is-the-difference-between-hair-graft-and-follicle/
[9] Agrawal M.Modern artificial hair implantation: a pilot study of 10 patients[J].J Cosmet Dermatol,2008, 7(4):315-323.
[10] Gandelman M.A Technique for Reconstruction of Eyebrows and Eyelashes[J].Sem Plast Surg, 2005,19(2):153-158.
[11] 蔣文杰, 景偉明. 毛髮移植技術的進展[J]. 中國美容醫學, 2010, 19(002):282-284.
[12] Rynolds AJ,Lawrence C,Cserhalmi-Friedman PB,et a1.Trans-gender induction of hair follicles[J].Nature, 1999,402(6757):33-34.
[13] Leko M,Armstrong L,Cairns PM,et al.Hair follicle dermal cells repopulate the mouse haematopoietic system [J].J Cell Sci,2002,115 (Pt 20):3967-3974.
[14] 張菊芳. 毛髮移植臨床應用進展[J]. 中國美容醫學雜誌, 2016(25):2-4.
版權聲明
經禹汐姐姐(ID:yuxicosmo)授權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