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aldi 是 Opera 聯合創始人和前 CEO Jon von Tetzchner 在 2013 年底開始的新項目。
點擊網頁左下角的按鈕,可以調出左側邊欄,包括書籤、郵件、聯繫人、下載列表和筆記幾項。現在郵件和聯繫人功能還無法使用,從官網的說明來看,開發團隊正在這方面下功夫。
在官網上,Vivaldi 瀏覽器是這樣講述它的故事的:
「1994 年,兩名程式設計師開始開發一種網頁瀏覽器,目的是打造一個在有限的硬體條件下快速運行的瀏覽器,Opera 瀏覽器由此而生。直到 2015 年,Opera 瀏覽器改變了自己的方向……於是,打造一個新的瀏覽器就成為了自然而然的事。」
2011 年,離開 Opera,2013 年,Vivaldi 開始在 Jon von Tetzchner 資助下進行開發。雖然,這看起來不像是一個推出新瀏覽器的好時候。聯合創始人之一 Tatsuki 在接受 時表示,時下的主流瀏覽器都在提供類似的服務,而不是在簡單的基礎上保持差異化的產品。Jon von Tetzchner The Next Web
儘管目前功能還不夠完善,但是從一些細節上還是能看出,這是為「願意研究瀏覽器的用戶」設計的瀏覽器。從瀏覽器預置的書籤內容,一定程度上也能看出這一點。
快速打開常用界面(Speed Dial)的功能,如今已經在很多瀏覽器上都能見到,而它最初出現,還是在早期的 Opera 上。在 Chrome 瀏覽器把卡片式網頁推廣出去之後,連 IE 都改成了多個標籤頁集成在一個窗口裡的呈現方式。在 Vivaldi 這裡,除了標籤欄會隨著網頁內容配色而變化配色方案,用戶還可以將幾個網頁拖曳到一起,在需要同時打開眾多網頁的時候,就可以把網頁按需要歸類。
筆記功能也相當實用,可以在把網址添加到收藏夾的同時,隨手截圖並添加筆記,防止日後整理收藏夾的時候,忘記它當時為什麼重要。
兩天試用下來,Vivaldi 給我的感覺是精緻和美,但是一時半會兒之間我還不會考慮更換常用的瀏覽器。畢竟,從技術預覽到現實裡真正好用的產品,Vivaldi 還需要一段時間。問題在於,Opera 創始之初的那份情懷,夠不夠支撐用戶足夠長的等待。
如果你曾經在功能機時代,在諾基亞上用過 Opera Mini,也許不久之後,會願意試一試這個。